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新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國廣播電臺也在向著數字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但是因為網絡中一些不穩定因素存在,嚴重威脅著廣播電臺工作的安全性,因此必須要重視并加強廣播電臺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的應用與開發,這樣才能確保廣播電臺的安全播出和信息的安全采集與傳輸。本文就數字音頻廣播電臺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進行了分析,旨在促進我國廣播電臺的發展。
關鍵詞:廣播電臺;音頻;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
中圖分類號:TN9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4-0011-01
隨著網絡技術在廣播電臺的廣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廣播電臺的發展,為廣播電臺的日常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然而,在網絡電臺日益成為主流的今天,網絡的安全問題就成了當今廣播電臺工作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如何將廣播電臺內外網安全隔離,同時又保證不影響信號傳輸,成了新時期廣播電臺在網絡技術的應用上所面臨的問題。
1 什么是廣播電臺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
1.1 廣播電臺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是什么
內外網隔離是一種保護網絡數據不外泄的技術手段,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就是在對需要保護的數據庫進行隔離保護時,將網絡風險進行等級劃分,將網絡數據傳輸限制在安全等級范圍內的一種安全傳輸技術。廣播電臺啟用這種安全傳輸技術,可以限制訪問服務器的內容和方式,保護內網數據庫的安全運行。
1.2 為什么要構架內外網隔離
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通過隔離裝置以及第三方信息隔離組建來實現。這就意味著,如果有第三方信息通過網絡傳輸進入內外網隔離區域,能夠及時被隔離裝置識別和分類,同時不會影響到正常的信息傳輸。通過這種安全傳輸技術,內外網之間的日常信息傳輸可以得到安全保障,同時還可以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將傳輸數據的安全權限做出不同檔次的調整,對于風險做出預先及時的規避和隔離。可以說,構架內外網隔離,是一種高效的網絡安全保障。
2 數字音頻廣播電臺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的重要性
2.1 傳統模式具有的局限性
傳統的內外網數據傳輸,是一種一對一的傳遞和交換。廣播電臺同樣采用這種傳統模式,即通過音頻播放→數字轉錄→信號采集→網絡數據傳輸的方式,完成節目素材從內網采集數據到傳輸共享給外部網絡的步驟。這種傳統的傳輸模式,能夠確實地保證網絡信息數據傳輸的安全性,但在數據傳輸的實時高效性方面卻實打了折扣。在這種網絡數據傳輸的模式下,廣播電臺節目的網絡數據信息傳播避免不了延遲,一個十分鐘的節目素材,可能需要至少十分鐘才能完全從內網傳輸到外網,甚至可能要花費更長的時長。隨著廣播電臺節目的飛速發展,這種傳統的信息傳遞和共享方式將越來越凸顯出它的缺點,對節目播出的實時性和時效性具有很大的傷害。傳統模式制約著信息的跨網傳遞共享,特別是對于長時間的節目素材信息跨網傳遞共享,尤其費時費力,因此,需要更為高效的方式來保證網絡傳輸的速度和安全性。
2.2 網絡傳輸隱藏的安全隱患
內外網進行信息傳輸的應用要求安全高效,廣播電臺采取物理隔離的方式在內外網間進行隔離,目的是使外部網絡隱藏的安全隱患不會干擾到內部的制作、播出,網絡安全隱患中包括:網絡病毒、惡意腳本和惡意代碼的傳播擴散以及網絡入侵和攻擊等。
2.3 如何尋找突破口
如何做到既保證網絡的安全,又能突破節目素材信息在內外網間傳輸效率低的制約,成為電臺應用和發展的敏感問題和熱點。由于風險過高,所以直接連通網絡是不可行的,那么就要尋找其它的手段和解決方式。因此有些電臺采取了防火墻的方式,有的采取網閘的方式。網絡防火墻具備一定的隔離特性和抗網絡攻擊能力,但是仍然和直接連通方式相似,部分網絡協議會直接傳遞,尤其是無法有效防止病毒和惡意代碼擴散和傳播。在網絡隔離安全性方面網閘表現的更加突出,能夠基本避免在線的網絡破壞和打擊,但是使用這種方式依舊不能避免病毒和惡意代碼在網絡上進行傳播,而特殊網橋設備是專門針對廣播電臺素材信息跨網傳輸的安全特點而研發的,配合綜合防范手段組成了可行性較高的解決方案。
3 如何應用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
3.1 內外網間信息的傳遞共享必然存在隱患
在以上我們討論的問題中,其核心問題就是“內外網隔離”和“安全傳輸”。廣播電臺的發展需要網絡技術參與,因此,通過網絡平臺,采用網絡傳播技術是廣播電臺謀求發展必須的步驟。只要兩個網絡的信息數據庫存在上傳、連接關系,那么這兩個網絡的數據庫就存在著數據傳遞被獲知,甚至數據庫被攻破的風險,因此廣播電臺在進行從內網向外網的數據傳輸時,就需要進行內外網的隔離安全措施來保護信息傳輸的安全。對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的探討和研究,也是為了謀求數字音頻廣播電臺能通過新的技術有更好的發展。
3.2 傳輸信息的安全認定要如何處理
在現有的數字音頻廣播電臺的技術下,數字音頻的傳輸數據有著很高的被攻破的風險。也就是說,在現有的數字化音頻格式下,文件很容易沾染上病毒和木馬,這對廣播電臺來說是一種難以規避的危機,一旦傳輸的文件攜帶了病毒,無論是對節目本身還是對網絡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廣播電臺需要及時、安全的技術,來保證文件在傳輸過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目前常采取的應對方式是,在進行內外網數據傳輸過程中,一旦被隔離裝置識別出惡意代碼或病毒,系統將對音頻格式進行轉錄和重新編碼,根據轉碼頻率的不同,音頻文件最終保存下來的內容和質量能夠達到98%以上,可以保證文件起碼的完整性,同時也不會影響到節目的正常播出。在未來的信息技術發展中,或許還能產生更加先進的技術方法,可以在保護內外網信息傳輸共享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將文件的質量保證提到更高的水平。無論如何,在廣播電臺的內外網數據傳輸種,“信息傳輸安全”一定是最重要的。
4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數字音頻在廣播電臺內外網的傳輸安全,對于廣播電臺的安全播出意義重大,同時還有助于實現廣播電臺的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封十月.廣播電臺內外網隔離安全傳輸技術的開發與應用[J].科技傳播,2015,07:58-59.
[2]孫高峰.廣播電臺簡易內外網互聯互通系統的構建[J].電聲技術,2015,04:86-89.
[3]何慶.廣播電臺網絡數據安全傳輸技術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5,0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