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娟
摘 要:路基工程施工中,水泥土的施工十分重要,通常要先進行試驗段的施工,確定出施工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和技術參數,才能對之后的施工進行有效的指導,以確保路基工程的質量,路面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3%水泥土;試驗段;工藝參數;技術參數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4-0114-01
1 試驗依據
(1)《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
(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12)。
2 試驗目的
(1)確定水泥改良土鋪筑的松鋪系數;(2)確定水泥改良土的標準施工方法;(3)確定當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的96%時,壓實遍數和壓實度關系;(4)確定水泥土的攤鋪工藝;(5)確定每一作業面的合適長度;(6)確定壓路機的碾壓工藝及碾壓遍數;(7)確定保證質量的技術措施和質量控制方法。
3 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3.1 施工準備
3.1.1 原材料準備
(1)土:利用路基現有土方,對土作標準試驗,各項指標滿足要求。(2)水泥:應使用初、終凝時間長的水泥以適應工藝要求,一般應要求初凝時間大于3h,終凝時間大于6h的水泥,故水泥采用P.C32.5復合硅酸鹽緩凝水泥。
3.1.2 機械配備
配備挖掘機1臺、路拌機1臺、裝載機1臺、振動壓路機2臺、平地機1臺、灑水車1臺。
3.1.3 主要施工人員
配備生產經理1名,負責總協調,班組長2名,負責現場平整、碾壓質量控制,技術人員2名,負責測量放樣、松鋪系數測定,試驗人員2名,負責現場檢測,路拌機手1名,負責灰土拌和,裝載機手1名,負責裝載機操作,現場輔工15名,負責整平、碾壓輔助工作。
3.1.4 主要測量、質檢設備
灌砂法儀器2套、鋼尺30m、50m各1把、全站儀1臺、自動安平水準儀2臺、含水量測定儀器2套、水泥劑量測試儀2套。
3.1.5 施工前準備
(1)試驗準備:對3%水泥土進行標準實驗。(2)技術準備:對坐標點進行導線閉合,高程點閉合;對施工現場主要組織人員、操作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學習和作業交底;施工機械檢修保養,達到良好使用狀態,測試設備檢定調試,滿足正常使用。
3.2 施工具體步驟
3.2.1 施工前準備
試驗段施工前,要對下承層寬度、壓實度、高程、平整度、縱橫坡等進行驗收,上土前灑水使基底保持濕潤。
3.2.2 施工放樣
對路基恢復中線,每20m打設一樁,并在邊緣外設指示樁;在指示樁上用明顯標記標出水泥改良土邊緣的設計高。
3.2.3 上土及整平
根據圖紙要求下路床40cm3%水泥土采用分層鋪筑,每層厚度20cm,松鋪厚度為23cm(暫定松鋪系數為1.15),根據設計標高及松鋪厚度控制好布土密度,備土完成后,測定含水量,使素土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2%;合格后先用挖掘機整平排壓,然后用刮平機精平。
3.2.4 擺放和攤鋪水泥
依據標準試驗3%水泥土最大干密度實測值為1.86g/cm3,最佳含水率實測值為11.9%,計算每平方水泥土水泥用量。
根據以上數據,現場根據實際情況布置方格,方格內水泥分布均勻,經現場監理檢驗過面積及水泥數量后,人工采用刮平板、鐵鍬等均勻攤開,盡量使每袋水泥攤鋪面積相等。
3.2.5 水泥土拌合
水泥攤鋪后,立即用灰土拌合機旋拌均勻,拌和時應控制好拌合深度,防止出現素土夾層的現象,設專人跟隨路拌機,隨時檢查拌合深度并配合路拌機操作員調整拌合深度;每次拌合應與上一次的拌合寬度重疊一定寬度,以保證材料充分拌合,拌和達到混合料均勻、色澤一致,沒有灰條、灰團和花面;拌和好的混合料在碾壓前含水量應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這樣不僅保證了碾壓工作的順利進行,也盡量避免了穩定土起皮、“干彈”或“濕彈”現象。
3.2.6 混合料整型碾壓
水泥拌和完成后,測定含水量及灰劑量滿足要求,緊跟著用挖掘機排壓,人工配合平地機整平;整平后對高程進行測量。對于局部低洼處,應用鐵耙將其表層翻松,并用新鮮的混合料進行找平,壓路機穩壓一遍,再用刮平機整形一次,嚴禁用薄層貼補;在整平過程中技術人員全程抄平控制高程,按設計規定的坡度和路拱成型。
整型到規定的標高、坡度和路拱,先用25T壓路機穩壓一遍,緊接著壓路機開弱振復壓1遍;然后開強震碾壓,每次強振碾壓后檢驗壓實度,達到規定壓實度后靜壓一遍收面,記錄達到壓實度標準的碾壓工藝及碾壓次數;碾壓時橫向由低向高依次碾壓,前進重疊30-50cm,后退不錯輪,使每一層整個厚度和寬度完全均勻壓實。壓路機碾壓速度第一遍采用1.2~1.8km/h,以后采用1.8~2.4km/h。壓實后表面應平整、無輪跡或隆起裂紋、搓板及松皮等現象。水泥改良土宜在水泥初凝之前壓實,并達到規定壓實度。碾壓過程,如有“彈簧”、松散等現象,應及時翻開重新換料或用其它方法處理,使其達到質量要求。
3.2.7 養生
碾壓完成后及時檢測壓實度、高程、厚度、強度等指標,合格后灑水養護。
當水泥改良土表面稍干時,應補充一下表面散失的水份。水泥土養生非常關鍵,需設置專門的養生班組,隨時檢查水泥土表面養生情況;在養生期間內禁止車輛通行,養生段落配備專用灑水車灑水養護,防止水泥土表面失水而產生干縮裂縫。
3.3 檢查驗收
碾壓完成后,對水泥改良土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查驗收,壓實度、平整度、縱斷面高程、寬度、厚度、橫坡及7d無側限抗壓強度是否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記錄并分析各項數據,為水泥土大范圍施工提供依據。
4 試驗報告
根據試驗段的目的,在施工結束后,寫出施工總結報告,以指導3%水泥土的大面積施工。
5 質量保證措施
(1)健全質量管理機構,建立試驗段質量控制專項管理小組,完善以施工負責人,現場負責人結合施工班組為一體的質量控制體系,實行崗位責任制,每道工序,每個施工環節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并有明確的獎懲措施。(2)加強質量意識教育,增強全體人員質量觀念,做好施工交底和上崗前的培訓。(3)施工前,嚴格按技術要求和監理程序進行原材料試驗和混合料組成設計。(4)加強工序間的質量控制檢查,強化施工測量檢驗,技術人員跟班作業,隨時督促檢查測量、試驗人員的工作結果,用數據正確指導施工。(5)嚴格按技術規范要求施工,水泥劑量、壓實度、強度、含水量等均達到規范要求。混合料拌合要均勻,禁止花白料、含水量及水泥劑量不合格,及時對不合格的產品進行處理。(6)注意天氣預報,當氣溫過高和雨天時,應停止施工,對成型的路段采用覆土進行覆蓋。(7)加強與監理配合,出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在試驗段完成后,及時總結檢測數據,為大面積施工做好準備。(8)嚴格控制混合料加水拌和到碾壓完成的時間符合規范允許。(9)嚴格控制攤鋪厚度,充分碾壓,不采用薄層貼補的辦法進行找平。(10)養生期間,定員定時對土工布進行檢查,確保保濕養生的濕度。(11)交通管制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施工現場懸掛醒目的禁行標志、設專人看護,引導交通。
6 結語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建設的快速發展,路基水泥土改良施工的技術不斷提高,質量上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應從試驗段入手,嚴格控制操作規程,提高質量標準,確保試驗段工藝參數和技術參數的準確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為下一步施工提供有效的指導依據。
參考文獻
[1]《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
[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