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震
當前,軍隊“脖子以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特殊的形勢要求部隊必須保持自身的安全穩定。而做好重點關注人員的思想轉化工作是預防事故案件、確保部隊安全穩定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推動政治工作發揮生命線作用的重要課題。對此,我們著眼調整改革的大形勢,立足部隊實際,按照“及時發現、跟上工作,不怕反復、持之以恒,區別情況、因人而教,掌握政策、注意方法,消除隱患,解決問題”的思路,采取“情理引導、心理疏導、生理指導” 的方法,大力做好重點關注人員的思想轉化工作,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融入經常、循序漸進,抓好情理引導工作
所謂情理引導就是對那些因認識偏差和行為偏激的官兵,進行開導、啟發、規勸,幫助其糾正錯誤認知,恢復理性思考,促使情緒和行為轉化的基本方法。主要采取8種情理引導方法:
1.單向說理法:只講正面觀點、正面論據,對負面影響和論據則閉口不談。這樣能把正面觀點講清講透,減輕或避免反面觀點的影響。
2.雙向說理法:既講自身原因又講客觀因素,既肯定積極的一面又說請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既分析眼前困難又指出發展前景,引導官兵思考和比較,調控自身狀態。
3.理性引導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引導對象按照說服引導的方向形成或改變自己的認知和態度,從而收到持久的效果。
4.情緒感染法:在說服勸導中增大情感成分,用情感的力量打動人。既要堅持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又要根據說服勸導的不同目的、說服勸導對象的不同特點做好引導。
5.“登門檻”法:當引導對象的認識與說服引導的目的存在較大差距時,可先向其提出一個較低的要求,在其接受的基礎上,一次提出更高的要求。
6.“下臺階”法:當引導對象的認識與說服引導的目的存在較大差距時,可先向其提出一個暫時難以接受的較高目標,被拒絕后,再提出一個易于接受的較低要求。
7.認同策略法:充分利用雙方的相似性,強調共同點,拉近距離,使引導對象感受到引導者是“自己人”,樂于接受說服引導。
8.威信引導法:引導者自身在引導對象心目中的影響力,進行說服引導工作。引導者在對方心目的威信越高,說服引導的效果越好。
二、選準標尺、定好靶子,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所謂心理疏導工作就是以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理論,通過言語的溝通技巧進行“梳理、泄壓、引導”,改變個體的自我認識,從而提高其行為能力和改善自我發展的心理疏泄和引導的方法。主要采取10種心理疏導方法:
1.合理宣泄發:指引疏導對象把過去在某個情景或某個時候受到的心理創傷、不幸遭遇和所感受到的情緒發泄出來,以到達緩解和消除來訪者消極情緒的目的。
2.傾訴法:利用或創造某種條件和情境,使疏導對象把心里的積怨和問題以及壓抑的情緒,毫無保留地吐露出來。在傾訴的過程中,疏導者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同情和安慰,讓其盡情地把心里話說出來。
3.肯定激勵法:當疏導對象由于某一方面心理問題導致頻頻犯錯時,不能一味地批評。要善于發現其身上的亮點、特點和閃光點,對其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使疏導對象充分認清自己的優點和潛力,讓他們看到未來的機會和希望,從而使其達到振作奮發的精神狀態。
4.降低標準法:當疏導對象由于自身認識與想要達到的目標存在較大差距,而導致焦慮、自卑、思想壓力大等心理問題時,可引導其降低原有目標的標準、難度和要求,接受在現有條件下,合理、可行的目標設置,從而到達調動心理積極因素的目的。
5.體育鍛煉法:對于因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神經緊張、情緒紊亂等心理問題,可讓疏導對象參加一些擅長的、能產生成就感的群眾性體育娛樂活動,通過體育鍛煉,加速血液循環,產生輕松、愉悅、自尊、自信、自豪的運動快感,從而達到消除憂慮、舒暢心情、調節心理的效果。
6.換位思考法:指引疏導對象從多方面看問題,如果從某一角度看,可能會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產生心理壓力,這時只要能夠換一個角度,就會看到另一番情景,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7.音樂療法:音樂對治療心理疾病具有特殊作用,主要通過傾聽不同的樂曲,把疏導對象從不同的病理情緒中解脫出來。
8.注意力轉移法:指引疏導對象把原有的注意力轉移到不同的感覺上,達到放松的目的??梢宰屖鑼ο蟀岩曈X、聽覺、觸覺、嗅覺的注意,轉移集中到一定的事物上面。
9.環境調節法:干部骨干要端正對戰士的根本態度,嚴格落實官兵關系“雙四一”要求,堅決杜絕打罵體罰和“冷暴力”問題,有效防止官兵在生活娛樂中形成干部圈、士官圈和士兵圈現象,營造風清氣正的人文環境,增進官兵感情,密切內部關系。必要時,要調整工作環境。
10.醫學治療法:對于患有神志恍惚、精神抑郁、極度焦慮等嚴重心理和精神類疾病的官兵,要由具備專業資質的心理衛生人員及時準確地掌握和記錄疏導對象的情緒、反應能力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并第一時間送軍隊精神類疾病醫院進行治療,嚴格遵守醫囑服用相關藥品。
三、敢于正視、消除障礙,搞好生理指導工作
所謂生理指導就是對官兵身體和生理上的一些困惑進行科學和醫學上的指導。生理指導主要采取5種方法:
1.及時發現苗頭。要善于捕捉官兵情緒、行為上的細微變化,最大程度預測即將到來的情況。一方面,在日常訓練、生活中廣泛關注、搜集戰士異常表現,及時發現因怕嘲笑、歧視不愿令別人知情的“隱性”患者。另一方面,對已經掌握情況的患者官兵,要指派專人負責,準確把握思想脈搏,有效加強行為監控。
2.做好重點排查。嚴密組織入伍新兵、直招士官、接收干部體檢復查,對發現患有嚴重生理疾病和身體疾病的人員,要依據有關規定標準及時退回,防止人員帶“病”進入部隊。
3.做好定期篩查。因每半年組織官兵進行一次全面生理健康普查,對異常的人員進行重點篩查,對本級無法確診的人員要送上級醫院診斷,確保將患有生理疾病人員及時納入視線。
4.及時送醫治療。堅持專病專治、科學預防,對確診患有嚴重生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官兵,盡快送體系醫院或軍隊專業醫院對癥治療,最大限度降低問題發生風險。
5.科學實施指導。一方面,指導官兵科學認識疾病。要針對病理特征,教育引導患病官兵以科學、正確的態度看待疾病,消除恐懼、焦慮心理。另一方面,指導患病官兵積極發揮特長,力所能及地為集體服務,使他們在完成任務中感受到個人的作用,體會到自身的價值,消除因患病帶來的自卑、自怨等不良心理。
(作者:北部戰區陸軍66439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