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晉平+++楊光譜
腸癌從早期癥狀演變為晚期大約要10年以上,而早期腸癌治愈率可達90%。因此,治療的關鍵是早診斷、早治療。腸鏡篩查,可早期發現可能惡變的結腸息肉,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
大腸是消化道息肉最常發生的部位之一。息肉,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多長出來的一小塊“贅肉”。正常情況下,腸道黏膜是光潔平坦的,其表面的上皮細胞每天有序不斷地更新脫落,當息肉局部受到了損傷或刺激,加速修復的消化道黏膜可能刺激局部出現過度增生,于是在腸道表面形成一個小的隆起或凸起,稱之為“息肉”。這些息肉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惡性的,肉眼下可以大致判斷其良惡性。腸鏡檢查可以有效查出息肉,預防大腸癌。
腸鏡檢查并不可怕
一提到做腸鏡檢查,大多數人都直皺眉頭,有的人害怕疼而不愿做,有的人檢查前還會緊張、抗拒,這樣的心態往往對檢查很不利。腸鏡檢查其實并不可怕。
腸鏡檢查中,醫生將腸鏡經肛門送入結腸的起始部位——回盲部,通過管道前端的電子攝像頭觀察腸道黏膜。當醫生在高清顯示器上發現可疑病灶時,通過活檢孔道置入活檢鉗,鉗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從而確定病變部位的良惡性。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醫生操作熟練程度的提高,腸鏡檢查已經相當方便,絕大多數人可耐受并完成檢查。關于腸鏡檢查痛不痛的問題,應該說,大多數人可較好地耐受結腸鏡檢查,只是感到有些腹脹或壓迫感,不會有明顯疼痛。對疼痛較敏感者,可考慮做無痛結腸鏡檢查。無痛結腸鏡檢查前,醫生會給患者靜脈注射鎮靜劑,讓受檢者在沒有意識的狀態下接受檢查,無任何不適感,整個過程通常持續5~10分鐘。
檢查前做好三項準備
1.做血常規、肝腎功能、凝血試驗、感染性篩查(例如艾滋病病毒、乙肝表面抗原)等血液學檢查,確定身體狀況是否良好。對于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需要特定的內鏡清洗消毒措施。
2.檢查前兩三天不吃多渣食物,檢查前1~2天禁食紅色或多籽食物(例如西瓜、西紅柿、火龍果等),以免排不干凈,影響腸鏡檢查結果。檢查前一天的午餐、晚餐應吃少渣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面條,不要吃蔬菜和水果等多渣、多籽和膳食纖維較多的食物以及奶制品。
3.一般在檢查前一天晚上或檢查當天早上按照醫囑服用清腸藥物,排空腸道,并且不能喝水。假如是上午檢查,檢查當天早晨禁食,在內鏡檢查前4~6小時服用瀉藥,拉至清水無渣為宜;如果是下午檢查中午仍需禁食,沒有糖尿病的朋友可喝糖水防止低血糖。麻醉下腸鏡則應按照麻醉師的要求,嚴格禁食、禁水。
腸道準備充分是
檢查結果準確的關鍵
腸鏡檢查很關鍵的一個環節,是檢查前腸道準備充分。腸道準備不充分,將嚴重影響檢查者的觀察,結腸病變、息肉等漏檢率非常高。打個比方,在一個臟亂的房間里,即使有顆鉆戒,要想找到也是不容易的,總之腸道洗干凈了才能看得清,不容易出現漏檢。
目前我國50歲以上人群接收腸鏡檢查的比例不足15%,而50歲以上是大腸息肉的高發年齡。建議超過50歲從未做過腸鏡檢查,體檢時一定要加上腸鏡檢查這一項。至于每年體檢是否都要做腸鏡檢查,可以先做大便潛血檢查后再決定。若潛血陽性,就需再做一次腸鏡檢查。
(摘自《廣東衛生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