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有些處于靜止不動的狀態,稱為靜態;有些處于活動變化的狀態,稱為動態。在寫作文時將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靈活地結合起來,才能使筆下的景物更美、更動人。
以動襯靜
唐代詩人王維的《鳥鳴澗》是這樣寫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句通過“花落”、“月出”、“鳥鳴”的動態描寫來襯托春澗的幽靜沉寂。這樣以動襯靜、寓靜于動,使詩富有生機,景也更美。
有位同學在《夏夜》一文中是這么描寫的:溫柔的月光灑滿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層銀紗。暗黑的遠山朦朦朧朧,遠處的天似乎要與大地渾然一體。那顯得深遠的樹林,隱約發出沙沙的響聲。近處草地里,不時響起蟋蟀響亮的歌聲,青蛙粗重的“呱呱”聲……這里要說的是夏夜的寧靜,卻用蟋蟀的歌聲、青蛙的叫聲從反面來襯托。用聲響襯托寂靜,用動態襯托靜態,把“靜”真正烘托出來了。
化靜為動
化靜為動就是使靜態的事物、情景顯示出動態,使筆下的景物富有生機活力。
有位同學在《池塘》一文中這樣描寫:池塘邊有一棵高大而粗壯的柳樹,像一位威武的士兵守衛著池塘。一陣微風吹來,它輕輕地搖了搖身子,低著頭,好像在欣賞自己映在池塘里的身影。這里用擬人化手法描寫池塘邊的柳樹,既有童趣,又活潑生動!
動靜交融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爺爺寫的。文中有動態描寫,也有靜態描寫,動靜結合,使我們對大自然的美妙景觀產生由衷的喜愛之情。
有名同學在《觀云》一文中寫道:我往下一看,一塊大云朵好像一位圣誕老爺爺躺在潔白的云床上“呼呼”地睡著了;有的像一個小朋友拉著媽媽的衣角走著;有的像一只小貓在母貓的帶領下學捕老鼠;還有的像一群‘汪汪叫的小狗……啊,我被這美麗潔白的云陶醉了!在這里,天外的云都活起來了,動靜交融,寫得多有趣啊!
只要仔細觀察,靈活運用,相信你們筆下的景物一定會更美、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