賈國強++曹煦
避免“脫實向虛” 聚力主業發展
在7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101家央企掌握著中國經濟的命脈,是實體經濟的頂梁柱,而如何確保央企“聚焦主業”也一直是國資監管的重要命題。
近年來,一些銀行、證券、基金、保險和信托機構,背后出現央企參股甚至直接控股的身影,部分央企的金融業務發展迅猛,甚至躋身主要業務板塊。一方面,發展金融業務是助推央企主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但另一方面,部分央企“熱衷”金融業務也引發了外界對其是否“脫實向虛”,會否導致金融風險的擔憂。
金融天然帶有的系統性和傳染性風險特征,決定了這將是一片暗流涌動的海洋。央企在這片海水里“試水”和“弄潮”,是否如他們在實業里那樣“長袖善舞”?
7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會議,認真傳達學習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會議提出,規范中央企業金融業務管理,通過產融有序結合促進主業和實體經濟加快發展,務必回歸本源、嚴防風險。
那么曾經“熱衷”金融的央企又該如何避免“脫實向虛”,并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