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哲
2017年一季度,北京市服務業出現明顯放緩的態勢,增加值同比增長6.6%,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是近年同期最慢增速。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隨著服務業調整升級的加快,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在服務業內部的地位逐漸得到強化,三大行業合計占服務業比重接近50%,對增加值、稅收、創新創業的貢獻日益突出。一季度,以上三大行業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增加值增速分別為7.5%、7.6%、8.6%,合計占服務業比重達46.9%,但相較于去年同期,三大行業增加值增速仍分別下降5.5、3.8、3.8個百分點,成為拖累服務業增速放緩的主要因素。
雖然北京市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出現較大幅度放緩,但結合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三大行業重點上市企業走勢、行業主要經營指標變化等因素,總體判斷除金融業以外,信息、科技服務業整體經營狀況保持平穩,行業增加值增速變化與行業整體運營情況客觀上出現一定的背離,需要加以把握,從而對行業走勢做出正確的判斷。
預計,在部分領域回暖帶動下,北京市服務業年內走勢平穩,增加值增速有望略有回升,但從中長期看,服務業持續放緩壓力較大。
金融業年內運行環境
難有改觀
2017年一季度,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081.7億元,增長7.5%,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5.5個百分點。具體來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出現較大幅度放緩,受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趨嚴,特別是央行MPA考核等因素影響,2月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同比僅增長6.2%,較去年同期下降5.6個百分點。
龍頭企業經營壓力依然偏大,2016年工建農中交五大銀行年報顯示,除中行營業收入較2015年同比增加1.96個百分點外,工行、農行、建行、交行的營收規模則分別下降3.12%、5.62%、0.02%、0.36%。以上數據顯示,受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差收窄和匯率波動幅度加大等因素影響,以銀行業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
進入今年一季度以來,行業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一些銀行經營情況出現改善跡象,北京銀行一季報顯示,單季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3.53%;截至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為1.24%,較年初下降0.03個百分點。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也扭轉了近兩年凈利潤負增長局面,增速實現小幅轉正。稅收及從業人員增長情況顯示行業正出現積極變化,一季度金融業稅收同比增長12.5%,其中貨幣金融服務實現稅收同比增長10.9%;一季度末金融業從業人員同比增長9.4%。
從年內走勢看,銀行監管從嚴局面料難有放松。今年以來,受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趨嚴等因素影響,銀行在信貸投放上趨于謹慎,導致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增速出現明顯放緩。而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監管協調,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大懲處違規違法行為工作力度。”因此,總體判斷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放松的空間不大,在此影響下金融業全面回升動力不足。
信息服務業市場有望
保持較高活躍度
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67.9億元,增長7.6%,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3.8個百分點。但行業總體運行狀況較好,電信業務總量保持高增速,其中3月同比增長36.6%,增速雖較去年同期下降10個百分點,但仍是2011年以來同期最快增長水平。
上市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一季度北京市信息服務業上市企業財報顯示經營狀況總體保持平穩,59家滬深上市信息服務企業中,披露財報企業達到47家,其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企業38家,同比增速超10%企業達到32家。增長較快的企業中,光環新網、暴風集團、北緯通信和超圖軟件均實現營收規模翻番;北緯通信、神州泰岳、旋極信息、立思辰、東華軟件、昆侖萬維均實現凈利潤翻番。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多數企業經營效益快速增長得益于對優質企業的收購并實現并表,總部經濟優勢得到充分的體現。
此外,積極開拓市場、加大新產品推廣力度也是以上企業實現較快增長的主要原因。超百億規模的大企業走勢分化,中國電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8%;樂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8%;神州控股和中通服盈利能力也呈現逐步提升走勢。但百度、搜狐等傳統互聯網巨頭增長勢頭出現一定放緩,其中搜狐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投融資保持較高活躍度,一季度,僅中關村范圍內共發生股權投資案例410起,日均發生4.56起,同比增長14.5%,占全國案例總數的32.54%;完成96起起企業并購案,其中披露金額的78起案例中,涉及交易金額達到857億元,同比上升9.27%。
從年內走勢看,信息服務業仍將維持較強的市場活躍度。北京市信息服務業服務半徑大,而全國通信領域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為北京市信息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數據顯示,通信領域全國4G用戶總數已達8.36億戶,3月移動數據戶均流量消費已超過1.2G,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多;同時,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國家庭移動寬帶普及率將達75%?;谝陨蠑祿?,初步判斷隨著全國范圍內信息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北京市信息服務業整體外部發展環境將持續向好,信息服務業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從近期龍頭企業動向看,通過并購優質企業資源,實現對業務鏈的整合和新市場的開拓成為多數企業的選擇。同時,研發投入的加大和部分企業前期股權激勵成本的攤薄,也為企業提供了后續的發展動力。不過,成本壓力仍不容小視,部分企業業務向外轉移意愿有所加強,值得進一步關注。
科技服務業政策紅利
有望持續釋放
一季度,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62億元,增長8.6%,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3.8個百分點。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低迷,1-2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R&D經費內部支出57.4億元,增長4.3%。其中,大型企業研發投入同比下降1.5%,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下行壓力較大。從新設市場主體情況看,一季度全市新設科技類企業1.7萬家,同比增長4.1%。重點領域財政收入實現高速增長,一季度全市高新技術企業中,科技服務業中的科技推廣應用領域實現財政收入高速增長,增速達到49.5%。上市企業經營狀況總體平穩,總體經營業績較為平穩,其中,整體工程技術服務提供商中礦資源、三聯虹普和能科股份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43.2%、17.2%和38.5%;第三方認證服務機構國檢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7%。
從年內走勢看,科技服務業延續穩定發展態勢。結合新設市場主體以及創新等情況判斷,科技服務業仍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政策紅利效應有望持續顯現,一季度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領域中,科技服務業實現稅收同比增長26.3%,增速均大幅高于其他試點領域。預計,隨著“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召開,科技服務業走出去腳步將繼續加快,行業整體處于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綜上所述,從年內走勢看,服務業整體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在外部市場逐步回暖等作用下,部分領域經營狀況有望改善,帶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速略有回升。從中長期看,當前北京市已經進入到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發展新格局。服務業占GDP比重已經連續兩年超八成,服務業對經濟帶動作用日趨明顯。同時,隨著各種要素的過度集中,推動城市發展的集聚經濟效應開始減弱,隨之而來的集聚不經濟效應逐步顯現,城市病不斷加劇,基于以上原因并伴隨行政力量的強勢介入,削弱城市集聚的擴散力度開始加強,直接導致各類要素的邊際收益水平出現遞減。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從中長期看,北京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恐面臨持續放緩壓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經濟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