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竹 阿友
百歲保姆和兩個共和國元勛家庭的別樣親情
文/松竹 阿友

方忠義和兒時的陳正國
安徽桐城白馬鄉張村一棟極不顯眼的農家小院,逢年過節,不時會有一位神秘北京來客不遠千里,拎著大包小包前來探望一位百歲老人,他就是粟裕大將外孫、陳毅元帥之孫陳正國。這個普通農村老人不平凡,是為粟裕大將帶大孩子的方忠義老人。老人落葉歸根,她在北京帶大的共和國締造者后人們,念念不忘老人哺育之恩,總是擇機專程前往小城探望老人,演繹出一段蕩氣回腸的人間至愛傳奇。
42歲的桐城村婦方忠義由于做飯、洗衣等家務活干得頂呱呱,尤其能就地取材隨時做出一桌無可挑剔的可口飯菜,成為當地主婦的楷模。1956年春,經人介紹又經層層政審,方忠義被送到北京雨兒胡同一座大院。上班第一天,工作人員告訴她:“你的工作是為首長及家人燒飯、洗衣、打掃衛生,不該問的不要問,不該知道的不要知道。”聯想到來京前一系列嚴格考察和培訓,方忠義揣摩可能是到了重要領導家。很快她就知道,自己在為鼎鼎大名的“常勝將軍”粟裕大將服務,更從工作人員口中,聽到粟裕大將叱咤風云的傳奇故事:他指揮了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一生殲敵240多萬,是中國歷史上殲敵最多的將軍,榮獲新中國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名列十大將之首……
一個原本為人幫傭的農村婦女,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官,方忠義剛到粟裕家,很是害怕,處處小心翼翼,生怕哪一點做不好。慢慢的,她發現首長平易近人,沒有一點官架子,特別第一次見面時,首長就張羅著讓人給還沒吃飯的方忠義下牛肉面,得知方忠義不吃牛羊肉,讓人下了碗肉絲陽春面。這個細節令方忠義很感動,那么大的首長,居然還在這么件小事上關心自己。
剛來北京給首長帶孩子,一到夜晚,方忠義就非常思念自己的孩子,常獨自躲在被窩里抽泣。可是一進入工作狀態,她就忘記思念,全身心做好每件家務。慢慢的,細心的方忠義發現首長生活很簡單,將軍早上喜歡喝豆漿吃饅頭,因此方忠義早上5點就起來磨豆漿。中午和晚上也沒什么要求,方忠義做什么將軍吃什么。只是首長喜歡吃辣,方忠義一般在每道菜里放點辣椒。方忠義眼里,首長生活節儉,有時讓人覺得根本不像首長。有時饅頭吃剩了,將軍留到下頓烤烤再吃。將軍吃魚時一般先吃中段,如果魚頭魚尾沒吃完,就讓方忠義加點水,放到冰箱做成魚凍吃。有時做菜鍋里剩丁點油,將軍也叮囑大伙放點主食抹干凈油星再吃掉。不光吃喝,首長穿著也節儉,衣服總要補幾次。將軍有套藍灰卡其布便衣,是1949年7月首長兼任南京市政府領導,華東軍區后勤部給做的。當時原本要給首長做套毛料便衣,首長堅決不同意,說剛進城就講究穿著,這樣要脫離群眾。在首長堅持下,做了這套藍灰卡其布便衣。首長這套衣服一直穿到北京,變成灰白色,快要磨透還舍不得丟,方忠義補過好幾次。不僅外套簡樸,將軍的內褲、襪子爛了洞都舍不得扔,經方忠義左縫右補又堅持穿幾年。

粟裕夫婦和小外孫陳正國
在將軍家工作一段時間,方忠義漸漸放開手腳自由發揮了,因為首長從沒批評過她,不對她的工作指手畫腳。慢慢的,方忠義對首長也不那么拘謹害怕。晚上首長看電視,她就躲進自己房間聽家鄉黃梅戲。首長艱苦樸素的作風,勤儉節約的品質,讓方忠義越發敬重。這樣,方忠義為粟裕將軍服務,經歷敬畏到尊重再到家人般相處的轉變。
方忠義在粟裕大將家工作近30年,陪伴將軍時間很多,她的房間和將軍房子有電鈴相通,首長需要什么摁電鈴喊她。將軍外出專列上,唐山大地震防震棚里,方忠義都跟隨服務。因此,將軍不把方忠義當外人看。家人難得一起吃飯時,他總是喊上方忠義一同吃。他經常問方忠義家有什么困難,方忠義沒提過什么要求。有次將軍再次問到,方忠義提到女兒在家不放心。在將軍幫助下,方忠義女兒很快在北京找了份工作。上世紀70年代后,粟裕大將身體不太好時常住院,但他一直喜歡方忠義做的飯菜。即使1984年去世前彌留之際,他還想嘗嘗方忠義做的湯,但當方忠義將做好的湯匆匆送到醫院時,粟裕大將已永遠閉上了眼睛。端著熱騰騰的湯,方忠義不禁潸然淚下……
方忠義被選派到粟裕大將家,除了為將軍飲食起居服務,還有個重要任務是帶粟裕將軍之女粟惠寧。方忠義到將軍家時,惠寧才5歲。從小就相依在一起,惠寧和方忠義特別親。她甚至常對別人說:“我有兩個媽媽,一個是我親媽媽,一個就是方阿姨。”
這句話一點不為過,正是方忠義阿姨陪伴她走過天真的童年、歡樂的少年、有些波折的青年時代,與她一起分享其成長、成人、成家、成為人母過程中的悲歡喜樂。惠寧人生中兩件大事,年邁的方忠義依然記得很清楚,一是惠寧“訂婚”,一是惠寧戀愛。
1963年6月的一天,粟裕家來了位重要客人,粟裕大將尊敬的陳毅元帥。方忠義說,這是她第一次見到陳毅元帥,也是惟一一次。家宴是方忠義做的,陳毅吃得很香。得知飯菜是方忠義做的,連連點頭夸贊。當聽說方忠義是安徽人,還笑著說那是他戰斗過的地方。席間陳毅對粟裕說,你的女兒不錯,以后到我們家來吧。粟裕笑了,粟裕夫人楚青說:“那好,把你們小魯給我們吧,給我做女婿好了。”大家都笑了。那次家宴小魯不在場,惠寧也是正餐結束時趕回來的。后來,惠寧和小魯的婚姻真成了,方忠義做的家宴成為實際上的“訂婚宴”。
等到惠寧和小魯正式談戀愛,惠寧第一時間將消息告訴方忠義,同時給了方忠義一個“任務”:“方阿姨,您一手帶大了我,以后我的孩子也要您帶哦。”方忠義當時就愉快答應了。1975年,惠寧和小魯結婚,很快他們的兒子陳正國(小名“小果子”)出生了,方忠義踐行承諾,來到陳小魯家,照料起陳毅之孫“小果子”,當起方奶奶。說起小果子,方忠義興奮異常,一口一個“我的小果子”,可見小果子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在方忠義記憶里,小果子和她很親,開口說話就一直喊她方奶奶。小時候每天晚上都是方忠義帶他睡,別人帶都哭鬧睡不著。小果子很乖,每到晚上方忠義喊他洗手時,小果子就知道奶奶催他睡了,便乖乖地洗手爬上床。小果子最喜歡吃蛋炒飯,可家里人怕他吃多油膩不給多吃,小果子總是偷偷找方奶奶給他做,有時看到家里人來了,就把蛋炒飯藏在抽屜里,等人走了再端出來吃。時間久被發現了,惠寧說奶奶這樣會把小果子慣壞的。
年幼的小果子很聽話會疼人。方奶奶和他一起外出,小家伙總讓奶奶走在路牙里面,他走外面。奶奶問為什么這樣安排,小果子說奶奶走里面,不會被車軋到呀。不經意的細節,瞬間感動得方忠義喉堵鼻酸,“小果子真懂事,奶奶沒白疼你!”
方忠義自豪地評價她一手帶大的小果子:“他沒有一點高官后代的架子。有時候小朋友分蘋果吃,我有些偏心,多分些給他,但他每次都把多的那份讓給別人。初中時,小果子讀的是北京最有名的八中,考高中時卻出人意料地報考工藝美術學校,因為他喜歡畫畫,比較有主見,希望通過自己努力發揮自己特長。他謙虛地說,“雖然爺爺是開國元勛,但我是我,路要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
讓方忠義欣慰的是,她對小果子的疼愛沒白費。不管他在國內念書,還是留學日本,直至自己開公司,有了自己兒女,小果子都沒有忘記“方奶奶”。他每年都要打幾通電話問候方奶奶,問問她的身體,有沒有什么事需要他做?他每年要給方奶奶匯款,有時五千,有時六千,囑咐老人改善生活。等他有了兒子小麒麒,孩子大一點,他就將孩子照片寄來,讓方奶奶分享“曾孫”成長的快樂。前些年,小果子專門來桐城看望老人,和老人合影散步,陪奶奶聊天。
2014年9月19日10時,桐城市白馬鄉張村迎來一撥特殊客人,陳毅之子陳小魯、粟裕之女粟惠寧攜小果子專程從北京來給方奶奶百歲誕辰拜壽!得知尊貴的北京客人要來,多年未見的方奶奶激動得失眠了。次日老人穿戴一新,早早在村口風雨中等候。見到小果子一家踏著泥濘,高喊著出現在村口向她揮手時,老人顫巍巍向前挪動幾步,緊緊抱住小果子老淚縱橫。小果子則捧起奶奶滿是縱橫溝壑的手讓她來回摩挲自己的臉,重復著每次見到方奶奶那句話:“您永遠是我的方奶奶!”一旁的村中父老目睹此景唏噓不已……陳正國顯得輕車熟路,徑直走進方奶奶臥室,放好帶來的大包小包茶葉及保健品,并為老人披上條紗巾,“奶奶,這是我出差時捎的,您披上果然年輕20歲!”方奶奶顯得很激動,連聲嘮叨:千里迢迢能來看奶奶就知足了,下回小果子絕不可再糟蹋錢!隨后進屋的粟惠寧與陳小魯,也關懷備至地問起老人的起居健康狀況,囑咐老人切切保重身體,爭取活到200歲。方奶奶和惠寧相互挽扶著坐下,談笑風生地追憶起在北京生活30載,親情濃濃連綿60載難忘歲月河流中朵朵晶瑩浪花……看到奶奶精神氣色俱佳,生活安康幸福,惠寧一家徹底放心。方奶奶歡聲笑語中,總不忘握著倚靠在旁小果子的手,不時滿眼慈愛地撫摸輕拍,還吩咐家人取來小麒麒的照片仔細端詳。
當晚,小果子把這次祝壽場景,現場氛圍照片掛上微博,讓方奶奶認識的許多他兒時小伙伴,一起感受他們“祖孫”重聚的天倫之樂,陳正國還在微博上無限深情寫下感人至深的祝福:“方忠義老奶奶,60年前您到我們家,帶大了我母親帶大了我!您的勤儉質樸善良伴隨我的成長。今年您99歲了,看到您如此精神讓我安心放心。雖不能在您身邊盡孝,但愿盡點微薄之力,祝您身體健康!壽比南山!”
實際上,方忠義老人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已退休,享受部隊退休人員待遇。當時惠寧一家堅持讓已經72歲的她在北京家中養老,但老人故土難離,依依離別先回到合肥,后又回到桐城老家安度晚年,但她的情感寄托仍然停留在北京雨兒胡同,仍然心念關心她的老首長,她一手帶大的惠寧、小果子。在她走動方便時,每年要去北京惠寧家住上一段時間,像走親戚一樣拉拉家常,說說心里話。

歲月悄悄流逝,這份超越血緣跨越60載來自紅門的醇厚親情依舊濃烈延續。而今,方忠義老人的孫子在北京經商期間得到小果子等人鼎力支持,事業已經小有成就。無論世事變遷,無論榮華卑微,但這份撼人心魄堅如磐石的磅礴大愛,已流淌在每個人的生命河流中……

粟惠寧(左)和陳正國(右)看望方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