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斑子
7月1日,經過近半年的醞釀,暗網最大黑市“阿爾法灣”(AlphaBay)正式支持近兩年大熱的互聯網虛擬貨幣Zcash。在這之前,2016年8月,“阿爾法灣”還將另一種互聯網虛擬貨幣門羅幣納入商品交易支付體系。再加上早期已經被廣泛使用的比特幣,“阿爾法灣”支持的虛擬貨幣達到了三種,其全球化多樣性發展引人矚目,有網民調侃說,下一步,“阿爾法灣”該考慮IPO上市了。
但沒過幾天,之前門庭若市的“阿爾法灣”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失聯,很多已經在該網站購買了商品的用戶還以為自己遇到了騙子。直到7月20日,美國執法部門宣布對“阿爾法灣”倒閉事件負責,大批買家才知道他們之前在“阿爾法灣”上購買的槍支彈藥、毒品、非法藥品等大概都到不了貨了。
美國執法官員7月20日在記者會上說,黑市“阿爾法灣”規模是前輩“絲路”(silkroad)的10倍,擁有約4萬名賣家和超過20萬名用戶,網站上非法藥物和有毒化學品銷售列表超過25萬條,偷竊或欺詐性身份文件、假冒品和惡意軟件等的銷售列表超過10萬條。自2014年投入運營以來,該網站的交易額保守估計達10億美元。
“這是有史以來關閉的世界最大暗網黑市。”美國司法部長杰夫·塞申斯表示。他強調,“阿爾法灣”一案“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刑事調查之一”。
美國司法部還披露,“阿爾法灣”的創建者和管理員是25歲的加拿大公民亞歷山大·卡茲,居住在泰國,于7月5日遭泰國警方逮捕。一周后,羈押在泰國的卡茲死亡,當地警方推斷他死于自殺。卡茲生前和妻子在泰國過著奢侈生活,開著蘭博基尼、保時捷等豪車,擁有多處豪宅,名下總資產達2300萬美元。
美國司法部還透露,在“阿爾法灣”被關閉后,全球第三大暗網黑市“漢薩”(Hansa)的用戶數量增加了8倍。但那些蜂擁而至的不法之徒不知道的是,荷蘭執法機構早在6月份便秘密接管了“漢薩”,這些人成了執法機構的甕中之鱉,用戶資料均被鎖定,成了后續調查的對象。
“阿爾法灣”和“漢薩”倒下了,但它們不是第一個倒下的,估計也不會是最后一個。2006年,一個名為“農夫市場”的網站在暗網中成立,專賣各類毒品,從大麻到氯胺酮一概提供,顧客遍布美國50個州乃至全世界34個國家和地區。美國緝毒局用了6年時間,才在2012年4月由一個專案小組將其攻破。
到了2013年,黑市“絲路”儼然已成為暗黑版的某寶。所有的交易只講究你情我愿,毒品、性奴、兒童色情、雇兇殺人……只要有比特幣,幾乎所有東西在這里都能找到,除了底線。兩年半時間里,“絲路”交易人數超過100萬,交易總值超過12億美元。“絲路”的老板烏爾布萊特(Ross Ulbricht)從中賺取了超過8000萬美元的手續費,不過,他如今已被判無期徒刑,怕是無福消受了。
這些暗網黑市不僅規模越來越大,而且商品質量還搞得“越來越好”。《經濟學人》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暗網黑市里出售的毒品在質量方面似乎優于大部分地區零售的“街頭貨”,前者的可卡因平均純度水平高達71.6%,遠高于街頭貨可憐的48%。另外,抽樣檢測的毒品中有超過一半為純可卡因,而相比之下街頭貨中僅有14%能夠達到這樣的純度。
一些暗網黑市還建立了用戶評價體系,就像一般的電商那樣。購買者可以就商品做出分級評價,“如果商戶出售的毒品擁有成千上萬條好評,那么毒品的實際效力往往比較值得信任。”一位黑市用戶解釋稱。而一旦在線商家以次充好,很快就會被無數差評所吞沒,意味著再也不會有客戶選擇其出售的東西。激烈的市場競爭甚至催生了和普通電商套路差不多的刷好評行為。
為了讓用戶買得更放心,“阿爾法灣”的商品交易甚至有第三方平臺擔保,客戶沒收到貨商家便拿不到錢,如果出現糾紛,還可以由平臺出面仲裁。
網店這么搞,想不火都難。商品性價比高不說,還避免了街頭交易的各種不可控的風險。
當然,這樣的黑市也害人不淺。至少在美國,有為數不少的年輕人因為暗網黑市里的毒品而喪命。今年2月16日,美國西北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名18歲女孩吸食過量“新毒品”U-47700后死亡;2月27日,美國東南部佛羅里達州橙縣,一名24歲女子吸食過量止痛劑芬太尼后死亡;去年年底,美國中西部猶他州帕克城,兩名13歲男孩因濫用朋友買的U-47700在48小時內先后死亡……調查顯示,所有這些毒品及非法藥物的來源,都指向暗網黑市。
所以,打擊暗網黑市,對執法部門來說是刻不容緩的。但當行動落到實處時,不僅前途不光明,道路也頗為曲折。
美國執法部門幾年前就盯上了“阿爾法灣”,直到去年5月,執法人員開始假扮顧客,從暗網“阿爾法灣”上購買了大麻、海洛因、芬太尼、冰毒、假身份證和ATM機盜刷器等非法物品。這樣的釣魚執法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包裹郵戳表明其賣家遍布美國各地,執法部門無從下手。最后還是通過追蹤“阿爾法灣”創始人給新注冊用戶發的歡迎郵件(通過普通網站發送的電子郵件)才得知其真實IP地址。
看到這里,你或許會覺得奇怪,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執法部門財大氣粗而且占據著監管的便利,跟蹤黑市賣買雙方的IP地址,然后順藤摸瓜直接抓人不就行了嗎?
很不幸,如果一個黑店開在暗網里,那樣的辦法行不通。
暗網這個詞,在前段時間“章瑩穎案件”發生后,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又因為互聯網上各種文章的渲染,被蒙上了神秘和恐怖的面紗。更有甚者說,互聯網中大約 96% 信息都屬于暗網,我們所見到的只有 4%。事實并不是這樣,追溯96%和4%這兩個數字的來源,我們可以發現,96%指的是我們用搜索引擎找不到的深網數據,剩下的4%則是我們可以公開瀏覽的網絡信息。深網里的信息都經過加密,作為隱私存放在互聯網上。例如用戶的私密相冊,或者企業的數據資料庫。這些數據只能是一少部分人可獲得的信息,而不能被公眾檢索到,實際上它們是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暗網,只是深網的一個很小的子集。全球目前一共擁有超過 12 億個不同的網站,而暗網的網頁數量是 7000-30000 個之間,只有正常網站的 0.03%,這些網站需要借助特殊瀏覽器和網絡工具才能訪問。而且,通過特定的方式訪問暗網,用戶的IP地址很難被追蹤。
暗網本身就是為匿名而生的。1996年5月,三位受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資助的科學家在英國劍橋的一間工作室里展示了一份名為“掩藏路由信息”的論文,介紹了一個新的系統,可以讓用戶接入互聯網,而且無需向任何經過的網絡服務器或路由器泄露自己的身份。他們把這個概念稱為“洋蔥路由”,因為這個系統涉及多個加密層次,信息在其中層層傳遞。2003年10月,他們將這個概念實現為一個名為Tor(The Onion Router,即“洋蔥路由”)的開源項目,讓用戶通過Tor在互聯網上進行匿名交流。通過Tor架設的網站同樣具備加密且不可跟蹤的特點,這些網站的域名后綴都是“.onion”。
從此,一大批以“.onion”為結尾的網站便成了互聯網上真正的法外之地,各種人性陰暗面的聚集地。
比如“章瑩穎案件”的嫌疑人曾經訪問過的“綁架論壇”,里邊都是些“完美的綁架幻想”“如何進行綁架”之類的話題,又或者是綁架犯炫耀自己罪行的帖子。又比如去年8月FBI攻破的一個自稱是“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兒童色情服務商”的暗網網站,是一些“孌童癖”交流,甚至交易的陣地。除外,暗網上還有更多的色情暴力資源,可以說是“罄竹難書”了。而一開始,美國軍方建設暗網的初衷,是讓警察可以用來收取匿名爆料而無需暴露他們的線人,軍隊和間諜機構可以用來組織秘密行動和交流,國務院也可以訓練外國政府的反對派來使用它。
雖然如今暗網被“玩壞”了,而世界各國的執法部門也是束手無措,因為Tor的設計極致精密巧妙,連其創始人也無法摧毀它。那些落網的暗網黑店店主,全都是因為暗網以外的線索被執法部門追蹤到的,Tor本身的匿名性,在多國執法部門久攻不下的無奈中得到了最好的驗證。
在斯諾登泄露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文件中,有一份2012年6月的文檔專門講的就是Tor和暗網的問題。美國國家安全局對破解Tor的前景并不感到樂觀,甚至明確表示,“我們將永遠不可能完全揭開所有Tor用戶的真實身份”。
而Tor本身,則處在一個微妙的位置。一方面,它接受來自美國聯邦政府(包括國務院和國防部在內)的資助;另一方面,像FBI和美國國家安全局這樣的美國聯邦政府機關又在試圖攻破它。
不過,就算是直接負責“阿爾法灣”案的執法官員也強調說,他們并不責怪技術本身。“想在互聯網上匿名活動,這本身一點問題都沒有。想要一種使用一種新貨幣,比如比特幣,這也不是問題。問題是,這些技術在讓人實現了匿名的同時,也助長了毒品交易、洗錢和買兇殺人的氣焰。”
顯然,Tor并不是罪惡之源,由險惡人心滋生的需求才是暗網存在的源頭。只要這樣需求存在,暗網就永遠還有存在下去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