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 楊冬蘭



摘要:本文通過VAR模型與Granger因果檢驗分析貿易結構和人力資本聯合指標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結果顯示:相對于中低技術品,高技術品進口的技術溢出效果更明顯;相對于人力資本分布,人力資本水平對技術溢出的吸收效果影響更大。因此,若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應調整貿易結構和增加教育投資。
關鍵詞:貿易結構;人力資本;全要素生產率
五、結論
綜合以上實證分析,可知貿易結構與人力資本聯合指標TA、TE對TFPG有顯著影響,這是因為TECH指標以產品的技術密集度衡量貿易結構,可反映貿易的技術溢出,因此其變動與TFPG相關。根據這一結論,若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存在,則進口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有利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此外,在基于ECM的Granger因果檢驗中,人力資本與貿易結構聯合指標TA與TFPG在長短期存在雙向格蘭杰因果關系,而TE與TFPG存在長期而不存在短期格蘭杰因果關系。對此檢驗結果有如下理論分析。
AVUNI代表每萬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即表示我國特定時點人力資本的宏觀水平,可將其視為一個類似于GDP的存量。從1993年到2012年,AVUNI的值逐年穩步上升,即我國對貿易技術溢出的吸收能力的上升,帶來TFP的增長;同時,我國TFP的增長反過來也會促進部分行業進而是整體的人力資本水平的上升。因此,可將TA與TFPG視為具有動態的因果互動關系的兩個變量。
EDU代表財政預算內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支出所占比重,體現的人力資本是我國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力度。但由于我國用財政支出來投資教育事業本身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加之受教育需要一定年限才會有人力資本的產出,因而可以解釋TE在短期內與TFPG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但是TE在長期內與TFPG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這說明政府加大教育支出從長遠來看有助于全要素生產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