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文
一片葉子7000元
□楊興文

在梵凈山旅游時,貴州省銅仁市的楊麗撿到幾片漂亮樹葉,葉子上天然的紋理和脈絡深受她喜愛。楊麗從小對書畫、刺繡和大自然情有獨鐘,捧著漂亮的葉子,她突發奇想:“是否可以將傳統刺繡融入葉片之中?”
楊麗產生把人工與自然交融,創作獨特藝術葉脈繡的想法。她從梵凈山采集了500片樹葉回家,將樹葉洗干凈,通過泡、蒸、煮、刷,把葉肉部分去除干凈,使葉皮包裹下的樹葉筋脈顯得更加精致。
得到精致的葉脈后,楊麗請刺繡師傅把苗族、土家族、侗族的傳統刺繡繡在葉脈上。葉脈比較薄弱,刺繡時必須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會將它弄碎,前功盡棄。結果,楊麗采集來的500片樹葉,只有30片刺繡成功。盡管報廢率較高,不過挫折無法阻擋楊麗勇于探索的心,她決心要找到如何選擇樹葉和防止樹葉變脆的方法。
“在去除了葉肉的葉脈上刺繡,讓樹葉永久保存,而且畫面質感不變,并非容易的事。”貴州省旅游商品設計大賽的專家評審申敏指出,“需要寬闊、完整無缺、有清晰脈絡的樹葉,并且形狀好看,最好是從高山上采集的新鮮葉子。”楊麗覺得奇怪,連忙了解原因。申敏立即作出解釋:“高山上溫差非常大,樹葉韌性十分強,能夠直接提高成品率。”
“將樹葉刷掉葉肉,晾干,僅僅剩下薄如蟬翼的干葉脈片,把熬好的米漿涂在葉脈上,輕易便會破碎,距離我想要的效果,還差得很遠。”楊麗好奇地詢問,“怎么樣把葉脈片變得柔軟?”申敏告訴她:“樹葉是弱堿性的,中和掉堿性最有效的方法是酸。把葉子放在蒸籠里,用醋在下面熏,或者用醋浸泡、煮,都能夠將樹葉變得柔軟。”
根據申敏的指點,楊麗開始瘋狂地做試驗,每天都要忙碌十多個小時。連續上百次失敗之后,她終于找到防止樹葉發脆,把葉子變得柔軟的技巧。
隨后,楊麗憑借以前學習到的刺繡技術,在用醋蒸出來的葉子上刺繡,繡出來的畫自然靈動。在傳統苗繡的基礎上,楊麗以梵凈山野生植物樹葉為原料,將貴州的民族傳統刺繡進行創新,研發出《葉脈苗繡》,自創了《梵凈苗繡》和《梵凈葉繡》兩種新的刺繡品牌。
從原料樹葉到成品葉脈刺繡,楊麗的葉脈畫要經過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盡可能將樹葉本身的莖脈紋路彰顯出來,使人們欣賞到各具形態、獨一無二的莖脈紋理之美。
在貴州省旅游商品設計大賽、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及展銷會上,楊麗的參賽作品《葉脈苗繡》震驚了貴州省手工藝業界,最終獲得貴州名匠特等獎,被稱贊為苗族刺繡的精髓。《葉脈苗繡》獲獎后,前來購買產品的顧客與日俱增。
葉脈繡做工復雜,成品率較低,價格自然昂貴。楊麗的店鋪里,最貴的一片葉子賣到了7000元,最便宜的也要2000元。除了把產品放在自己的商店里出售,以及由經銷商代理之外,楊麗還跟著貴州省手工藝展銷團四處推銷,將葉脈繡賣到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葉脈繡在國內外市場打開銷路后,產值逐步上升,僅僅兩年時間,年銷售額已達到一千多萬元。楊麗依靠創意和努力創造了財富,她說:“在人們沒有涉及的領域做出新穎的產品,最容易得到顧客的歡迎。”
編輯吳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