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超
摘 要:有色金屬礦山的生產探礦設計優化,直接關系到開采的效果和質量,需要合理的確定開采的境界規模、工藝流程方法、生產剝采比,設計生產運輸能力、規劃工程進度、以及做好各個環節的銜接等,推進生產探礦工作的順利進行。本文介紹了生產探礦的目的和任務,并對露采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探礦設計優化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露采有色金屬;生產探礦;設計優化
中圖分類號:TD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4-0204-02
生產探礦是對地質勘探工作的深化,它有助于對當前礦體進行儲量升級,提高礦產資源含量。探礦工程比較復雜,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參與會審。通過之后,結合具體設計要求,進行布孔工作,以達到良好的開采效果。露天開采境界是由開采邊坡和坑底所組成的空間輪廓,是設計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境界內巖石量的多少,制約著礦山的生產規模和使用年限。既要保證技術上的切實可行,又要保證經濟上的合理和效益。設計的不合理、管理的疏忽,都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
1 生產探礦的目的和任務
1.1 生產探礦目的
生產探礦主要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礦山生產環境,確保礦山生產中具備完善充足的地質資料,以對礦山企業進行指導,使其對開采挖掘工作進行合理調整和規劃。
1.2 生產探礦任務
(1)以固有地質勘探為載體,對礦體邊界線進行完善和修正,對礦體進行合理圈定。對比原有地質資料,明確了解礦體形態、產狀以及具體地質構造,并對礦體厚度進行修正,使其符合具體的開采要求。然后對夾石的位置、厚度等指標進行確定,科學有序的開展巖礦分采工作。(2)勘察解析礦石質量,對原有礦石含量進行修正,并結合平均品位計算,對礦石工業的品級和自然類型進行合理劃分,為實際邊界線確定提供合理依據,然后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3)對礦產儲量進行重新計算與核實,以制定科學合理的礦產開采規劃,實現礦產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4)對礦巖物理機械性質、水文地質條件及礦石技術加工等進行明確了解,以營造良好的采礦作業及礦石加工利用環境。(5)延長礦山利用時間,在其周邊進行新礦體尋找和勘探。(6)研究礦床綜合地質,對礦床和礦體地質構造進行明確認識,并對其成礦規律進行總結。
2 露采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探礦設計認識
(1)露采有色金屬礦山并未結合礦山的具體生產背景,對鉆孔和施工作業進行合理規劃。依據具體的生產規劃,落實施工工作,并對具體的生產探礦工作進行合理調整。(2)以早期地質勘探資料和具體的開采規劃為載體,進行生產探礦設計,對地質規律不夠了解。傳統設計品位指標以老指標為主,不符合礦山變動的邊際品位指標要求。可以在局部地段增加鉆孔深度。礦體中心屬于空心筒狀,且偏西北。下部礦體逐漸窄化,其尾部控制不達標,需要加深該層次設計,以制約深部和空心筒狀中的低品位礦石。(3)加大樣品分析力度,并對該板塊的稀散元素進行查定,以充足的地質資料,實現選冶工作。(4)在剖面上對伴生有益成分進行圈定,并比對實際采出數據。原有伴生有益組分并未實現所有鉆孔分析。(5)技術人員在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認知基礎上,對鉆孔巖性和蝕變分帶工作進行編錄,與礦體模型內部巖性數據的數字化要求不匹配。
為了滿足露采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探礦要求,該部分工作的編錄載體可以為數字化模型。借助數字化思維進行編錄實踐,使其真正符合數字化礦床模型的構建訴求。
3 露采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探礦設計優化
3.1 生產探礦方法
露采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探礦方法比較多,包括探槽、淺井、穿孔機和巖心鉆等。
(1)生產探礦實踐中,對采礦工程進行充分應用,并以實際開采平臺為界面,進行探槽施工。探槽的加密網度為50m×50m。技術人員要將地質編錄和生產取樣工作落實到位,并引導測量人員開展實測工作。結合探槽工程的具體地質情況,對臺階地質平面圖進行深度修改,再次對具體礦體進行確定,以確保采礦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學性。(2)結合后期采礦工程,對鉆孔渣進行成分測定,對礦體邊界進行合理劃定,并查明具體的采場礦體邊界。該環節中,生產探礦工作必不可少。對鉆進速度、聲響、礦粉粒度和硬度等指標進行充分考量,將進尺取樣間隔控制在1m-2m,然后對化驗元素進行合理分析。地質人員要參考化驗結果,對臺階地質資料進行修正和補充。
3.2 生產探礦工程布置原則
生產探礦是以固有勘探工作為載體進行的,其與礦山開采具有同步性。生產探礦工作執行中,要堅持以下布置原則:(1)布置生產探礦的過程中,必須有益于礦體圈定和儲量級別的提高。(2)布置工程的時候,要對礦山建設情況進行考量,在實踐中,與礦床開拓和采準進行同步。(3)布置工程要以具體的目標為導向,并結合具體地質條件對布置地點進行合理選擇。(4)地質勘探中離不開生產探礦,項目負責人要結合前期準備工作對具體生產探礦流程進行明確把握,并與原地質勘探資料進行對比和應用,降低工作壓力,實現地質效益最大化。
某露采有色金屬礦山鉆探工程采用加密插入方法進行布置。結合具體地質情況,對布孔數量進行靈活掌握。先在原地質勘探鉆孔,然后在兩個孔之間再加密一個孔。如果地段比較復雜,可以將加密孔數量控制為2個。部分地段,礦體形態比較復雜,品位變化也相對較大。但是,內部礦體形態和礦石品位都很穩定,原地質勘探鉆孔性能良好,不需要進行網度加密。
4 露采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探礦成果
4.1 增加礦石儲量,延長服務年限
露采有色金屬礦山,以地質勘探網度為基礎,進行加密工作,有助于提高礦體控制程度。露天采場界面內,能夠提高礦石的儲量級別,進而增加礦石儲量。
4.2 探明采場富銅礦體
在生產探礦過程中,發現主礦體塊狀礦上盤和浸染礦的交匯處,存在富銅礦體,它的厚度為5-18m,平均品位超過10%,東西方向分布,長和深分別為400m和200m以上,產狀與主礦體一致,向南傾,傾角在70°,越深,厚度越大。探明富銅礦體,能夠增加礦藏,也能夠調節礦山運營中的金屬含量和供礦品位。
4.3 綜合評價,回收伴生礦產資源
以某地礦區為例,經過生產探礦之后,發現它既是大型銅硫礦床,也是中型鉛鋅礦床。生產探礦之后發現,該銅礦中鋅金屬含量比較大,品位在3%左右,在主礦體下盤進行開采。該礦的綜合資源價值比較大。
4.4 采場合理圈定,控制生產成本
該礦區中控礦構造發生轉折,在主觀思維層面,將鉆孔數量布置為兩個,礦體隨構造發生轉折。后經評估,對采場范圍進行削減,通過控制廢石剝離,對生產成本進行有效削減。生產探礦有助于增加采場礦石量,拓展礦區邊界,使礦山具有較長的服務年限,提高礦產資源開發質量和效率。
5 露采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探礦工作體會
(1)生產探礦工作范圍比較廣,它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露天采場,也包括采場邊坡和采區邊緣勘探工作。要結合具體地質情況,對開采工作進行合理規劃和布置。(2)注重生產探礦工作的超前性。它的專業性決定了需要由專人對該項工作進行負責,并配備充足的探礦設備和人員。(3)生產探礦,既要對礦體形態和有用組分進行勘探,也要結合具體選礦情況,對礦石類型進行明確認識和了解。(4)露天礦山勘探過程中的考量要素比較多,注重地質特點和生產特點考量的雙向性。
6 結語
露采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探礦設計難度比較大。地質人員要結合具體礦產資源背景和生產實踐,對地質規律進行明確了解,并著重研究伴生有益組分。同時,對具體生產探礦資料進行合理分析,與設計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實現設計過程的優化,提高生產探礦質量和效率,并以此為載體,對采掘進度計劃進行編制,不斷提高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水平。
參考文獻
[1]胡震嘉.淺談有色金屬礦山環境保護[J].探索科學,2016,(04):224.
[2]楊鋮.淺析露采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探礦設計優化[J].城市地理,2015,(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