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出生在浙江東陽的潘建偉,從小就是個愛玩的孩子。潘建偉曾對別人說,父母從小就很重視對他能力的培養,從不限制他做什么,他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感謝我的父母把家搬到了縣城,因為到了初中,才發現在農村小學語文基礎很差,英語根本就沒有學過,初中后才第一次寫作文,結果班主任老師只給了40分,當時我是班長,覺得很羞愧。但我有一種不怕輸的精神,為了把英語學好,把同學約到家里來學,向老師請教,進步非常快。語文、英語就在那時打下了基礎。”潘建偉說。
他很善于向別人學習,同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他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是需要有耐心的,欲速則不達。“我愿意循序漸進地學習、工作。成功了,當然很高興;不成功,也不覺得失去了什么。我一直很努力,但不拼著命學。”
1987年至1995年,在獲得中國科技大學理論物理學士和碩士學位后,潘建偉于1996年來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量子力學的世界級大師塞林格。他從老師那里不斷地獲取量子信息前沿領域的最新知識,同時,潘建偉敏銳地洞察到這一學科未來必有大的發展,便及時追蹤國際前沿,堅持著走出了自己的研究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