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波瀾
90后『影帝』董子健:家有酷媽叫『花姐』
◎文/波瀾

本文主人公董子健
“一路走來,花姐雖然看似對我冷酷嚴厲,沒為我爭取過任何角色,其實她用心良苦。所以當很多人問我想不想擺脫媽媽的光環時,我一點也不想,我希望她的光環能激勵我一輩子,讓我一直朝她的方向努力。”
——董子健
董子健的父親董志華是著名京劇武生,也是上世紀80年代香港傳奇導演張徹的得意門生,曾在周星馳版《功夫》中飾演五郎八卦棍高手;母親王京花是一手捧紅范冰冰、李冰冰、白百何、胡軍等近80位當紅明星的娛樂圈資深經紀人,董子健自稱是被“二冰”等明星姐姐“捏著臉蛋兒長大的”。
1993年出生的董子健,自幼被工作忙碌的母親托付給家中老人照顧。直到五六歲時,他才與父母團聚。此時的王京花不僅在北京打拼出了自己的別墅,也有了經紀公司。
一家團圓后,出于愧疚,王京花自然想對“放養”多年的兒子多彌補母愛,便給董子健提供了極其優越的生活。久而久之,董子健的小身板一天天膨脹起來,9歲就吃成了小胖墩!
不僅如此,就讀國際學校的他還養成了和同學們相互攀比的毛病。一次,董子健放學走出校門,發現媽媽開著一輛破舊的桑塔納來接自己,他的小臉“刷”地就黑了,說什么都不肯上車。王京花不明就里,心想我從劇組借了輛車大老遠地跑來接你,也沒耽誤時間,這孩子發哪門子神經呢?
扭扭捏捏地上車后,董子健不悅地抱怨起來:“媽,我好朋友的爸媽開的都是好車,你這樣是成心讓我沒面子啊?”王京花聽了心中一驚:這還是我家孩子嗎?不知從何時起,兒子不僅變成了小胖子,而且還變得喜歡攀比,她不由慌了神!
當晚,王京花陷入了沉思:她和丈夫在北京辛苦打拼,為的就是給孩子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把他塑造成有用之材。可如今適得其反,這樣下去不是把孩子害了嗎?

董子健與媽媽
第二天,王京花從家中翻出一個舊人造革皮包,開始向兒子講述自己的奮斗史:創業初期,她口袋里只有280塊錢,沒有固定辦公場所,為了給歌手找機會,就提著這只包在北京娛樂場所到處轉,是名副其實的“皮包公司”。當時的大牌歌星對王京花不屑一顧,她時常被人家冷著臉拒之門外;舍不得打車,她經常在大冬天騎著自行車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
哪怕是這樣沒錢沒名氣沒背景的起步階段,她也捧紅了楚童、楚琪這對兄弟組合,并一口氣簽下了高楓、白雪等眾多當紅歌星……漸漸做出名氣以后,她終于擁有了自己的明星經紀公司。
“兒子,你只看到了父母成功的一面,卻不知我和你爸爸工作的辛酸……而你作為我們的孩子,卻和別人攀比那毫無意義的面子。”聽了媽媽的一席講述和批評,董子健慚愧地低下了頭。
此后,王京花收緊了手中母愛的韁繩,不僅對兒子“銀根緊縮”,每天上下學都讓董子健自己坐公交車,兒子再向她要明星簽名照時,王京花也不給了,并嚴厲地告訴他不能借用媽媽的工作資源來炫耀自己。
一系列家教改革,把董子健搞得垂頭喪氣,他向媽媽賭氣道:“不拼爹媽就不拼,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會有屬于自己的驕傲!”王京花也對兒子正色說:“行,是爺們兒就拿出你的實力,別光吹牛!”
為了幫助兒子減肥,王京花讓丈夫每天教董子健一些武生基本功,兩口子還堅持陪兒子跑步。最初董子健覺得辛苦,但看到父母都甘愿抽出時間陪自己一起練習,他也只好咬咬牙忍下去。就這樣學了四五年戲,董子健不僅把“唱、念、做、打”四門功課修煉得有模有樣,身材也變得越來越標準。
從那以后,董子健不再輕易向他人透露父母的職業,開始專注于自己的事,不僅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文體活動,還開始學吉他。2005年,王京花陪兩位藝人去孤兒院參加活動,很受觸動,便建議12歲的兒子去孤兒院做義工,董子健一做就是兩年多。
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董子健變得懂事了許多,看著兒子一點一滴的進步,王京花欣慰極了。
緊張的母子關系漸漸緩和后,董子健也隨李冰冰、胡軍等明星一起,稱自己的媽媽“花姐”。王京花對此并不排斥,她覺得這體現了一種平等式的親密。自從兒子升入初中,王京花就沒有再把他當小孩子,很多事情喜歡和他商量。董子健放假時,工作繁忙的王京花會帶著他四處奔走——簽各種演藝合同,去接觸外人眼中大咖級的演員。
雖然被剝奪了不少自由時光,但這些當義工、隨媽媽出差談合同之類的經歷,豐富了少年董子健的生活體驗,讓他比同齡人顯得更成熟。初中畢業那年,他悄悄去劇組應聘群眾演員,在一部抗日劇中演了個報童。雖然只有一個鏡頭,報酬也僅是80元錢和一份盒飯,董子健還是激動得徹夜難眠:不靠父母,他竟也可以過一把演員癮,太酷了!
見兒子越發喜歡演員這個行當,王京花開始有意對他加以熏陶。2007年7月底,夏雨為話劇《艷遇》彩排,王京花特意帶董子健去話劇院看他演戲。正值酷暑,那天空調卻壞了,劇院內熱氣蒸騰,但夏雨的演藝狀態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在舞臺上揮汗如雨。后來董子健不解地問他:“夏雨哥,聽說演話劇賺不了什么錢,你怎么還演得那么認真啊?”夏雨笑了:“人活著不只為了賺錢啊,還要有夢想,我熱愛話劇,熱愛藝術,為了自己熱愛的事努力,不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嗎?”
這個回答讓董子健一怔,眸子里綻放出異樣的光彩。他也有演員夢,并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為此,董子健在高中學習之余,開始看《演員的自我修養》,用心揣摩經典影視劇,并堅持去健身房鍛煉。
但因為學業繁重,性格剛強的他又不愿動用父母的人脈,所以一晃幾年過去,董子健也無緣踏上演藝道路。直到2012年年初,一件戲劇性的事意外改寫了董子健的青春軌跡:那個周末,正讀高三的他在健身房被劉杰導演看中,倆人從青春電影聊到校園生活,臨別時互留了電話。劉杰說有可能邀請他出演自己的電影,董子健笑而不語,懷疑對方是騙子,并想探知其行騙套路。
兩個月后,董子健接到了劉杰的電話,邀請他去武漢拍戲。他這才把事情告訴了母親。王京花打電話核實了一圈,才放下心來,對方果然是導演劉杰!但她對兒子說:“你可想好了,如果真去了劇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演戲,別想讓媽媽幫任何忙。”董子健笑著說:“放心吧,遇到什么問題我都會自己去解決,絕不讓人說我靠‘拼媽’上位!”
2012年5月,董子健來到劉杰的《青春派》劇組,這部影片講的是一群年輕人面對高考的故事。原本,導演想讓董子健在片中出演一個“富二代”,后來見他的演技清新自然,竟讓他替掉了主演!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2013年7月,《青春派》成功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董子健也意外地擊敗了劉燁,摘取“影帝”桂冠!年僅19歲的董子健一夜爆紅,但他卻在這時婉拒了一些著名導演的新片邀約,按照原計劃赴美國留學。對于董子健的選擇,不少圈內人表示惋惜,但王京花說,孩子的路要自己走,選擇權自然也歸他。
2014年,正在美國求學的董子健再次一戰成名——因為他“投資”了《捉妖記》。在一個聚會上,董子健結識了著名影視制作人江志強,得知他正在制作電影《捉妖記》。當董子健表達想合作的意愿時,江志強對他說:“要不你幫我拉廣告吧?”
接過這任務,董子健帶著幾個小伙伴行動起來。他用自己的消費觀念、觀影習慣去說服客戶,許多客戶被他打動,最終下單。靠著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董子健居然為《捉妖記》拉了一個多億的廣告資源,然后他又用這種廣告置換的方式入股投資《捉妖記》,變身出品人之一!當《捉妖記》最終大獲成功,獲得當時中國電影最高票房紀錄24億時,小小年紀的他,事業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擁有了自己的電影公司。
董子健發現自己最喜歡的仍然是電影,于是他選擇回國,以超出表演系分數200多分的成績進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此后,他陸續拍攝了《少年巴比倫》《山河故人》《德蘭》和《乘風破浪》等影片。
2015年,電影《山河故人》公映時,22歲的董子健走上戛納電影節的紅毯,并獲得“史上最年輕戛納影帝提名”;而在2016年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他主演的影片《德蘭》又獲得金爵獎最佳影片獎。小小年紀,參演的電影就拿下多項業內大獎,董子健開始備受矚目。
在這個“小鮮肉”大行其道的年代,這位90后“影帝”卻選擇了讀書、拍戲兩不耽誤,他說“小鮮肉”終會老,他不想做流星,而要多積累、多沉淀,成為一顆恒星。
回首自己的少年“頑劣”和青春逆襲,董子健最感激的人就是母親:“一路走來,花姐雖然看似對我冷酷嚴厲,沒為我爭取過任何角色,其實她用心良苦。所以當很多人問我想不想擺脫媽媽的光環時,我一點也不想,我希望她的光環能激勵我一輩子,讓我一直朝她的方向努力……沒有父母的熏陶和鞭策,我不可能成為今天的自己,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