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
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辦公室主任 楊桂華
維護核心 鑄就忠誠 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
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辦公室主任 楊桂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創了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斗爭的新時代,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創造性地運用于當代中國具體實際,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的根本是要增強“四個意識”,維護核心、鑄就忠誠,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做到這一點,應當把握好三個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同各種錯誤理論的激烈斗爭中形成和成熟起來的。一些所謂的“左派”污蔑我們背叛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社會主義,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其實是他們僵化和歪曲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在給《祖國紀事》編輯部的信中批判米海洛夫斯基,“他一定要把我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徹底變成一般發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一切民族,不管他們所處的歷史環境如何,都注定要走這條道路,——以便最后都達到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極高度發展的同時又保證人類最全面的發展的這樣一種經濟形態。但是我要請他原諒。他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馬克思一貫反對一般的歷史哲學理論,晚年專注研究東方社會、俄國公社、亞細亞生產方式,力圖發現東方社會發展的獨特規律。這是一位真正的學者所表達的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新民主主義中,根據中國社會的實際,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建國后,經過艱辛的探索初步建成了社會主義制度和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鑄就了三十年輝煌成就,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大國,正在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事實表明,按照客觀事物本來面貌認識事物,按照客觀規律推動事物的發展,才能達到合規律和合目的統一。這是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依據。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不是離經叛道,相反,它恰恰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包括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和文化強國戰略,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精準扶貧和打贏扶貧攻堅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把黨建工作作為最大政績,總體國家安全觀,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等,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系列講話的鮮明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理解,維護核心的實質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宏偉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確立起來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實現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有機統一,成為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領和精神旗幟。戰略布局是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輔相成、相互貫通、相得益彰,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新領域、新局面、新境界。發展理念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我們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政治保證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作出新的重大部署,開啟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局面。
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包括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內容非常豐富,同時又具有系統性,體現了理論—目標—戰略—路徑—措施—動力,是一個完整的治國理政的科學鏈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有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是對我們的污蔑。信仰的形式是多樣的,既有宗教的,也有哲學的。中國幾千年沉淀形成的人生態度是我們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根據和準則,也是我們共同信奉的人生哲學,就是我們的信仰。歷代先賢講的 “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我們的信仰和人生理念。
中國對人類文明有著特別重大的貢獻: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文明,在思想(儒、釋、道)、制度(科舉制)、技術(四大發明、中醫藥)、器物(建筑、瓷器、玉器)、行為(武術、筷子、旗袍、禮儀)、藝術(文字、書畫、音樂)等方面貢獻突出。在科技方面,16世紀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項發明和發現中,中國占173項。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中國軟實力。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已經躍升為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正在世界傳播蔓延,中華民族的精神得到正直學者的認同。最近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大衛·查普曼提出一種觀點:希臘神話中火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中國神話中火是鉆木取火,西方在末日是方舟躲避,中國是大禹治水,再有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反映出中華民族精神內核—“抗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人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光大者!中華民族從輝煌的古代文明走來,正在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和軍事強國邁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對此,我們應當有充分的民族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