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軍
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的建筑業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得建筑行業的前景一派光明,工業與民用建筑業也越發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工程規模在逐漸的擴大,使得我國建筑業有了更大的發展。本文在概述當前地基處理施工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傳統的地基處理施工技術,并且探討了當前新型的各種施工處理技術,旨在促進建筑工程中地基處理施工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基處理;施工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TU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4-0090-01
1 前言
一般來講,建筑物(地下建筑除外)的主要使用空間通常會處于地表以上,故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我們將地表以上建筑稱之為建筑物的上部結構。在建筑荷載實際傳力途徑中,上部結構的荷載會通過結構豎向受力構件傳給基礎,基礎再將荷載傳給場地地基上。這就對地基的承載力和抗變形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通過大量的實例我們能夠看到,很多的房屋建筑之所以會出現安全事故,都與其地基不良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不良地基會造成建筑物輕則開裂,重則傾斜,這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和經濟財產,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因此,地基雖然不是建筑物的構成部分,但是地基的質量對于房屋建筑的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基處理技術通常可以分為基礎工程與巖土加固工程。對于高層建筑不僅要進行基礎工程的施工還必須對地基土與巖土進行加固以改善其工程地質性質。因地基引發的事故絕大多數是傾覆事故,事后幾乎無法補救,因此地基處理工程技術基本上可以說是一次性工程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施工隊伍的慎重選擇與施工人員素質的考核至關重要。高素質的施工隊伍會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在每一道工序中都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而那些甚至連質量管理體系都沒有建立的施工隊伍則不可能完成好地基處理工程施工[1]。
2 加強建筑中地基部分施工處理的意義
建筑工程地基處理施工技術的施工原理是采用換填、夯實、擠密、排水固結、冷熱處理等手段加固地基,從而使得建筑地基具有較高的強度,能夠有較強的承載力。對地基處理施工技術進行細分,還可以將其分為地基加固技術、樁基技術和地下連續墻技術。其中,地基加固技術的作用是提升土地基的承載力,從而防止建筑物表面發生沉降與變形情況。而樁基技術的作用則是將建筑物上部的承載力傳導到地基深處,依靠緩沖作用來消解沖擊力。輔助性的地下連續墻技術則是提供側向的支護[2]。
2.1 使地基部分的抗剪能力得到提升
抗剪能力指的是施工過程中的抗剪切能力。不同的地基,抗剪切能力之間是存在差距的。當來自側向土的壓力超過了地基的抗剪切能力時,地基上層的建筑就會因此而產生一定的偏移,地基隆起導致邊坡失去穩定,最終影響建筑物的質量。這就必須對地基部分進行抗剪能力的提升,才能夠有效的解決此類問題。通過嚴格把控地基施工過程的每個環節,使得地基部分的抗剪強度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加,才能保障房屋的總體穩定性。
2.2 緩解地基部分的壓縮性
首先,可能房屋自身的荷載及填土荷載的共同作用,道濟地基固結。其次,受到一定重量影響,地基部分發生自燃的沉降。最后,在地基開挖同時受到來自周圍地面的結構影響導致了不同程度的沉降。通過加強地基施工處理,能夠有效的控制地基的沉降幅度,從而降低了地基的壓縮性。
2.3 有利于地基動力特性的提升
當地震來臨時,地基部分的松散程度成為地基的動力特性。如果地基的動力特性很差,房屋在地震發生時很容易發生倒塌,這就導致人員和財產的損失。但如果通過有效的地基處理,就能夠讓地基的動力特性變得非常好,使得房屋建設質量也有了強有力的保障,在一般的地震發生時,可能發生倒塌的可能就大大減小。
3 建筑地基處理施工技術應用
3.1 注漿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在注漿地基處理施工技術當中包含硅化注漿處理技術以及水泥注漿地基處理技術兩種技術。在利用硅化注漿處理技術進行注漿的過程當中,硅酸鈉混合溶液是主要的漿液,在注入地基土并凝固之后,該槳葉能夠有效的提高地基的強度,從而使得地基的硬度得到有效的增強。而在水泥注漿地基處理技術當中,水泥是最主要的材料,在經過調配之后,能夠將漿液注入到土體當中,漿液與土體結合之后凝固成整體,能夠在提升地基強度的基礎上,降低地基的壓縮性,使得地基土有效的加強[3]。
3.2 旋噴注漿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現如今,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地基的施工技術也正在變得不斷的完善,而在對地基施工技術的完善過程當中,旋噴注漿樁作為一種全新的地基施工技術就此產生。旋噴注漿樁技術在軟土地基當中得到良好的應用,通過這種技術,能夠有效的提升軟土地基的堵水性、牢固性等多種性能。在實際的施工過程當中,這種技術有著較為簡單的操作方法,并不需要借助專門的設備,因此能夠對施工成本進行有效的節省。
3.3 擠密樁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此種技術主要包括素土擠密樁和灰土擠密樁。當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或增強其水穩性為主要目的時,宜選用灰土擠密樁法。當以消除地基土的濕陷性為主要目的時,宜選用素土擠密樁法。灰土擠密樁和土擠密樁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地基處理方法,在甘肅、陜西、青海等濕陷性黃土地區應用廣泛。
3.4 夯實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夯實地基施工技術,就是利用大型起重機械將土體夯實,從而提高地基的強度。在這種技術當中主要包含壓實以及強夯兩種方法。工程實踐證明:強夯法用于處理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地基,一般均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房屋建筑施工過程當中,夯實處理技術是較為常用的技術,其主要特點為經濟性較高,同時也能夠更好的提高地基強度。
3.5 深層密實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這種方法需要利用起重機的起吊作用,在吊起起重機的同時啟動潛水電機,從而帶動偏心塊,此時,振動器的頻率變高,高壓水流噴向土體之后就會結合振沖作用使得水流噴向預定深度,最后實現震動擠密。在經過不斷重復直到填充至地面之后才可以停止。這種技術的使用能夠有效的形成復合地基,從而使得地基的承載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強。
3.6 砂石樁法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砂石樁法適用于擠密雜填土、素填土、黏性土、粉土、松散砂土等地基。砂石樁法也可用于處理可液化地基。砂石樁法原理即在振沖孔內加填碎石或卵石等回填料,制成密實的振沖樁,自此過程中樁間土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密和振密。樁和樁間土構成復合地基,使地基承載力有所提高,變形有所減小,并可消除地基的液化現象。
4 強夯法地基處理技術主要參數
(1)夯錘的落距與質量:夯錘的重量不小于80kN,夯錘的落距不小于6m。在工程中使用到的夯錘重量還有120kN、160kN、300kN;(2)夯擊遍數與夯擊擊數:根據土體的兩側向移動最小和豎向壓縮最大原則,可以通過單點試夯,當出現夯擊到每夯一擊其產生的瞬間沉降量變得很小時,土體就完全被壓縮了,這時的夯擊數就是最佳的夯擊數,一般情況下,夯擊遍數為2-3遍,夯擊擊數為3-10擊;(3)加固深度和夯擊能:強夯加固深度的計算公式:H=K*(0.1*G*h)1/2,其中H表示強夯的加固影響深度(m),G表示夯錘的重量(kN),h表示夯錘的落距(m),K表示強夯加固深度的折減系數。
5 結語
隨著社會城鎮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建筑工程行業發展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而地基處理施工技術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其開發推廣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這就需要廣大施工技術人員不斷深入研究新技術,推動建筑工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路昌.談民用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的施工技術[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8):354-355.
[2]岳小雪.民用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及管理措施探析[J].門窗,2013(09):129.
[3]吳功錦.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處理方法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1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