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考生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自己腳下的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并非是你預測到的結果。
預測,即對未來的推測與猜測。天氣預報就是我們身邊的最常見的預測,但“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情況卻時有發生。再如彩票,人們會通過自己的直覺與預測來買彩票,但有幸能中彩票的人又有幾個呢?
還有學生每次考完試后常常對自己的成績有個大致的判斷,有時考出來的成績和自己預想大相徑庭,甚至是截然相反。我自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初中一模考完之后數學老師給我們發了數學的答案,我覺得我應該考的還行,但結果出來我錯了五道填空題,痛失了20分。
既然預測并不準確,我們還需要預測嗎?那又怎樣才能走好自己腳下的路呢?
預測當然需要,因為預測往往代表著人們對于未來的美好希望與憧憬,有了預測,就有了目標與方向,這樣,越渴望成功,就會越努力拼搏,越努力就會離自己的目標更進一步。就像《為學》中的那個窮和尚一樣,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與行動證明了立志求學的重要性,與那個只會雇船卻總是沒有實際行動的富和尚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說明了光有一個預測是不行的,實踐才是走向成功的關鍵,而自己預測的目標最多可以化為你去實現目標的動力罷了。預測很多時候都等同于另一個詞——空想,空想可以有,但不能只有空想,只有空想的人是虛無縹緲的,是不實的。
所以,我們得在預測中有所行動,走好自己的路。首先,我們得堅守初心,“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只有嚴于律己的人才可以不忘初心。其次,我們也得樂觀的面對一切,“人有不測風云,月有陰晴圓缺”,有很多我們所不能預測到的事情會突然造訪。就像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樣,一切來得都那么突然,唯有樂觀的面對,重振旗鼓再走下去。再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也尤為重要,很多時候,做事不僅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還要找對方法,對癥下藥,才能提高成功率。
路途有多遙遠,雙腳會告訴你;沿途有多荒涼,眼睛會告訴你。唯有讓雙腳走在了路上,讓雙眼包攬了一路的風光,才知道自己該走哪條路。
【點評】本文是一篇受到閱卷老師倍加欣賞的文章。長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標題顯豁,論點明確。本文的標題非常明確地標示出作者所要論證的中心論點,讓讀者閱讀文題即能夠準確地知道文章的主旨之所在。
2.引用恰當,總領全文。開篇的引用,言簡意賅,并緊扣文題,二者相得益彰,為全文奠定了總的基調,具有提綱挈領之作用。
3.正反論證,辯證統一。為了突顯作者觀點的正確性,作者采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以自身和古今的代表性事例予以充分的闡釋說理,體現出辯證統一的思想邏輯,起到了應有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