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考生
江一燕坐在開往小嘎牙村長洞小學的巴士上,在七個多小時的顛簸里,江一燕在準備著見到長洞小學給孩子們上的課程。江一燕是去支教。
江一燕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去小嘎牙村拍戲的情形:村子不通電,連車路都沒有一條,幾乎是處于原始狀態,碰到的孩子們因為常常翻山越嶺走兩個小時的路程去讀書,身形顯得消瘦,雙腳被磨得又黑又腫,自己的內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自此小嘎牙村的孩子們系在了自己的心頭上。
“吱嘎”一聲,巴士停在了小嘎牙村的村口,江一燕下了車,然后她熟悉的攀爬著山路向長洞小學走去。這條山路路況不好,下雨的時候還會有泥石流,江一燕每一次去都有冒著生命危險的感覺,但江一燕從來沒有怕過。半個小時后,江一燕到達了長洞小學。
長洞小學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或者孤兒,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讓江一燕非常感嘆的是:在小嘎牙村五歲的孩子就已經成了家里的小大人,開始背著弟弟妹妹到處跑了。
進了學校,江一燕沒有急著去宿舍,而是直接去教室見了孩子們。推開教室門的那一剎那,孩子們一看是他們的小江媽媽,都歡呼雀躍起來。
江一燕教孩子們普通話、體育課、音樂課、還有生理衛生課。一個人教這么多門課,同來的志愿者都說江一燕簡直是“全能老師”。江一燕自己倒是清楚自己雖能教這么多門課,可也是史上最笨的手工老師呢!因為自己常常要花一個晚上不睡覺去做一個教學模型,好在第二天給孩子們展示。
江一燕來長洞小學支教八年了,在她的帶動下回長洞小學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多,已有二百多個了。江一燕還召集其他志愿者到小嘎牙村支教。她對支教志愿者很嚴厲。在山區,她不允許支教老師自己帶礦泉水,要求他們都喝著和孩子們一樣的水,吃一樣的飯。八年里有的志愿者無法忍受艱苦的條件,一去不再回來了,對孩子們來說,這其實是很大的殘忍和傷害。這也是江一燕堅持支教八年的原因。
江一燕無法忘記每次自己離開的時候,孩子們都會追著她乘坐的車子一直跑,江一燕就在車上哭,從學校一直哭到縣城,哭了一個多小時。那一刻她覺得特別受不了,好像他們就是自己的孩子,有太多要叮囑的東西。
八年,很漫長的時光,江一燕沒有端出一個明星的架子,始終一步一個腳印地給長洞小學支教,開往小嘎牙村長洞小學的巴士的司機也許從未想到自己的車上總坐著一位大明星,自己的巴士成了一輛送給小嘎牙村孩子們春天的巴士!
【點評】1.取材真實,細節出彩。本文取材自明星江一燕支教小嘎牙村長洞小學的真實事件,因而內容充實。作者注重細節的刻畫,比如第二段中孩子們又黑又腫的雙腳、消瘦的身形,活化出了山區的艱苦;第六節江一燕一整夜做教學模型,表現了她對孩子們的愛。
2.情感真摯,打動人心。文章通過刻畫江一燕的心理,向讀者傳遞著感人的真情——江一燕拍戲心疼小嘎牙村的孩子們;為了孩子們,江一燕攀爬危險的山路,從不膽怯;江一燕離開時,孩子們不舍,她傷感得痛哭一個多小時。這些都戳中了讀者的“淚點”。
3.標題出彩,收放自如。本文標題非常出色,作者將“春天”與“巴士”作詩意的組合,給人無限遐想。文章從巴士開頭,以巴士收尾,結構完整,同時點明了標題中“春天”的含義,獨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