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每到酷熱難耐的夏季,能讓人一身清涼的水上運動總會成為戶外愛好者的首選,其中,充滿激情與挑戰的沖浪運動更是擁躉甚多——不過你首先要找到一片絕佳的海灘。所以這次不妨帶上你的沖浪板,尋找心目中的沖浪勝地,跟海浪談一場你追我趕的戀愛吧!
巴厘島
提起巴厘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沙灘度假的閑適愉悅,但事實上,巴厘島還是沖浪愛好者流連忘返的天堂。巴厘海峽口,風急浪高,白浪滔天,洶涌澎湃,簡直就是為沖浪而誕生,因而亞洲的沖浪運動亦是在此興起。在南緯8度灼熱的陽光下,一波又一波的白頭浪連綿不絕地沖向寬闊的沙灘,每個浪頭都有矯健的搏浪者駕浪前行,動作靈巧而優美。這種充滿動感的氣氛,引得不少勇敢者都想下海一試身手。
在巴厘島有很多經典的沖浪點,不同的沖浪點適合不同程度的沖浪手,而每個沖浪點都可以進行沖浪教學,這也是全世界沖浪運動愛好者聚集于此的原因。當你來到一個聚集了頂尖沖浪手聚集的沖浪點時,那壯觀的場面無需多言。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在選擇沖浪點的時候,初學者也應該就自身能力量力而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庫塔海灘(Kuta Beach)
如果你是沖浪運動的初學者,或者你已久未上陣,那么可以選擇從巴厘島的庫塔海灘開始練習。滿潮的時候可以到海灘南端的救生俱樂部附近去沖浪,低潮的時候,可以去半程庫塔(Halfway Kuta)去試一試,而且在庫塔海灘不遠的周圍地區也可以找到更大的左手浪和右手浪。
烏魯瓦圖斷崖(Uluwatu)
烏魯瓦圖斷崖又稱“情人崖”,在巴厘島的正南面。山崖上,擁有無懈可擊的浪漫海景,山崖下是著名的沖浪圣地,多道印度洋洋流在此匯合,得天獨厚的條件使這里成為了世界各地沖浪高手的最愛之一。在懸崖上有一條步道可以前往傳奇性的烏魯瓦圖沖浪點。
倉古海灘(Canggu)
倉古海灘是巴厘島一處四季皆宜的沖浪點,每到周末,這兒就會被來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塞滿。不過來這兒的游客可不都是為了絕妙的海浪,現在的倉古擁有許多新潮咖啡館、餐廳和酒店,對于那些剛剛在水中消耗了大量能量,或者在烈日下汗流浹背的人們而言,這里的小吃攤和大小餐館一定能滿足你的需求!
薩努爾(Sanur Beach)
薩努爾是世界級的沖浪區,這里的浪變幻無常,浪尖高達6英尺(約1.83米)依舊不會變形,浪高3米以上的區域是皮膚黝黑的沖浪高手的領地。這里的管浪是由薩努爾巖礁的卷浪形成的,而離岸比較遠的地方的其他礁石也大多適合沖浪。在凱悅巖礁(Hyatt Reef)和Grand Bali Beach Hotel附近則可找到非常棒的右手浪。
澳大利亞
沖浪運動起始于澳大利亞,早在歐洲人遷來之前,這里的土著人,乘獨木舟浮海時,就憑一葉扁舟忽而沖上浪峰,忽而滑向浪谷,這就是沖浪運動的前身。由于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擁有綿延37,000公里的海岸線,加之氣候溫暖,多日照而少陰雨,為沖浪運動及愛好者帶去了福音。
珀斯(Perth)
珀斯有廣闊的大海,迷人的沙灘,蔚藍的天空,溫暖的陽光。游泳、沖浪無疑是這里的一大樂趣,讓浪盡情地拍打在身上,也讓刺激的呼喊聲盡情地從浪花中迸發出來。珀斯城中的優質餐廳大多是臨水的,于是總少不了沖浪的人,哪怕當天沒有風。其中最受歡迎的海灘是科特斯魯海灘,不光能給你一個盡情享受陽光的機會,還是最理想的游覽、游泳、沖浪、潛水、釣魚場所。海灘附近的郊區到處都是古老、保存完好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老宅,街道兩旁長滿了七十多歲高齡的諾福克松樹,為珀斯增添別樣風情。
南岬灣(South Cape Bay)
南岬灣是澳大利亞最南端的沖浪海灘。與澳大利亞那些聲名大噪的海灘相比,它顯得個性突出而特別。
與人聲鼎沸的熱門海灘不同,這一大片水域都只屬于愿意為它辛苦跋涉的少數幾人。由于沒有通往海灘的陸路,前往南岬灣必須徒步穿越一條全長7.7公里的道路方可抵達。不過這番付出并未毫無收獲——這片徒步區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一路走來,純凈無瑕的海灘和清澈無比的巨浪相伴左右,加之猛烈而純凈的冷水波浪,因而成為沖浪者們的僻靜家園。
貝爾斯海灘(Bells Beach)
說到澳大利亞最佳沖浪地,不得不提維多利亞州標志性的貝爾斯海灘——氣勢磅礴的海浪撞擊著海邊紅色的粘土懸崖,景觀甚是振奮人心。海灘位于維多利亞州遺產區的托爾坎(Torquay),距離墨爾本(Melbourne)約100公里。自1962年起,里普柯爾職業沖浪比賽(Rip Curl Pro Surf)和音樂節每年都在此舉行。全球各地的沖浪者涌來此地的原因是它真的精彩至極!
海灘不遠處是另一個有著動聽名字的海濱:Winkipop,許多人說這里甚至比貝爾斯海灘更好。事實究竟如何,看來只有親自來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旁的這兩個傳奇性海灘里沖過浪后才能作出評判了。
巴西
巴西境內海岸線全長7400公里,擁有大量熱愛沖浪的人而且人數不斷增多,因而每年都會舉行巴西沖浪節,全部由專業選手參加,分為國內與國際比賽日。每到此時,一眾俊男靚女將會亮相碧浪金沙,以那些嫻熟的沖浪技巧、驚險的動作、優美的姿態,讓觀眾們大開眼界。
弗洛里亞諾波利(Florianopolis)
在巴西的眾多島嶼中,沒有哪個城市比沖浪之都弗洛里亞諾波利斯更具代表性了。弗洛里亞諾波利斯有42個不同的海灘,涌浪終年不斷,夏天(11月到次年2月)的浪要稍微小一些。這里有適合新手的巴拉拉戈阿海灘(Barra da Lagoa),也有時常舉行職業沖浪比賽的華金納海灘,更符合高手的需要。
當然,比涌浪還要始終如一的便是這里的多姿多彩的夜生活。做好下午沖浪的準備吧,因為派對往往要很晚才結束。
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
里約熱內盧有世界上最好的沙灘,大大小小有54個沖浪地點,有適合任何人的波浪。最好的沖浪季節是七月和八月,水溫保持在20度左右,而波浪也非常洶涌。里約熱內盧海灘之所以被不少人稱為世界上最有名的海灘,跟它迷人的景色不無關系。這片海灘位于里約熱內盧居住區的前面,橫跨4.5公里,在花崗巖的環繞下,仿佛一扇通往海灣的大門。這種“城市—海灘”的布局給予游客更多的采購機會,這兒既有購物中心、電影院、時裝和珠寶商店,還有設置得當的餐館和夜總會。
里約熱內盧當地的夏季是從12月到次年的2月,氣溫一般在25℃和35℃之間。當然,在海灘上,肯定不會缺少健美的身材與美麗的面龐,他們在日光與汗水的映襯下愈發熠熠生輝,是碧海藍天之外的另一道迷人風景線。
美國
加利福尼亞海岸(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亞海岸擁有500多個沖浪點,喜愛沖浪的人可以在這里隨意挑選適合自己的地方,或是安安靜靜的獨自享受與海浪親密接觸的時光,或是跟隨許多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一起體驗沖浪的刺激與快感。
在加利福尼亞海岸上,飛翔在浪尖的不僅是年輕人,還有老人,這也是在其他的沖浪點不曾見到的,這些鐵桿的沖浪迷們相聚在此,肆意的歡笑,用卓越的技術與海浪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搏擊。
夏威夷(Hawaii)
夏威夷一年四季都適宜沖浪,但最佳季節卻是夏季。由于受季風的影響,夏季從北太平洋吹來的海浪,往往使海浪高達4米,沖浪者可滑行800米以上。
各島都有許多極佳的沖浪海灘,例如歐胡島的Waikiki Beach、Turtle Bay、Waimea Bay、Sunset Beach,可愛島的Popiu Beach,和Princeville,一般的沖浪訓練課程約每小時40-60元美金,若是風帆的訓練課程約每小時20-30元美金,若只出租設備,一天約45元美金。
其中頗為值得推薦的是位于夏威夷考艾島北岸附近的哈納雷,它是一座未經開發的美麗小鎮。當地人對波利尼西亞祖先在海灘上的沖浪運動保持著一種強烈的認同和傳承。哈納萊海岸上風格迥異的沖浪景點令人流連忘返。每年十月到次年三月,這里的度假村中就會迎來眾多沖浪愛好者,初學者同樣可以經過專人培訓,馳騁在激蕩的海浪上。
斐濟
斐濟是世界知名的沖浪圣地,這里有令沖浪愛好者激動的巨型礁石所引發的巨浪,當然,它們并不適合初學者。技術一流的玩家,下榻在附近,乘車或船到附近的海域沖浪,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戰的事情。
斐濟最好的沖浪地點,在Mamanuca群島和南部的Kadavu地區,其中,馬瑪魯卡群島的Cloudbreak和Namotu左岸的地區,是南太平洋最具挑戰性的沖浪;其中部分沖浪點附近有小型的度假村提供住宿等服務。
沖浪運動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對抗海浪和大自然,而在于順勢而為。乘著大自然的力量,當人們學會了尊重生命與自然,海浪就會變成一種助力,帶你一起享受站在大自然的肩膀上,劈波斬浪!
日本
提到海浪充沛的太平洋島嶼,日本可能不會立刻出現在你的腦海里。日本沒有夏威夷那么穩定如一的海浪,也沒有塔希提島那樣危險的礁巖浪,但日本的西海岸有上千公里的黑沙灘,崎嶇的海岸線隱藏著大量礁巖浪、河口浪,適合各個層次的沖浪者。
“我的家鄉湘南是日本沖浪運動的誕生地。與很多海濱城鎮一樣,湘南起初也是一個漁村,但如今已發展成為日本的幾個沖浪之都之一,因為這里的海浪很好,而且距離東京只有一小時車程。” 日本職業大波浪沖浪選手Takayuki Wakita這樣介紹他的家鄉。1955年,日本作家石原慎太郎發表了《太陽的季節》,講述了一群日本青少年在湘南海灘上的頹廢生活,從此引發了湘南的改變。盡管書中沒有描述任何沖浪者,但Wakita的祖輩們在書出版后不久就開始沖浪。不過不要期待湘南有墨西哥玉米餅包炸魚和英語的沖浪俚語,迎接你的將是百年歷史的寺院、熱鬧的當地節日活動以及北齋的美麗版畫。
從8月到10月期間,臺風讓日本的海岸線變得大浪滔天。如果你喜歡溫柔一點的浪,順便看看更美的風景,最好在3月到6月期間前往。
法國
位于比利牛斯山和粗獷的海岸之間的比亞里茨(Biarritz),是法國大西洋沿岸最豪華,最龐大的度假勝地,亦是世界上唯一有皇家歷史的沖浪小鎮。1854年,歐仁妮皇后說服丈夫拿破侖三世游覽這個小鎮,隨后他們買下了這片土地并在海灘上建了一座宮殿,從此比亞里茨便成為歐洲最熱門的度假勝地。1956年,編劇Peter Viertel到比亞里茨為《太陽依舊升起》拍攝外景,來時帶了一個沖浪板,也成為法國的第一個沖浪板。
雖然比亞里茨被認為是歐洲沖浪運動的發源地,但它仍把法國的高雅文化和南加州的沖浪文化完美結合了起來。開始時可以在小鎮中心前面的大海灘沖浪,如果你覺得這兒游人過于擁擠,建議移居到當地David Hanguehard附近的海灘看看,比如La Cotes des Basques、昂格萊和蓋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