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燕
摘 要:我國近些年來在交通運輸發展方面取得了比較大的進步,這也就使得我國的交通運輸變得更加便捷,更加安全,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交通運輸體系。在我國的交通運輸業中,公路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而且不能被取代的角色,尤其是高寒山區二級公路在邊遠地區的交通運輸業中更是起著特殊并且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為邊遠高寒山區地方的人們生活提供便捷,更是促進了邊遠山區地方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高寒山區公路;二級公路;路基;養護技術
中圖分類號:U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4-0081-01
1 我國高寒山區二級公路路基養護的現狀
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屬于青藏高原東北邊緣,高寒和山嶺地區巖石多,土質薄,地質復雜,道路兩側山體滑坡、落石、泥石流等自然地質災害頻發,大多數公路坡陡彎急,路面窄,對行車、行人存在安全隱患。其特殊的地質和水文特征使得公路的養護工作難度較大,再加上頻繁的自然災害,更是增加了高寒山區二級公路路基、路面被破壞的可能。在高寒山區新建公路時,就會因其山高谷深的復雜地形和陰雨風雪周期長,路面積雪結冰條件差,導致施工工藝受限,從而影響公路完工質量,這也加大了后期公路使用過程中養護工作難度。所以公路養護工作必須以該地區的降水、氣候、地質情況、地表特征為基礎數據,再以路基具體的破壞成因為養護依據,參考公路建設時的施工資料,對高寒地區公路路基破壞成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判斷,確定科學合理的養護施工工藝,選用高質量的公路材料,保證公路的使用質量。
2 高寒山區公路路基養護中常見問題
公路路基的好壞直接影響公路的使用質量和使用年限,所以公路路基的養護工作尤為重要。我省高寒山區,海拔相對較高,氣候較寒冷,常年低溫,存在常年不化的凍土地區,晝夜溫差比較大,降水少,低溫早霜危害比較頻繁。這些特征對二級公路的建設以及公路路基的養護都有著不利的影響。其具體表現為:(1)路基沉陷。針對于高寒山區特殊的地質和氣候因素,對公路路基要求其整體穩定性好,強度高,水穩定性良好。但是在具體實際中,可能由于受到高寒山區地質和獨特的地形、較為惡劣的氣候、排水設計、施工地質、行車荷載、路基填料等方面的影響,使得路基沉陷,給養護工作帶來難題。(2)排水不暢。在高寒山區的公路中,如果排水設計不夠可能導致誰滲透到路基當中,使填料的含水量增加,給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帶來負擔。同時,也加大了路基的養護工作難度。(3)擋土墻破壞。在路基養護中,擋土墻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擋土墻遭到破壞,甚至傾覆,其穩定性不再給路基帶來積極方面的影響。而是可能導致路基軟弱,產生不均勻的沉降,使路基養護工作內容增多。雖然這些年我國在公路建設取得比較大的成就,西北地區的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形成了交通運輸方面的初步格局,但是仍然存在著交通制約,建設不全面,運輸不便以及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高寒山區山嶺谷地較多,地形復雜,自然環境惡劣,地質災害頻發,存在凍土地區,不僅增加了公路建設難度,還使公路路基的養護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公路安全水平偏低。
3 高寒山區二級公路路基養護的措施
(1)翻漿開挖換填處理。清理翻漿淤泥前,首先在路基兩側筑堰以抽干積水,并挖除淤泥至原土,保證基底土的含水量在2%左右;其次進行砂礫墊層的施工,鋪設土工格柵,換填砂礫,換填厚度應高于路基邊角50cm,砂礫材料的最大徑粒應小于50mm,通過5mm篩孔的粒料應小于35%,粒徑小于0.5的粒料應小于12%。后用振動壓路機碾壓填實砂礫墊層,碾壓速度控制在3~4km/h,碾壓時遵循先輕后重,先穩后振,從兩邊向中央縱向碾壓,橫向接頭重疊0.4 ~0.5m,相鄰區段間縱向重疊2.0m。(2)高寒山區公路水毀預防。對于高寒山區公路的水毀預防,其常規性的養護非常重要。應當對起水毀相關內容做嚴格的檢查,主要工作內容為觀察涵洞引導和護坡處有沒有損毀的情況;河道、河床有沒有相關物體堆積起來,并對水中漂浮物的密度進行檢測;有沒有發現邊溝和截水溝出現淤塞等。這些都是判定水毀的現象。除了檢查外,還需在日常養護中對排水系統進行檢查,并進行一定的清理工作。對于有必要疏通的河流地段,需開展疏通工作,降低水毀的可能性。(3)擋土墻的養護與維修。擋土墻在高寒山區公路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加強對擋土墻的養護和及時維修,都對公路養護非常重要。在養護擋土墻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檢查,確保其構造物完整無損,砌體伸縮縫的填料情況保持良好,泄水縫暢通,沒有出現堵塞的情況。
4 結語
總之,只有對高寒山區耳機公路路基進行良好的養護,才能提高公路質量,才能促進高寒山區經濟的發展。始終作為交通運輸業重要存在的公路,更是高寒山區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在增加高寒山區與外界的聯系以及促進高寒山區經濟的發展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直接影響公路使用質量以及時間的路基質量,更需要我們對其進行更好得養護。
參考文獻
[1]肖愛君.山區公路養護安全保障措施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