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潤生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特色項目活動在村級活動中尤其重要,開展這樣的活動大家感覺到是本民族的驕傲,民族的好手,就會專心致致地聽講,主動鍛煉,活動質量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近幾年來我們文化站開展了許多民族傳統(tǒng)項目進村活動,下面給各位同仁作一下簡介。
一、“彩月亮”
“彩月亮”是苗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之一。上古時期,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因為戰(zhàn)爭失敗,分散隱入深山菁林。為了召集余部共同祭奠蚩尤,便乘月夜在山頂上立一樹桿,桿上系紅腰帶,然后令男女青年繞桿對月吹笙跳舞。于是失散的部落民眾聞笙紛紛聚集于樹桿之下,大家立誓團結,發(fā)奮振興部落。“彩月亮”在歷史的長河中已嬗變?yōu)閼c祝豐收和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喜慶活動。“莊稼黃,蘆笙狂”每年金秋時節(jié),苗族的“彩月亮”就開始了男女青年在秋夜迎著明月圍著兩棵花桿歌舞。如果你有幸參與他們一起“彩月亮”你就會聽到這樣的腔幫:“唱歌要唱一對對,單人一個唱不成,單絲一根不成線,獨木一根不成林。”“唱歌還要一雙雙,少了一個唱不響,少了一個唱不好,我來跟哥把腔幫。”能在15米的高桿上吹奏蘆笙,完成各種驚險而優(yōu)美的動作。集蘆笙﹑舞蹈﹑雜技和苗族風情于一體,是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一顆奇葩。我們很多村民就是苗族祖先的兒女,聽到我們作出上面對“彩月亮”的介紹,都非常高興,都積極參與,都竟比高攀到15米高的高桿上,吹奏,效果很不錯,也簡單,容易完成,氛圍佳。
二、 “踩火龍”
“踩火龍”這一體育項目是由苗族先民在戰(zhàn)中為營救自己的首領演變而來。傳說苗族先民的首領被敵方以談判為名關押,關押的地方有火海。苗族先民不顧一切,赤足從火龍背上踩過。又以一把把利刀插進絕壁,架成刀梯,攀上懸崖,救出首領。此后“踩火龍”和刀梯就成為苗族先民象征吉祥和成功的活動。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就形成了今天苗族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我們準備器材好之后,把村民們分成甲乙兩組,甲組為苗族先民的首領,乙組為苗族先民,根據(jù) “踩火龍”的內容提示,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我們當裁判,非常活躍,苗族村民們活動結束后后感嘆不已。
三、蘆笙
蘆笙是苗族的象征,是苗家歡度節(jié)日必不可少的樂器。是很多苗族村民都掌握的一種綜合項目。蘆笙有幾十個種類,幾十種曲調,蘆笙舞有上百個動作。表演的內容豐富多彩,風格奇異。其中有的清新活潑,有的歡快熱烈,有的輕松幽默,有的險奇優(yōu)美,“蘆笙技巧”把音樂舞蹈與體育融為一體,生活氣息濃郁,深受苗族村民喜愛。《金筑蘆笙》難度大,技巧高,扣人心弦。通過空中踩碗,滾舞、前翻、后翻、登梯、疊人等動作充分表現(xiàn)了力量與技巧的結合,整套動作樸實粗獷、剛柔相濟、動靜分明、造型優(yōu)美,令人耳目一新。
四、苗鼓
苗鼓,俗稱猴兒鼓,是苗族傳統(tǒng)打擊樂器。是我們當?shù)孛缱迦罕娫谪S收后舉行的一項舞蹈與武術相結合的體育活動。豐收后的苗寨,人們沉浸在歡樂之中。金秋之夜,苗族姑娘和小伙子們在悠揚的蘆笙曲中,圍著苗鼓跳起了歡快的舞蹈。舞蹈時,姑娘手持手槌擊鼓,邊打邊跳,一套動作打完后更換另一套。擊打中穿插表演挖土,紡線,插身,打谷等勞動場面,舞蹈中還表現(xiàn)了苗族群眾喜愛的猴拳、扳手腕、摔跤等傳統(tǒng)體育活動,整個舞蹈鼓聲不停,歡笑不斷,鼓聲回蕩著豐收的喜悅。我們這個項目引進課堂,作為教學內容,讓我們少數(shù)民族村民展示地方民族風采,分男女兩隊進行體育苗鼓表演,搞得有聲有色。
五、壘營盤
“壘營盤”原名“營盤舞”。它取材于苗族先民為保衛(wèi)而進行的防御戰(zhàn)爭。表演者吹奏蘆笙,壘成營盤,形成圓圈,表示四方布滿勇士,營盤中央豎立帥旗,勇士們“四面開弓”“倒立”、“上肩”揮舞帥旗,舞象征營盤堡壘堅固,士氣高昂。“壘營盤”是苗族同胞表達懷念先民們的歷史偉績和不屈不饒的英雄氣概而創(chuàng)作的舞蹈。隨著社會發(fā)展,如今“壘營盤”已成為苗族男女斗巧的活動。它不受場地、音樂、人數(shù)限制。其特點是表演者在不停地吹奏蘆笙舞曲的同時,進行翻滾、倒立、吊掛、倒背等技巧表演。動作節(jié)奏鮮明,剛柔相濟,充分鍛煉和提高了村民們的吹跳技巧。
六、板凳拳
“板凳拳”作為一個古老的拳術,是布依族祖先為抵抗外敵的攻擊,經過無數(shù)次實踐和探索所創(chuàng)的拳術。它雖然沒猴拳的刁鉆,不及蛇拳的怪異,不如黑虎拳剛猛,也難及太極拳之飄逸。但由于其易于教習,且器械取自于當?shù)匕傩站蛹冶貍涞纳钣镁摺R蚨划數(shù)匕傩账姁郏V泛流傳。“板凳拳”的一招一式,雖樸實卻攻防一體,虛實結合,雖淺顯易學卻機巧暗藏。實為武術之奇葩。
七、賽裙帽,賽裙帽的做法是:
比賽前,準備好多套花裙和花衣裙及銀帽,在起跑線放上報紙,將花裙放在上面,在前方一半不到的距離放上花衣,在離終點2米左右外放上銀帽,老師一聲令下,參加比賽的姑娘們飛快從地上拾起花裙,一邊跑一邊穿花裙,緊接著拾起花衣一邊跑一邊穿,并戴好銀帽,凡最快到達終點并穿好衣裙及戴好銀帽的村民為優(yōu)勝,優(yōu)勝者中的第一名獲山花一束,最先到達終點而沒有穿好衣裙的村民不計成績。比賽距離為一百米左右。
八、抱架腰
《抱架腰》是布依族民間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活動。它對抗性強,趣味性濃,不受場地大小限制。是一項斗智斗勇,練功角力,又便于開展的活動。其競技方式是:在地上劃一“界河”,比賽前運動員分開站立,比賽開始后,中線即不存在。比賽中,兩人各使其力,抱住腰部將對方推離原位為勝。在比賽中,可通過巧力取勝,但不能抓人或拉人。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鍛煉村民們臂力和腿力。
在我們文化站開展的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很多,在此不再列舉,若有機會,歡迎各位同仁到我們文化站交流指導,大力發(fā)展望謨民族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體育事業(yè),我們會樂意接受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