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以往那種通過購房進而才能落戶、落戶才能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思路,也該變一變了。城市化,應該是人的城市化,而非房子的城市化。
7月中旬,廣州率先提出租購同權。7月26日,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立法,明確租賃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建立穩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同時,廣州、深圳等城市將成為首批試點城市。
因其觸及民眾對于畸高房價,以及因住房而衍生的教育等公共服務的焦慮,“租購同權”一經提出,即迅速引發輿論熱議,被賦予了在大城市人口管理中增進社會權利平等的重大使命。
長期以來,受制于戶口、住房等“門檻”,國內很多大城市的“新市民”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據媒體報道,不少北京的“漂一族”因為孩子無法上學,要么送回老家,要么送到附近的河北廊坊等地上學,不僅加大了社會成本,也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一些有幸付清首付買到房子的人,不僅從此背上了沉重的房貸,他們的孩子也往往難以實現就近入學。
也因此,很多人期盼,一旦實現了“租購同權”,租房者與自有住房者享有同等的權利,則城市外來人口不僅不必背負上巨額的購房費用,甚至還可以憑借經過備案登記的租房合同,安排孩子在城市就近入學。不再會因為沒有戶口或沒有房子,導致孩子上不成學。
現實中,這一事件的正向反應已經出現。據媒體報道,7月28日,江蘇無錫宣布,從9月1日起,凡在無錫租住經房產管理部門辦理租賃登記備案的合法租賃住宅,同時具備參加無錫城鎮社會保險、申領(簽注)《江蘇省居住證》均滿五年(宜興為均滿三年)條件的,準予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來錫落戶。
7月27日,湖北武漢市也公布首批10個區的人才公寓配租公告。武昌、洪山、江岸、東西湖等10個區共拿出1725套房源配租,租金普遍比市場價便宜三成。首批通過申請審核的大學生可登錄“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的“人才安居”欄目進行配租登記。
事實上,“租購同權”作為一種現實存在,本該具有平權地位,并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務。此次將通過立法來“確權”,既是一種事后追認,也反映出政府施政理念的積極變化。以往那種通過購房進而才能落戶、落戶才能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思路,也該變一變了。城市化,應該是人的城市化,而非房子的城市化。
當然,“租購同權”若想真正落地,還需要有關部門盡快出臺輔助政策與措施。其一,政府要逐步加大租賃房供給,發展并規范租賃市場,擴大純租賃房在市場中的占比,使之成為一種常態的居住行為。其二,相應的公共服務短板要盡快補上,以承接驟然放大的訴求,比如,如果大城市學位供給不變或增量有限,怎么可能讓租賃者實現就近入學?何況,這里還包含一個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問題。
還有,城市開放門戶也不要總是盯著大學生等高素質人才,而要將兩億多進城農民的居住、子女教育等權利一體考慮,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農民進城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