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潤蘭 王彤
摘要:文化產業是當前各國的朝陽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經濟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能夠推動本國文化的進一步發揚,增強人民整體文化水平。我國是文化資源大國,在當前各國文化領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也應積極吸取各國優秀經驗,通過特定的稅收支持政策,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本文就稅收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與政策建議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稅收;文化產業;理論;政策建議
前言
現階段,人們的文化需求不斷提升,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也成為了滿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我國文化產業雖然近年來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與國際上一些文化產業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對落后。且文化產業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等特點,再加上當前文化市場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需盡快利用相關稅收政策予以彌補,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一、稅收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理論分析
(一)稅收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通過對公共產品理論的分析可知,公共文化產品及服務,本身具有外部性顯著、受益非排他性、消費非競爭性等特點,產品自身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其物理價值,能夠被所有社會成員所共享,且不受市場條件變化影響。例如看電視、聽廣播、公共文化鑒賞等,都為公共文化活動。尤其是一些公益性文化事業,無償為人們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充分滿足了人們的文化需求。但是這部分文化事業的發展,也需要一定的資金予以支撐運作,而政府相關稅收扶持政策,則能夠為公共文化產品及服務的提供必要資金支持。因而,也可以說,稅收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具有為文化產業提供必要物質基礎的作用。這也表明,為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政府在稅收支持政策的制定上,有著當仁不讓的職責。
(二)稅收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調節工具
外部性理論認為,具有外部性的產品,都具有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兩方面特點。文化產業也是如此,例如從文化產品生產方面講,若是文化企業能夠具備積極的理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將弘揚優秀文化作為其經營發展目標之一,生產高質量高品位產品,則能夠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使本國人民的得到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的提升,實現全民文化素養的有效增長。若是文化企業僅注重私利,生產具有負面效應的文化產品,則會有損本國人民的價值觀念,甚至影響本民族文化根基,影響社會安定。這就要求政府能夠對文化產業外部性進行合理調控,通過相關稅收政策的制定,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相應的調節工具,引導文化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首先,稅收能夠調節文化產業結構。稅收政策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未來規劃、發展目標等都有較大的影響,稅收政策,能夠反映出國家當前的限制產品范圍、鼓勵生產方向等。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通過稅收政策,便能夠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從而實現快速發展。其次,稅收能夠調節文化產業市場競爭秩序。稅收方面的稅收處罰法、稅收實體法等,能夠對文化市場競爭秩序進行調節,避免出現文化市場惡性競爭。同時,通過稅收補貼政策,鼓勵文化產業正外部性行為,通過增加稅收方式,限制文化產業負外部性行為,營造干凈的文化市場,提升市場競爭有序性,推進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稅收為文化產業提供適度保護
幼稚產業保護理論認為,國家要想實現本國一個幼稚產業的快速發展,必須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從而提升該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并保護其生產力。稅收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手段,與投資人利益和企業再生產能力息息相關翻。國家利用稅收,能夠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調節不同產業的供求關系,促進產業經濟的發展。文化產業稅收支持政策,也是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一項重要優惠政策,能夠為文化產業提供適度的保護。
首先,稅收為文化產業發展資金提供了保護。通過制定文化產業稅收扶持政策,能夠將其他產業過剩資本引入文化產業中,從而增加文化產業資金和生產要素,促進該產業的快速發展。其次,稅收為文化產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保護。通過文化產業稅收扶持政策的制定,能夠有效促進本國文化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例如出口退稅等方面的文化產品出口鼓勵政策、進口關稅等方面的文化產品進口限制政策。從而,使我國文化產業盡快進入國際市場,并降低外部競爭對手給本國文化產業帶來的競爭壓力,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稅收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以稅收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一,應延續文化產業現有稅收優惠政策。首先,應對當前正在實施的文化產業增值稅政策予以延續。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還處于培育發展階段,一些傳統的文化產業正在改制“。因而,為了能夠穩定文化產業市場,還應適當延長增值稅優惠期限,從而在增值稅相關制度完善前,維持文化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其次,應對現有有關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予以完善。為促進衛華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順利開展,我國也提供了相關的稅收優惠,例如免征企業所得稅等。而不同的轉制單位必然面臨不同的實際情況,轉制進程各不相同,為了確保這些文化單位的穩定發展,也應對相關稅收優惠予以完善,適當延續優惠政策,確保傳統文化企業具備充足的時間積累資金,避免遺留改革后遺癥。
第二,應調整文化產業增值稅優惠方式。首先,應加大增值稅直接優惠力度。當前我國在文化產業方面采取的增值稅優惠方式,主要是先征后退,而折衷優惠方式,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實際落實存在一定的困難,應將這一方式改為即征即退的方式。同時,擴大免征范圍。當前我國文化產品免征增值稅優惠范圍較小,因而,建議拓展增值稅免征范圍,對盲文出版物、少數民族地區出版行業等免征增值稅,從而促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其次,應降低文化產業增值稅稅率。在營改增背景下,國家也應充分考慮到文化產業的特殊性,基于外部性理論和幼稚產業保護理論,為文化產業制定較低的增值稅稅率,為其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和適度的保護。
第三,應優化文化產業所得稅政策。首先,應制定符合文化產業實際情況的新所得稅優惠政策嗍。對承擔公益性任務的文化產業,應免征其在公益性任務中產生的企業所得稅,從而使其能夠減少稅收負擔,更好的為人們提供公益性產品和服務。對于正在進行升級改造的傳統文化企業,應提供相應的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這類產業對新興文化項目的開發。例如對傳統文化企業開發的新興文化項目,免征三年到五年的企業所得稅。同時,提高文化捐贈所得稅扣除標準,拓展優惠范圍,增加文化產業發展資金。其次,修訂文化產業環保設備購置稅收抵免政策。通過提高文化產業環保設備購置中,應納稅額的抵扣優惠,促進文化企業設備升級,推動其朝著綠色環保方向快速發展。最后,修訂適合文化產業發展的高新企業認定標準。從而,使我國文化產業也能夠享受到15%的所得稅稅率優惠。
(二)以稅收促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一,應實現版權交易免稅。為促進新興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國家應制定版權交易免稅制度,鼓勵版權交易平臺建設,加強對版權的保護,從而,通過優惠的稅收制度,促進版權轉讓等活動的開展,從而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第二,應增加基于中小文化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新興業態中小型文化企業,在創業初期階段,存在風險大、規模小等特點。為了確保這類文化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國家必須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為中小型文化企業提供三到五年的免稅期,對于因客觀因素而出現虧損的中小文化企業,提供針對性的稅收優惠,對于創意、動漫等方面的中小文化企業,提供一定的企業所得稅減免額。第三,應為文化產業衍生品提供一定的稅收優惠。當前新興業態文化產業發展中,除了需要注重加大文化產品的創新性和原創性外,還需要注重其衍生品的開發。而文化產業本身在原創階段,便需要承擔較高的風險,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需要依靠文化傳播和衍生品的開發銷售獲取發展資金。因而,我國必須在其衍生品開發階段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支持,從而確保其原創階段資金的充足,實現企業穩定發展。第四,應為新興業態文化產品出口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通過提高出口退稅率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國內新興業態文化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從而在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提升文化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中國文化知名度的有效提升。
三、結論
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影響著其在國際上的地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而稅收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論支持。因而,我國應針對傳統文化產業和新興業態文化產業兩方面,提供相應的稅收政策支持,延續現有稅收優惠政策,并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政策予以完善,對版權交易等活動實施免稅政策,以稅收優惠促進中小文化企業發展,推動我國文化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從而,切實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