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樹梅
摘要: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土面積并不大,并時常面臨地震災害。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資源條件下,日本作為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并一度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日本經濟取得成功的原因無疑是多方面的,而眾多因素當中,日本民族文化在推動日本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日本經濟;文化;發展
一、文化的內涵
根據文化定義范圍不同,可以將文化分為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兩種。其中廣義的文化是指在人類社會的歷史實踐中,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務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一些東西,比如社會管理制度以及約定俗成的道德準則等等。
二、日本文化的特點
1.開放性
日本文化起步較晚,這也導致日本文化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比較大。當我國處于金屬文化時期時,日本還處于封閉的石器文化。正是由于日本文化的這種開放性特點,讓日本文化積極吸收其他國家優秀文化的同時,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也讓日本文化具備多元化的特性。日本文化元素中不僅有中國文化、朝鮮文化、印度文化等東方文化,還包含有許多西方文化,如西歐文化以及美國文化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日本學習不同國家的優秀的文化。例如在大化革新前后,日本吸收了大量在當時非常先進的中國的隋唐文化;在二次世界大戰失敗之后,日本作為戰敗國,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很大。導致日本文化中增加了許多美國文化元素。
2.主體性
在前文中,我們分析了日本文化具備開放性的特點,這并不意味著日本文化在吸收外來文化時,采取的是囫圇吞棗的方式。相反,日本文化在形成的過程中,具備“主體性特征”。日本的倫理學家曾說過:如果從日本文化中剔除掉外國文化的話,那日本文化將所剩無幾。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外來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之大。但是這句話也忽視了日本文化的“主體性”特征。日本人作為文化的吸收者、加工者,擁有其獨立性。這就是日本文化中的“主體性”。日本自古以來就大量吸取外來的文化和思想,與此同時也創造出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和思想,這就是日本文化思想的特色。儒家“五常”的倫理思想也是在古代就傳入日本。“五常”即所謂的“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古代人際關系的基本道義,對日本人的倫理道德和日本精神文明的形成有著極大的影響。日本在吸收我國的儒家文化時,也培養出日本獨特的文化與思想。例如日本的企業集團主義精神。在日本企業內部,企業員工非常在意人際關系。即使在當今社會,日本人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的做法也受到了儒教“五常”思想的影響。日本人守時的觀念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知名度。這些日本文化的形成,對于提升日本企業的競爭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日本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文化發展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動力
日本的國土面不大,包括各個小島在內其國土面積也不過377835平方公里。同時,由于地理環境惡劣,日本經常面臨地震災害,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資源環境下,日本由二戰之后的一個戰敗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直到2010年被中國取代。日本經濟取得成功的原因無疑是多方面的,而眾多因素當中,日本民族文化在推動日本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島國的地理環境,讓日本人對外來文化充滿神秘、好奇感,這種好奇感也讓日本積極的探索外來文化。同時,日本島國跨入文明時代比較晚,這使得日本在文化交流方面,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在長期的外交過程中,促使日本養成了積極學習國外先進文化的傳統。在不斷學習國外文化的同時,對日本的外交戰略有著重要的影響。自二戰以來,日本的對外戰略一直貫穿著多邊主義傳統,主要表現為在政治外交上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主義以及在對外經貿上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日本將戰后經濟騰飛和海外投資收益歸功于多邊貿易體制。日本的這種對外戰略與其國家的文化
2.“文化立國”促進日本發展為文化大國
早在1996年,日本政府就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戰略。在這種戰略的作用下,日本的文化產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2011年,日本文化產業產值近21萬億日元,在日本國內的各個行業當中,僅次于制造業。這也意味著日本在向文化大國轉型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本的文化產業不僅在國內的所有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在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亞洲,日本和韓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處于領先的位置。日本是亞洲文化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在20世紀后期,文化產業逐漸成為日本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日本近幾屆政府也都把發展資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日本己經成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制作和輸出國。日本動漫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大,例如日本著名動漫畫家宮崎駿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大量的擁躉,他創作的動漫在很多國家受到追捧。日本動漫產業的輸出也為日本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支撐。
3.企業文化推動了日本企業的快速發展
在日本的企業中,十分重視對企業集團主義精神的培養。企業集團主義精神為日本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個人主義大行其道。很多企業的員工都較為缺乏團隊精神。企業的核心生產力無疑取決于于企業的員工,如果企業的員工無法團結一致,那么企業的生產力顯然無法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也難以維持。日本企業之所以在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中,保持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主要就是通過建立企業的集團主義精神。日本崇尚儒家文化的集體主義思想,并把這種思想作為企業管理中指導思想,幫助日本企業建立了良好的企業文化。良好企業的文化在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凝聚力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日本作為一個小國家能培養出在世界范圍內具有重要影響力企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