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停車規范了、公廁整潔了、戶外廣告規范了、亂倒垃圾的少了……作為中央文明辦確定的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近幾年定州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市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今年6月,該市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通過了河北省文明委測評,領先省內其他提名城市。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以來,定州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統攬,深入開展衛生城市、潔凈城市、園林城市、旅游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平安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等“多城聯創”,城鄉環境和社會精神風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抓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把創城的過程變成踐行執政為民理念的過程,變成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過程,變成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過程。在共建共享中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受到實實在在的教育,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定州市委書記、定州市人大主任王東群在受訪時說。
正視發展差距 順應群眾意愿
民生周刊:今年3月20日,您曾經在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上提出,必須以“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決心,加快推進城市擴容體質。這個提法的出發點是什么?
王東群:省第九次黨代會和省兩會提出“支持定州擴容提質”,這是省委、省政府給我們提出的期望,也是定州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
當前,河北、京津乃至華北的經濟版圖正在刷新,定州面臨的競爭已經不局限在周邊和省內,而是要在京津冀城市群這個強手如林的大舞臺上來比拼。盡管定州有一定的城市規模,但欠賬不少,不論在城市品位和檔次,還是輻射力、帶動力、競爭力都很明顯。因此我認為定州要立足京津冀看定州,放眼全國看定州,正視差距、加快發展。
這場動員會是我來定州工作5個月后召開的。我來定州后不久,聽到的群眾最為強烈的呼聲就是希望加快城鄉建設步伐。因此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必須順應群眾的意愿。
把握創城方向 讓群眾參與其中
民生周刊:定州市把開展“多城聯創”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城市擴容提質的總抓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百日攻堅行動。行動的目標是什么?
王東群: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認為,“多城聯創”的目標不只是獲幾個稱號、拿幾塊牌子,不是搞幾次活動、做做樣子,而是要創出民生福祉。
事實上,一個不干凈、不暢通、不綠化、不美麗的城市,人民群眾是不會滿意的,更何談幸福感呢?而創建文明城市就是要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抓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把創城的過程變成踐行執政為民理念的過程,變成改善民生的過程,變成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過程。人民群眾是城市的主體,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讓群眾參與其中。
任務落實到人 敢于揭短亮相
民生周刊:在百日攻堅行動中,一位政府副市長在“創城”中有一項任務指標沒有按期完成,為此還做了自我批評?
王東群:是的。在創城工作中,我們實行市級領導、市直部門分包社區、路段,任務層層分解,壓力層層傳導,形成了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工作格局。畢竟干部不帶頭做,不認真做,做不好,群眾怎么會相信和理解你的“創城”初心?怎么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因此,我們就要以鐵的紀律為保障,嚴格落實創城工作的各項要求,敢于動真碰硬,敢于揭短亮相,敢于不徇私情。通過“創城”,深化機關作風整頓,鍛造一支有激情,勇于當先鋒、做表率的干部隊伍。
匯聚精神力量 堅持為民惠民
民生周刊:在您看來,定州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全市上下有了哪些巨大的變化?
王東群:我想最能讓群眾感同身受的是城市面貌的變化。除此之外,我認為通過創城工作的開展,我們錘煉了干部、教育了群眾,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有令即行、雷厲風行、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激發了廣大干部夙興夜寐、激情工作的昂揚斗志,匯集了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國百強的強大精神力量。
盡管如此,我們深知,雖然定州創城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求相比還有差距。今后我們將始終保持“在全省爭一流、在全國找位置”的精氣神,嚴格按照中央文明委、省文明委的“創城”要求,堅持重在建設,堅持為民惠民,堅持改革創新,以創則必成的信心、志在必得的決心、分秒必爭的干勁、努力提高創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堅決奪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最終勝利,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