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考生
預測,顧名思義是指在掌握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規(guī)律對未來的事情進行測算,以預先了解事情發(fā)展的過程與結果。過去占卜是預測,觀察天象是預測,如今天氣預報是預測,地震監(jiān)測是預測,可以說,預測無處不在。有的人樂于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有的人青睞預測,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四平八穩(wěn)地走向終點,而有的人則憧憬人生充滿未知與挑戰(zhàn)。對此,應該辯證地看。
預測,使人生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假如你投資一個項目,資金是50萬元,事前你花100元或200元預測,預測結果這個項目投資會失敗,你如果不投資這個項目就可以避免損失50萬元,這樣好還是不好?如果沒有預測而投資失敗的話,你會有什么感想?
有的人因為預測的結果不好,就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心情痛苦,認為人生沒有意義。讓我告訴你美國總統(tǒng)林肯的故事:21歲時,他做生意失敗。22歲時,他角逐州員落選。24歲時,他做生意再度失敗。26歲時,他愛侶去世。27歲時,他一度精神崩潰。34歲時,他角逐聯(lián)邦眾議員落選。36歲時,他角逐聯(lián)邦眾議員再度落選。45歲時,他角逐聯(lián)邦參議員落選。47歲時,他被提名副總統(tǒng)落選。49歲時,他角逐聯(lián)邦參議員再度落選。52歲時,他被選舉為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
可見,如果林肯把上述這些事情當成失敗或命運不好,有可能成為美國總統(tǒng)嗎?還有,如果愛迪生在發(fā)明電燈的過程中,歷經(jīng)9999次失敗后不再嘗試第一萬次,他有可能發(fā)明電燈泡嗎?記住,不管你以前或現(xiàn)在有多么失敗,遇到多大困難,那都不代表什么,因為過去的一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現(xiàn)在要怎么做,只有現(xiàn)在的行動才會帶來以后的結果。所以當你預測的結果不好的時候,你更應該努力的改變,當你面對的困難越大,越能磨練你的意志,想想看,這個世界上沒有經(jīng)歷失敗而成功的人有多少呢?
預測固然對我們的人生很重要,也扮演者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可有時的預測就顯得特別絕情。就像得了絕癥的病人,醫(yī)生總能大致預測他何時離世,希望給予病人和病人家屬心里準備,卻使病人陷入對人生的恐慌與絕望,這何嘗又不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呢?
預測是人生的希望,也是人生的絕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未來如何,由你決定!
【點評】本文是一篇受到閱卷老師首肯的文章。下面幾點應予關注:
1.靈活化用,確當貼切。本文的擬題變通地化用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給人以自然、貼切之感,并以此來彰顯作者所持的見解和主張,可謂一箭雙雕,一舉兩得。
2.思維辯證,令人信服。文章從對立統(tǒng)一的立場,對接受預測與拒絕預測各有道理的角度進行了充分、深刻的闡述和論證,充滿思辨的哲學視角,在眾多考生中并不多見,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值得稱贊。
3.論據(jù)典范,脈絡分明。在首段,作者在簡要分析預測及其作用之后,即鮮明地擺出了應如何對待預測的觀點,進而分別舉例進行論證,思路清楚,邏輯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