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浪
摘要: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的形成主要與受傳統民族因素、西方外來影響和材料變革等密切相關,延續傳統、引入現代,形成獨具魅力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花鳥瓷畫 朦朧風格 形成因素 表現形式
引言
花鳥瓷畫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并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審美風格流派,朦朧風格即是其一。朦朧風格花鳥瓷畫自古以來即存在,并在當代更加繁榮,成為花鳥瓷畫中的重要風格之一。然而,學術界對于朦朧風格花鳥瓷畫的研究卻還沒有開展,有鑒于此,筆者試對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提出粗淺見解,以促使這一歷史悠久的花鳥瓷畫藝術風格得到更好繼承與進一步發展。
一、朦朧風格花鳥瓷畫歷史演變概述
朦朧風格花鳥瓷畫體現著中國傳統的美學趣味,在花鳥瓷畫上千年的發展史中均不乏其例,其萌芽可以追溯至唐代。唐代長沙窯中已經出現了一些花鳥瓷畫作品,包括湖南當地花鳥植物以及中東地區的奇花異草,其主要采用釉上褐彩和綠彩進行描繪,由于褐彩和綠彩在高溫燒造過程中出現熔融與暈散,因而呈現出一種模糊不清的視覺感受,可以看作是朦朧風格花鳥瓷畫最早的源頭。當然,唐代長沙窯花鳥瓷畫中存在的朦朧不清的現象,在很大程度產生于彩繪顏料特性而非創作者刻意而為,因而還缺乏主觀上的朦朧風格創作活動。
宋代以磁州窯系為主的花鳥瓷畫,大多以水墨寫意的筆法描繪,尤其是墨竹富有神彩,但其寫意筆法清晰明了,并非朦朧風格表現。直到元代時,朦朧風格花鳥瓷畫才再度萌生。在元代青花瓷當中,出現了大量的花鳥紋樣,采用蘇麻離青料以寫意筆法繪制,由于蘇麻離青料易于暈散的特點,顯現出朦朧不清的感覺,具有一定的朦朧風格,當然,這也并非元青花匠人主動的風格追求。
明代早期的青花花鳥瓷畫仍然采取蘇麻離青繪制,是元青花花鳥瓷畫朦朧風格的延續。至明代中晚期時,朦朧風格的青花花鳥瓷畫逐漸進入到發展高峰期,主要表現在民窯青花中出現了大量朦朧風格青花花鳥瓷畫。晚明民窯朦朧風格花鳥瓷畫與過去由材料而生發出的朦朧風格相比,其主觀性大大增強。晚明民窯花鳥瓷畫中,許多花鳥的描繪極為簡潔率意,一些作品中甚至花鳥形體結構也難以辨識,這是在民窯快速生產下并結合當時流行的寫意畫風而形成的,而與寫意畫相比,顯得更為隨意,朦朧性更加強烈,是古典時期朦朧風格花鳥瓷畫發展的頂峰。
進入清代以后,花鳥瓷畫迅速朝著精細具象發展,隨著在彩繪顏料工藝上的巨大突破以及奢迷繁縟之風的蔓延,精致華美的花鳥瓷畫風格成為主流,朦朧風格花鳥瓷畫被完全排斥在外,這一狀況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以前也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觀。
上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陶瓷繪畫由傳統向現代轉變風潮的興起,朦朧風格花鳥瓷畫再度興起,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發展勢頭更盛,許多花鳥瓷畫創作者將傳統寫意、現代抽象與材料變革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地拓展了朦朧風格花鳥瓷畫的發展空間。
二、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形成因素分析
進入當代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時期以后,花鳥瓷畫日益繁榮發展,并進入到多元化風格時代,朦朧風格即是在此背景下興起并成為花鳥瓷畫風格流派中的重要類型之一。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之所以在新時期興起并呈現出不斷發展的趨勢,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影響所形成的,既包括傳統民族因素,也包括西方外來影響,還與花鳥瓷畫自身材料變革密切相關。
從傳統民族因素來看,其一,朦朧風格花鳥瓷畫在歷史上也曾有過興起與發展時期,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傳統朦朧風格花鳥瓷畫在新時期的復興,其中有不少作品具有明顯的對傳統朦朧風格花鳥瓷畫的借鑒,主要是對晚明民窯朦朧風格花鳥瓷畫的借鑒;其二,我國傳統美學具有濃郁的朦朧化特征,特別是道家美學以及禪宗美學,其所倡導的恍惚虛淡境界正是我國各類傳統藝術普遍推崇朦朧美境界的思想根源。近年來,在當代花鳥瓷畫創作中,創作者對傳統美學的挖掘日益深入,其中即包括傳統美學精髓的朦朧之美;其三,自古至今,花鳥國畫中都包含有大量的朦朧風格作品,特別是當代花鳥國畫中,朦朧風格更為盛行,當代花鳥瓷畫創作者普遍具有借鑒與追隨花鳥國畫的趨勢,朦朧風格花鳥國畫也隨之大量引入到瓷畫創作當中。
從西方外來影響因素來看,改革開放以后,西方大量現代繪畫創作方法及理念傳入我國,其中包括許多具有朦朧意味的風格流派,如印象派、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等等,隨著近年來花鳥瓷畫中學院派力量的崛起,這些方法被大量引入到創作當中,并與傳統相結合,形成中西合璧式的朦朧風格花鳥瓷畫。
從花鳥瓷畫自身材料變革因素來看,改革開放以后,花鳥瓷畫的創作者普遍關注于材料的變革創新,包括原有材料的創新性運用以及新材料的運用,在這一過程,對材料本身自然形成的肌理質感的保持成為一種新的趨勢,而這些材料的自然肌理往往具有顯著的朦朧化意味,如新彩、青花等的潑彩運用以及近年來強勢介入到花鳥瓷畫創作當中的高溫顏色釉材料均具有顯著的朦朧特性。
三、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的表現形式
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在延續傳統和吸收外來技藝的基礎上,結合材料變革,同時立足于個人對社會、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形成了獨具朦朧美的審美表現形式。
盡管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已經進入到現代發展階段,但傳統花鳥國畫筆法仍是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的重要表現形式。寫意筆法是其中最主要的筆法,求神似不求形似的傳統花鳥國畫寫意筆法對于表現朦朧風格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線條重在虛淡,逸筆草草,色料渲染自由隨意,常常意到而筆不到,呈現出強烈的傳統美學意境。沒骨筆法也是常見筆法,創作者弱化對線條的運用,強調在水、油或其他添加劑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料與色的相互暈染與融合,在層層點染間盡顯朦朧淡逸之美。
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借助于流傳于今的傳統繪畫形式而生發出另一種新的表現形式,這一表現形式來源于傳統但又具有獨特的歷史滄桑之美。古代遺存有大量花鳥繪畫作品,其中許多留下了歲月的痕跡,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古代的卷軸花鳥畫等, 因年代久遠而形成殘損、剝落、褪色等,在今人看來倍感神秘而朦朧。當代不少朦朧風格花鳥瓷畫創作者刻意追求傳世花鳥畫的朦朧效果,采用各種方式有意“破壞”畫面的清晰性和完整性,如刮擦、刻劃、改變顏料配方、應用高溫顏色釉等,從而創造出一種古樸滄桑的朦朧之美。
當代朦朧風格花鳥瓷畫還借助于西方繪畫表現形式來創造出一種富有現代感的作品,這其中主要是各類現代油畫,另外也包括水彩畫、水粉畫等。不少創作者將西方光影表現形式融入到創作當中,在作品中表現變幻的光線,而花鳥形態則映襯于多變的光照之下,在隱約朦朧中形成的是真實可觸的美感。有的創作者則效仿油畫筆觸效果,采用釉彩層層堆疊、渲染的手法,顏色豐富、筆觸細密,特別是運用各種高溫顏色釉進行堆積,其厚度和質感均如同印象派等西方現代油畫的朦朧視覺效果。在利用西方繪畫表現形式的同時,創作者大多將其與傳統國畫效果相糅合,從而形成令民眾更易于接受的包含傳統意象美的朦朧意境。
參考文獻:
[ 1 ]邱元紅.論長沙窯花鳥裝飾的藝術特征[D].景德鎮陶瓷學院.2008
[ 2 ]周洪波.明代民窯青花花鳥的情趣美及探源[D].江西師范科技大學.2013
[3]諸葛偉,諸葛陽.陶瓷繪畫的具象與抽象[J].中國陶瓷.2007(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