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蒙
近些天來,華盛頓流傳著一種瘋狂的論調,這種論調即便是用當下最奇怪的標準來衡量也極其不可思議:美國應該請一支雇傭軍來“搞定”阿富汗,畢竟這個國家已經讓美國耗時16年,讓好幾十億美元打了水漂。找一支雇傭軍來,不僅可以讓美國士兵擺脫阿富汗這個泥潭,甚至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阿富汗問題。

黑水公司的創始人埃里克·D·普林斯
這種言論不足為奇。這種提議背后都有雇傭軍武裝產業的影子。著名私人武裝公司黑水公司的創始人埃里克·D·普林斯和手握大型軍事承包商戴恩國際公司的億萬富翁史蒂芬·A·費恩伯格都看好這個行業未來的前途。而給他們倆“提議”的據說是特朗普總統的首席智囊史蒂夫·班農以及總統的高級顧問、同時也是總統女婿的賈里德·庫什納。
不過,現實情況可能遠比想象中還要糟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普林斯提出一項新計劃:組建一個由美國高級軍事長官領導的雇傭軍,該軍事長官直接向特朗普總統匯報。這個計劃原型來自二戰后統治日本的麥克阿瑟,當時麥克阿瑟將軍就是“美國總統之下,全日本之上”的美國總督。按照普林斯的計劃,這個阿富汗“總督”的職責就是盡一切可能搞定阿富汗,身后既沒有無事生非的華盛頓官僚,也沒有束縛雇傭軍行動的嚴苛條例。
那么這個阿富汗“總督”會是誰呢?或許普林斯心里自有想法,如果真這樣那就太可怕了。正是在普林斯的管理下,黑水軍事承包商曾于2007年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槍殺17個平民。在接受國會質詢被問及如何處理諸如2007年槍殺平民這種悲劇時,普林斯的回答是:“如果有類似問題,不論什么情況,只要他們的行為有問題,我們就會對他開火;他們如果不給自己定個標準,那我們就替他們定個標準好了。”
普林斯有這類想法已經很久了。在他的專欄里面,普林斯曾寫道英國東印度公司應該成為美國經營阿富汗的學習榜樣。東印度公司是英國統治印度長達好幾個世紀的重要工具,整個公司由英王授權的英國駐印度總督掌舵,手下帶著一支承包商性質的私人武裝,用來維持印度治安。普林斯的阿富汗方案本質上就是“類殖民主義”。
不過普林斯的方案也不是什么萬全之策。當年的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以濫用權力之名解職,這可不是什么好例子。同樣,英國東印度公司軍隊在印度也是倒行逆施,最終拖垮了公司。1770年,英國納稅人不得不花錢幫助東印度公司擺脫困境,而英國政府也不得不在1874年限制整個東印度公司的規模。
對于普林斯來講,基于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先例設計出的一支龐大的雇傭軍將會締造黑水公司的2.0時代,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凡的商業機遇。雖然普林斯的姐姐是教育部部長,但跟政府走得太近也不全是好事。今年1月,普林斯在塞舌爾召開秘密會議,據說是為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之間建立秘密的聯絡渠道,雖然他的發言人對此矢口否認。在當年的伊拉克事件后,普林斯一度有些自暴自棄,后來去幫阿聯酋在沙漠里建立秘密部隊。

黑水公司的武裝人員
盡管普林斯的計劃聽起來非常荒謬,但還是在華盛頓獲得一些支持。最近班農就在五角大樓做說客,力圖推動這個方案,而一些雇傭軍承包商也在一旁搖旗吶喊。顯然,這群人關心的不是阿富汗人的利益,而是自己的收益。事實上,白宮內部對這個計劃的支持正在向所有的軍事承包商傳遞一個信息:又能掙大錢了!如果美國支持用雇傭兵來解決這些久拖不決的外交泥潭,必將刺激整個市場誕生更多的雇傭軍武裝。這就是市場的基本供求關系。
有人可能會覺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濫權跟如今黑水的情況大有不同,所以不能劃等號。這么想就大錯特錯了。
和普林斯一樣,筆者也在雇傭軍這一行干過很多年。筆者主要是在非洲活動,負責阻止種族屠殺,遣散軍閥,協助聯合國維和任務,處理軍火交易,為美國政府招募小型武裝。基于筆者的經驗,普林斯的建議并非全都是瘋狂之言。如今我們看到的是戰爭販子出現在全世界各地的戰場,到處向愿意出價的人兜售戰爭機器。他們不僅僅是背著AK-47的獨狼,還可能是裝備了戰斗機和特種部隊的小型軍隊。盡管這些軍事承包商從未在戰場上露過臉,但他們旗下的雇傭軍事實上都非常高效,而且很難被媒體抓到,這也就是為什么如今這門生意如此火爆的原因。
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傾向于用雇傭軍來解決問題,這些交易自然都是見不得光的。兩年前,尼日利亞就請雇傭軍協助打擊為害該國六年的恐怖組織博科圣地。這支雇傭軍帶著武裝直升機和特種部隊現身,僅僅數周就完成了尼日利亞軍隊幾年來都沒有搞定的事:把博科圣地從尼日利亞的國土上趕出去。基于尼日利亞的經驗,有人開始設想是否可以用同樣的法子來對付“伊斯蘭國”。
請雇傭軍的并非尼日利亞一家。阿聯酋、烏干達甚至是恐怖組織都會請雇傭兵來打一些秘密戰爭。而一些國際貨運船也會請雇傭軍來打擊海盜。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網絡雇傭軍”,他們被稱為“黑客公司”,主要的業務是黑掉客戶的對手。某種程度上來講,美國政府正在讓這門見不得光的生意擺上臺面。
不過,實在很難想象阿富汗接下來會變成什么樣子。如果真的將雇傭軍投入阿富汗,在安全、責任以及道德方面將出現更多的問題。當年,筆者還在這一行混的時候,就有很多次機會可以“擺脫合同”,變成“羅馬禁衛軍”。在古羅馬時代,本該護衛執行官和皇帝的羅馬禁衛軍先后殺掉了14個羅馬皇帝,扶植了5個皇帝,甚至在同一個場合把執行官寶座賣給了出價最高的人。這種軍人專制主義是真實存在的,這可不是普林斯或者是什么美國“總督”可以輕易控制得了的。
相應的,假如其他國家給雇傭軍開出更高的價碼,將會出現怎樣的場景?估計局面就會演變成一場標的物為“雇傭軍的忠誠”的拍賣游戲,這種事筆者在非洲就見過。跟職業軍人不一樣,這些雇傭軍本質上就是網上商品的戰爭版。
雇傭軍的存在本身就在制造戰爭。只要有人掏錢,這些唯利是圖的武裝分子會不斷擴散武裝沖突,然后戰爭不斷爆發,擴大,再延長。歷史告訴我們,雇傭軍經常在雇主之間兩面三刀,掠奪無辜。早在中世紀時期,雇傭兵就時常勒索敲詐整個城市,比如1342-1399年間,意大利城市錫耶納就被勒索了37次。還有一些雇傭軍建立起自己的王國,當起了山大王;抑或者直接推翻國王取而代之,這種事情在15世紀的米蘭發生過。還有的時候,雇傭軍會替客戶干一些客戶不方便出手的臟活,1377年,教皇的私人軍隊就受命洗劫了切塞納,制造了大屠殺。
當然,雇傭軍歸根到底不過是工具,就像火一樣,既可以燒掉一棟樓,也可以變成蒸汽機的動力。雇傭軍也可以用力阻止大規模暴行,打擊恐怖組織,支持維和任務,維護秩序和社會穩定,但這要求一支精煉的隊伍在完全可控的條件下才能放手操作。跟普林斯打算在阿富汗搞的大規模雇傭軍戰爭大有不同。
如果美國還沒有準備好采取如此極端的做法,最好絕對不要這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