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問題315:春節過后,L省農林部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各扶貧鎮村,對貧困戶進行不同品種的經濟林作物種植和修剪技術現場培訓和指導,為發展林果產業致富提供技術保障。這些山村位于大山深處,土地貧瘠,資源匱乏,近年來相繼發展核桃、皂角等經濟林近萬畝,林果產業已經成為林業精準扶貧的主要模式。
據統計,我國新發布的貧困縣共832個,其中大約60%的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在山區。林地、林木資源是貧困山區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最具增收潛力的脫貧資源。林業具有涵蓋范圍廣、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就業容量大等特點,在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中大有可為。許多貧困地區一說窮,就說窮在了山高溝深偏遠,其實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把地理劣勢變成資源優勢。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林業精準扶貧工作,明確指出:貧困地區發展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開發生態旅游則搞生態旅游;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這一重要論述不僅肯定了林業扶貧的重要作用,而且為推動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提供了一條重要路徑。
L省針對山區貧困縣較多的省情實際,在加大貧困地區生態建設力度的同時,搞好易地扶貧搬遷遷出地的生態修復,安排搬遷人口就地參加勞動。擴大與旅游相關的種植業、養殖業和手工業發展,促進農民脫貧增收。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工作,推動涉農資金投入發展林業產業扶貧。積極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木本油料、森林旅游、經濟林、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2016年全省11.2萬戶、37.9萬貧困人口依托森林旅游實現增收。
一些貧困群眾雖然生活艱難,但故土難離觀念很重。林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資金、技術等就業門檻很低,可以為貧困林農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有的地區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轉成護林員等林業工人,實現就地就業。貧困林農長期生長生活在山區林區,對育苗、栽培、管護等林業生產,對林藥、林果、林菜、林菌等林下種植業,對林蛙、林豬、林雞、林兔等林下養殖業,都很熟悉。對他們來說,這種就業方式更容易、更直接、更可靠,不用背井離鄉便能夠實現就業創業。近年來,L省一些地區依靠當地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區體育等,找到了一條建設生態文明和發展經濟相得益彰的脫貧致富路子。
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假設讓你負責林業精準扶貧工作,請結合案例材料和工作實際,列出今年的林業扶貧工作要點。
2.L省擬制定《林業扶貧攻堅實施方案》,內容分為目標任務、工作措施、組織保障三部分。請你擬出其中的“工作措施”部分。
【答題要點及思路提示】第1問,作答年度工作要點,也就是本年度林業扶貧的主要工作內容。案例材料給出許多林業扶貧的做法,作答時,一方面要挖掘和利用好案例材料給出的這些內容,另一方面要根據工作實際和自身經驗把自己認為應該有的而案例材料沒有給出的作答出來,要答出自己對林業扶貧工作的籌謀。同時要突出兩點,一是突出精準,實施的是精準扶貧;二是突出重點內容。要從謀劃和部署工作角度,將林業扶貧應該要做的重點工作內容答出來,盡量多答幾條,盡量踩中采分點。主要作答內容有:(1)選聘有就業能力和責任心的林區貧困群眾做護林員,吸納貧困人口參與綠化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盡量多地實現就地就業。(2)繼續擴大退耕還林貧困人口覆蓋范圍,將年度退耕還林任務重點安排到貧困縣,安排給更多貧困戶,及時足額對貧困縣和貧困戶進行補貼。(3)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指導貧困戶發展適宜種植的經濟林,發展木本油料、林下經濟、種養殖經濟和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區體育等產業。(4)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適于林業的金融產品,解決貧困戶自主創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5)抓好林業科技扶貧。開展推廣實用技術、建立示范樣板、選派扶貧專家、培養林業能手、培育特色產業和構建服務平臺等林業科技扶貧行動,實現幫扶項目精準落地、實用技術培訓精準對接。(6)加大易地搬遷扶貧,將國家重點林業生態項目補助資金、林業專項資金優先向貧困村和貧困戶傾斜,對貧困生態村加強生態修復給予獎勵。(7)支持林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等通過入股分紅、訂單合作、定點幫扶等形式,帶領貧困戶興林增收。
第2問,不是答《林業扶貧攻堅實施方案》的全部內容,而是答“工作措施”部分。要突出措施,答林業扶貧所采取的重點、關鍵、管用的措施。要注意是一個省,作為省級政府在林業扶貧中所采取的措施。這些措施,既可以是已經采取的、正在做的,也可以是前瞻性的,應試者要挖掘自己的潛能答出高瞻遠矚、人所未想到但又切實可行的措施,體現出自己對工作把握的深度和廣度。作答時,要盡量答全、答完整措施,要確保每一條措施都能夠切實可行。主要作答內容有:(1)開展林業產業扶貧。根據貧困地區自然條件適宜程度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對宜林荒山荒地、低產低效林地進行人工造林、更新和改造,并加大補貼和獎勵力度;在重點扶貧區域建立特色經濟林合作社,重點扶持林業龍頭企業,實行“企業+專業合作組織+林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扶貧模式;利用種植基地、示范園區等自然和人文資源,發展林業采摘、林事體驗、古樹名木觀光、林區休閑游憩等旅游產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開展立體種植和綜合開發,發展林下、河內養殖經濟。(2)開展林業生態扶貧。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遴選具有一定勞動能力且符合護林員崗位需求的優先安排護林員崗位,通過政府購買增加林農生態建設與管護收入,增加貧困人口的生態公益就業崗位;加大貧困地區退耕還林還果力度,適當提高每畝補助標準。(3)開展技術扶貧。加大對貧困地區林農的技術培訓,加大林業技術推廣和先進生產技術的運用,培養一支有利于貧困地區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4)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貧困戶家家都拿到林權證,落實承包權,放活經營權,保障收益權。(5)創新林業投資、擔保、評估、抵押、貼息等一系列林業投融資體制機制,推進以林權證等為主的林權抵押貸款,解決貧困人口發展經濟的融資難貴等問題。(6)加快貧困地區市場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幫助林農開展病蟲防治、技術指導、物資賒銷、產品銷售等服務。積極探索林超對接、訂單生產、網絡直銷、電子商務、“互聯網+”以及認養、托管等新型營銷方式。支持主產區舉辦產品交易會、展銷會等活動,搭建產業合作、招商引資、經貿洽談平臺,促進產銷對接。(7)對扶貧“第一書記”幫包的貧困村給予扶持,在資金、政策、技術等多方面給予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