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鏗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發展下行壓力的增大,中央提出從供給側改革來探討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本文從宏觀經濟的四大市場加公共領域來探討,希望有助于我國的供給側改革研究。
關鍵詞:宏觀;供給側;改革
一、引言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型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下面分別從供給側改革的現實意義及理論意義來闡述我國實施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由于國內市場需求的疲軟,加上我國投資產業的政策有失偏頗,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屢見不鮮,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資的目的,盲目招商。種種因素導致我國目前產能嚴重過剩,主要存在于九大產業中,例如鋼鐵業、煤炭、平板玻璃、水泥、電解鋁、船舶、光伏、風電、石化產業。出于緩解產能過剩的壓力,從供給側角度來對我國經濟進行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凱恩斯認為在短期內需求決定供給,而非供給創造需求。傳統的“薩伊定律”認為供給(產出)可創造出與自身等值的需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里根經濟學”,以“供應學派”的一些思想作為改革基礎,采取減稅的措施來鼓勵企業擴大產出,擴大稅基,總稅收不降反增,形成了著名的“拉弗曲線”。
發展,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缺口也在日益增大,勞動者素質較低,難以適應科技發展的要求。
二、宏觀經濟學“四大市場+公共領域分析”
傳統的宏觀經濟學存在勞動市場、資本市場、金融市場、企業家才能四大市場,外加公共領域,下面分別從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1.勞動市場
我國的勞動市場主要存在城市和農村勞動力雙向流動的戶籍制度改革問題,2014年末我國總人口13678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4916萬人,農村人口61866萬人,城鎮人口占比54.77%,農業人口占比45.23%,城鎮人口超農村人口9.54個百分點。(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城市的用工量也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逐年大幅度增加,目前來看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的構成分別為流動人口26%、異地遷入5%、自然生長16%、就地變更51%。(蔡昉,2015)
2.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主要包括中長期信貸市場與證券市場。2015年12月底寶能、萬科和安邦的資本大戰,讓中國的股民方興未艾,從中充分體會到了我國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的功能缺失。2016年1月4日及1月7日的股市大幅度下跌,2016年開盤四天內兩次觸發了熔斷機制。股票市場是經濟運行好壞的晴雨表,股票市場的長期萎靡不振,導致市場改革中的主體對經濟運行甚至產生了盲目的悲觀態度。
3.金融市場
中國自從1978年進行3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以來,金融改革卻一直滯后,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對于國有企業,不管其經營業績怎樣,只要政府想維持其生產和正常運轉,貸款便向國有企業傾斜。企業融資基本不用參考企業的經營業績和信用評級,企業的所有制性質與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取向被放貸銀行優先考慮。直接導致了體制外的、政府的產業政策不給與支持的民營企業,就很難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突破融資瓶頸。
4.企業家才能
國有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雖然仍然占居主要地位,但民營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國有企業為主體的市場經濟運行的有益的補充。企業家才能在企業的運行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國有企業由于其領導培養機制,不以企業的盈利能力來考核,而是通過行政手段來任命國有企業主要領導,國有企業領導有些是在政府部門領導崗位上任職后,經過組織的安排去國有企業擔任主要負責人,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方式與企業的領導方式有著根本性質的不同,用行政命令來維持國有企業的良好運轉顯然不合適。而民營企業家由于其在無情的市場經濟運行中優勝劣汰,存活下來的民營企業家自然具有卓越的企業家才能。
5.公共領域
公共產品由于具有外部性,需要政府的介入來提供公共產品。具有正外部效應的公共品,政府應給與正向的補助;具有負外部效應的公共品,政府應征稅或者采取行政手段來使其負外部效應最小化。我國的公共領域存在政府部門公共產品投入不足的問題,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在一些基礎設施的投入上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同時,外部私營企業由于投入成本過高,以及收益期限長等客觀原因,私營企業對公共領域的投入也不是很熱情。在教育和醫療等領域,由于政府設立了較高的進入壁壘,導致民營企業和非政府機構很難進入提供公共服務。
三、我國宏觀視角的供給側改革的建議
1.推動戶籍制度改革
我國農村的勞動力在全國總人口中占比較高,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不高,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進入城市打工的越來越多,成為都市中工作和生活的“異鄉人”,其個人享受的社保和城市居民亦有很大的差別。戶籍制度改革是根本,只有打破城鄉之間居民的身份差別,才能促進公平競爭,給與我國廣大農村勞動力和城市勞動里等同的身份,才能有助于社會穩定,經濟更好地發展。
2.資本市場變審批制為注冊制
政府部門應只負責監管,沒有權利決定什么樣的企業可以上市。采取這樣的改革措施,并不會導致我國資本市場的失控,因為在注冊制下,只有真正需要創新融資的企業才會選擇上市。具有強大盈利能力的企業不會選擇上市,例如華為的任正非和老干媽的陶華碧,兩家經營良好的企業都選擇不上市。盈利能力差的企業也不會選擇上市,盈利能力差的企業缺乏流動性,因為股票價格過低會被市場收購,導致企業的大股東會喪失對企業的控制權。
3.允許市場力量辦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我國的金融體系長期以來都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所壟斷,我國銀行的格局是壟斷競爭的,離完全競爭高效率的銀行體系有較遠的距離。從供給側來講,就是要推行市場自由準入的改革,允許市場力量在遵守市場運行規則的前提下開辦銀行,以便讓中國的銀行業成為一個可以自由競爭的行業,地方商業銀行的興起形成了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競爭的格局的。市場上存在大量的閑置資金,閑置資金在股市持續低迷和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要想得到充分利用,只有降低銀行業的市場準入,才能讓大量的閑置資金有用武之地。另外從需求領域來講,同樣需要推行自由準入的改革,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徹底消除對非國有企業進入信貸市場融資的制度性歧視。
4.改變國有企業領導的任命機制
我國應改變國有企業領導的任命體制,讓市場優勝劣汰的擇優機制來選出核實的企業家來擔任國有企業的主要領導,同時建立完善的考核和監督約束機制,使國有企業的經營不能脫離我國以國有企業為社會主義經濟主體的地位,民營經濟不能喧賓奪主,只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健康運行的有益補充,發展和完善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
5.積極開展公共服務多元化供給
我國的公共服務主要由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提供,企業和非營利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很少,單靠政府有限的財力來維持日益多樣化的公共服務顯然是不現實的。應逐步取消在公共服務提供上制度和政策上的區別對待,尤其是在進入門檻方面,盡量給與不同所有制企業同等的競爭機會,并且增加公共服務的競標透明度和交易成本。在有關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仍堅持國家主導型來提供公共服務為主,可以適當引入私營經濟部門,讓市場的力量來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產品,通過第三方部門的信息控制,提高公共產品提供的效率,進一步合理地管控成本。
四、總結
供給側改革是在需求不足的前提下提出的,有極強的現實依據,我國政府只有認清經濟發展的形式,在經濟規律的作用下采取“反周期”的政策措施,才能真正意義上擺脫經濟下滑的趨勢。從長期看,經濟長期維持高速增長也是不現實的,我國經濟已經在高于7%的高位增長速度上維持了一段時間,風景這邊獨好的經濟景氣現象已經不復存在,當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時,我們只有痛定思痛,努力從避免盲目投資上著手,在供給方面多做些思考,加大結構性改革舉措,才能讓我國經濟從低迷的經濟中逐漸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