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溪媛 閆寶
摘要: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經濟總量不斷提升,GDP總量占全世界的比例不斷上漲,我國的經濟地位也逐漸成為了世界經濟中舉足輕重的一環,所以近些年國內外對我國官方貨幣——人民幣關注度也水漲船高。而在改革開放我國從純計劃經濟轉為國家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后,人民幣的匯率也從國內官方確立到由有一定最高位監管力度下的市場自主浮動確立。可以說隨著中國越來越來開放的國情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人民幣自主兌換其實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論題、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人民幣自由兌換;匯率制度
我國從1996年底正式簽署了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立的協定書中的第八條,即允許經常項目賬戶下進行自由的貨幣兌換,人民幣正式成為國際貨幣池中可廣泛互通的一員。但是這種自由兌換也僅限于經常項目賬戶,對于個人和資本賬戶依然存在極大的限制,所以我國的人民幣尚不能稱之為純粹的自由兌換貨幣。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相關硬性要求,想要完全的實現個人和資本項目賬戶的自由貨幣兌換需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1.貨幣發行國長久穩定的經濟局勢,2.保持在合理范圍內的匯率波動,3.強有力而高效的監管調控力量,4.足夠的外幣儲備足以進行正常情況下的清償。根據這四條要求可知,我國對資本和金融賬戶的自由兌換的全面開放應當是一個一步接著一步穩扎穩打的過程,急功近利的推行只會產生各種意外。
一、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有利影響
1.鑄幣稅收入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發行的官方貨幣如果被認可成為了國際儲備貨幣,那往往可以給這個國家帶來極大的鑄幣稅收入的增加。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的貨幣沒有被認可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話,那么鑄幣稅只會占GDP總量的千分之二,但是一旦被認可了的話,那么國際市場上巨大的流通量就會幾倍的拉動這部分的稅收。所以如果人民幣全面開放了自由兌換的話,國際市場上將會流通數倍于現在的當量人民幣,從而增加了我國的鑄幣稅收入。
2.減少匯率波動風險
我國目前可以說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領頭羊,而世界經濟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開始不斷的相互融合,所以我國的經濟也已經離不開世界經濟的幫助了,我國經濟占比很大的一環就是對外貿易,這既可以提振我國國內工業的不斷發展,同時也使得我國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而且外匯儲備中基本都是美元資產。所以說我國當前外匯儲備最大的風險在于美元的貶值,從2005年到2010年我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提升了將近五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們的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同時也就縮水了這么多。對于那些進行大量國際貿易的企業來說,這是極大的損失,但是如果全面放開了自由兌換,就可以讓企業及時的規避風險,極大的減少因為匯率漲跌產生的經濟損失。
二、人民幣自由兌換的不利影響
1.加大貨幣政策調控難度和外部沖擊風險
貨幣政策從國家宏觀角度來說是經濟調控措施的重要組成,影響到整個國家各個層面的經濟政策往往都屬于貨幣政策。如果人民幣開放了自由兌換渠道,那么人民幣的需求量將由整個國際社會決定,這樣就會使得人民銀行無法準確預測貨幣的實際需求,假使貨幣的需求超過了預期,那么這就會對貨幣穩定性產生影響,也會使得貨幣的公信力受到質疑。同時一旦開放了自由兌換,國際資本的投機行為也會使得我國貨幣受到不可預知的沖擊和威脅。
2.特里芬難題
特里芬難題,最早由耶魯大學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黃金與美元危機》中提出。其最初的含義是:美國需要通過長期逆差,來為世界提供結算與儲備貨幣;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前提是必須保持其美元幣值穩定,這又要求美國必須保持長期貿易順差。這兩個互相矛盾的要求是任何一個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都將面臨的難題。當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是選擇逆差來維持他國對人民幣的需求,還是選擇順差來保證人民幣幣值穩定,將成為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三、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條件
1.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充足的國際清償手段
我國直到09年底全國GDP總值將近五萬億美元,在09年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而這五萬億的總值中有超過兩萬億是由對外貿易提供的,對外貿易總額僅僅低于美國和德國。我國已經保持了十幾年的過8%增速,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這種良好發展的勢頭和穩定的經濟實力是我國正式成為國際貨幣的最重要保障。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總值和其籌集外資的能力一起被視為清償能力的體現,主要來說以外匯儲備為主要評價。我國在2006年就已經擁有了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而到了2009年我國的外匯儲備進一步增長已經達到了24000億美金。強大的外匯儲備將會是我國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最重要擔保,可以說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總值可以使我國開放自由兌換后有良好的風險控制能力。
2.發達的金融市場和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建立了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市場體系:以銀行間債券市場、同業拆借市場、票據市場為主體的貨幣市場初具規模,并實現貨幣市場利率的市場化;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外匯交易市場;股票市場快速發展。
我國這些年的經濟高增速就已經強有力的證明了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制度是有用且高效的,這幾十年的發展我們依靠宏觀調控政策度過了一個個難關,經手住了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亞洲經濟危機、世界經濟危機等多種考研。我國即使全面開放了自由兌換,也絕不應該放松我們已經較為成熟的宏觀調控手段,這依然是保障我國貨幣和經濟安全穩定發展的強大武器。
四、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途徑
1.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1)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
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內容如下: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兌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
(2)現行人民幣匯率體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當下正在運行中的匯率體制是固定匯率體制和浮動匯率體系的結合體,意思是如果貨幣匯率的浮動在正常良性范圍內,那么政府并不會對這種浮動有任何干涉,但是如果匯率的變化超過了正常發展,已經或者將會對我國的經濟和貨幣產生威脅,那么政府將出面對匯率市場進行干涉,從而讓匯率盡早的回歸健康狀態。但是這種隱形的官方風控制度反而會使得市場經濟采取逆向行為,從而對金融體系產生負面影響。由于技術性等原因,對參考貨幣籃子中的幣種、幣種權重及計算基期均未明確說明,這就增加了投機者通過對貨幣籃子的估算來評測匯價進而進行投機的風險,導致投機者通過在外匯市場上對人民幣進行投機性買賣,加劇匯率波動。
(3)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而在未來剛開放的經濟條件下,匯率必須直觀的體現市場的實際需求,同時即使我國在未來將會長期的保持資本的自由流通,但是我國的貨幣政策不應當因噎廢食放任自流,控制力度和立場的獨立性都必須保持。所以簡單的推理而知,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應當是獨立自主的浮動匯率制度,它需要有很強的彈性來應對資本投機行為的沖擊,盡可能的規避外匯市場產生的種種威脅。同時我國自身也要完善改進外匯市場,既要擴大外匯市場間的交易量、豐富外匯市場的交易產品、擴張外匯市場的交易對象。并且我國的金融業也要針對外匯市場發售各種相關的衍生金融產品引入民間資本來加強整體市場的穩定性。
2.構建離岸金融中心
離岸市場是只指同市場所在國的國內金融體系相分離,主要由市場所在國的非居民從事境外交易,既不受所使用貨幣發行國政府法令管制,又不受市場所在國政府法令管制的市場,有中心市場范圍廣、交易幣種多、交易數額大、規避管制等特點。因此,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設立將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在通過設立離岸金融中心實現貨幣自由兌換的問題上,我國可以采取日本的經驗,即通過在本國建立離岸金融中心,開展本幣的離岸業務,推廣本幣的世界認可度,提升本幣地位,進而推動本幣成為自由兌換貨幣。
3.從區域化到國際化
貨幣區域化指的是貨幣在一個局部范圍內可以進行自由兌換、流通和交易、并成為地區內其他國家的儲備貨幣。而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已經使得我們在亞洲成為數一數二的經濟龍頭,我國在亞洲內的一部分地方已經實現了貨幣區域化,相關地區內的國家也在看到了我國強大的外匯儲備和穩定高速的經濟發展后熱情的接納了人民幣成為他們眼中的優質國際貨幣之一,尤其是與我國相鄰的東南亞諸國十分信賴我國的人民幣。而人民的區域化也正是國際化的前提步驟,只有在區域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后,才能被國際經濟作為良性參考從而考慮接納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我相信隨著我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不斷向外輻射和增強,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使用和儲備人民幣。人民幣從區域化到國際化的進程會因為我國實力的不斷增長成為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