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鵬

摘要:自2003年以來國際油價上漲,到2005-2006年期間油價達到60-80美元/桶的高位區域,為了對抗和緩沖高油價帶來的高成本壓力,當時國內聚資發展新能源產業,屆時煤炭不再作為一種燃料而是作為一種原料進入到我國聚丙烯行業。
關鍵詞:煤制聚丙烯;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煤制聚丙烯項目所涉及的生產工藝MTO、CTO、MTP等項目,截至2016年PP總產能達到1911萬噸,年底之前暫無項目投產。其中傳統的油制占比仍在第一位的67%,但煤制聚丙烯占比增長較為明顯,由2010年神華包頭的投產之后的3%的占比達到目前的28%,其中CTO占比22%,MTO占比6%。
經過6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煤制聚丙烯發展逐漸成熟,我們將其發展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拉絲料,由于其生產工藝基本都能掌握,目前的煤制聚丙烯企業均可達到生產。第二階段是均聚注塑,消費群體眾多生產技術相對好掌握,代表企業:寧煤、蒲城、中煤。第三階段是纖維,消費形式相對樂觀,生產技術正在快速完善,代表企業:寧煤、中煤。第四階段是共聚料,消費形式較樂觀,生產技術相對難掌握,代表企業:寧煤、延長、榆能化。
基于我國“多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發展煤化工產業仍是未來趨勢。但目前來看行業仍面臨較多的問題。技術層面來看,我國煤制聚丙烯項目仍處于經驗積累階段。尤其新環保法的實施,廢水“零排放”、廢氣的脫硫脫硝、廢渣的合理處置,都是煤制聚丙烯項目首先考慮的因素。從已建成項目運行情況來看,“三廢”的處理最為薄弱,尤其部分項目前期設計對“三廢”考慮不全,加之廢水“零排放”技術不成熟,環保問題卡殼嚴重。近幾年,煤化工項目上馬門檻不斷提高,按照要求,年產超過20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油項目需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因此不管是企業自身發展需要還是政策方面限定,煤化工規模化及行業競爭白熱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首要任務不是急于擴大規模,而是通過一批重點示范項目的建設,解決裝置大型化、優化工藝技術、提高轉化效率、促進節能減排、降低對環境影響等關鍵性問題,探索煤炭高效情節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的途徑。未來煤制聚丙烯行業盈利點來看,將集中在物流周轉及技術面生產力上,從技術角度實現能耗物耗的最優化,拓展產業鏈條以緩解中間產品競爭壓力,最終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也是其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10月份繼神華新疆裝置順利投產之后,中天合創周末產出合格品,10月底仍有寧波福基石化面臨投產,華北、華東供應徒增,回顧2016年年度新投產裝置在175萬噸,供應總產能達到歷史新高。
市場產能變化情況:
下游需求強勁推動,自2010年開始聚丙烯開啟了瘋狂擴張之路,2014年聚丙烯產能突破1500萬噸,蜂擁而入后,聚丙烯產能呈現爆發式增長,截止2016年10月26日,國內總產能達到1911萬噸,較2015年增加145萬噸,煤化工裝置產能增加至541萬噸,占總產能的28.31%,截止年底,聚丙烯總產能有望增加到2106萬噸
據金銀島數據統計,在2017-2018年仍有190萬噸,PP產能將在2018年達到2241萬噸。下游需求預期猛增及政策導向支持致使聚丙烯產能再度擴張,整體來看,目前聚丙烯市場面臨的紛爭不曾停歇,供應持續增加,現貨市場資源穩步增加,市場份額爭奪明顯,并將迅速展開,然“瘋狂過后”量增價低誰之過呢?
再看煤化工:煤化工的地位已不容小覷,豐厚的利潤驅使下,煤化工項目發展迅猛,打破國內聚烯烴兩桶油壟斷的格局,對于目前塑料行業來說,中上游所占的主動地位逐漸被剝奪,來自下游需求面的支撐凸顯強勁,未來將逐步主導市場。據金銀島跟蹤了解,目前煤企在聚丙烯市場所占據的份額呈現進一步擴大化跡象,更有業者揣測,短期油企與煤企尚可分庭抗禮,但中長期看,煤企將以萬鈞之勢橫推市場,獲取國內市場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