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斌+胡志勇
我是一名一線的體育教師,在職已經二十三年,上過高中、初中、小學的體育課,就這些年的體育教學變化、改革,深有感觸。體育本身就是一種高級游戲 ,玩這種游戲的人應該是很快樂的,但許多學生并不十分喜歡上體育課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教師的教學中過分強調外在形式的整齊劃一,限制了學生個性發展,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謂的心里曲線而進行教學,從而忽視了學生接受知識、技能的主體功能,使學生練而無趣;其次是為了考核、考察的達標要求,拼命地把體育課上成基本身體素質課,使學生練而無味,這一點初中體育課表現尤為激烈;最后是教師的“內功” 差,教學觀念、教學手段、教學內容長期不變,頑固僵化,不能順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去教學,使學生練而無勁,如此教學,導致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使體育課質量每況愈下,停滯不前。
針對這一情況,我自己對我的體育教學的進行了小小改革,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成為課堂的主宰,下面先拿我自己設計的兩堂體育課與大家一起分享。
體育教學案例之一
課題:快樂的報紙
開場白:
上課了,老師手上拿了一疊報紙。
老師:“報紙是用來干什么的?”
學生爭先恐后地答:“報紙是用來看的,了解新聞……”
老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對,但你們見過會動的報紙嗎?你們見過快樂的報紙嗎?”
學生:“沒有!”
老師:“那我們今天就讓報紙快樂起來、動起來好嗎?但要讓報紙快樂起來、動起來還得靠大家幫忙。”
老師簡單的幾句開場白,把同學們的情緒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同學們躍躍欲試,都想看看報紙怎樣可以快樂?
教學過程:
活動一:會動的報紙
把報紙放在胸前,利用學生跑動速度與風的阻力,讓報紙不掉地,當然學生是不可以用手扶住報紙。難度可以因人而異,利用報紙的對折,可以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需要。
活動二:老鼠過街人人抓
把報紙折成長條形,夾在學生的后面褲腰,在規定的場地內抓尾巴,看誰抓得多?
活動三:對攻
把報紙揉成團,分組對打。
活動四:緊密團結
利用報紙放在地上,看那組利用最小的面積報紙,上面站下最多人。
體育教學案例之二
課題:春夏秋冬
一:教學理念
以“健康第一”,“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為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樂于參加各種輕松有趣的游戲活動的生理、心理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情感體驗,利用一年中的四個季節,春夏秋冬,不同的時分,農民再做不同的事情為線索,作為本課的主線貫穿全過程,讓同學們熱愛勞動,喜歡大自然,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玩中練、玩中樂、玩中悟”,努力使學生們能在“參與中體現合作”、“合作中體驗成功”帶來的歡快和愉悅。。
二:設計思路
現代體育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一個身心健康,能獨立面對社會挑戰,具有主體意識和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具有探索創新精神,能接納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是小學階段體育課的重要目標之一,良好的學習環境。
對培養學生興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課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努力改革體育教學方法,嘗試運用情境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在情境引導下從事學習活動。這樣做改變了以往低年級教學中一切由教師帶著學生活動的做法,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并且能夠給學生多一點自主的選擇,多一點獨立的思考,以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發揮。我是從四個方面去設計這堂課的:
春(練習踢毽球與隊列的整齊)
春天孕育著生命,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春天也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在春天農民播種、插秧。我利用毽球做游戲,向前邊踢邊行,到了田邊按順序排放好如圖: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夏(發展快速運球的能力與加強同學們感恩的心理)
夏天秧苗生長,植物開花結果,秧苗也就變成了累累的果實。我利用小籃球當結的果實,讓同學們進行換物接力,運球過去,將毽球拿回來,把籃球按要求擺放好。
秋(發展學生的快速奔跑與兩人協調合作能力)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果實成熟了,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就要來了,為了保住來之不易的果實,同學們進行了一場搶收莊稼的比賽,兩人抬著一只大大的籮筐,爬山涉水快速的把果實收回來。
冬(慶豐收)
一年的好收獲,換來一個幸福的新年,勞動人民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慶賀豐收,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合作精神,讓他們積極參與,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音樂聲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使身心得到放松,并教育學生在家里要體貼父母。
(案例評析一)看來很平常的一張報紙,在我們的體育老師手中卻變得栩栩如生,有了它的生命,活了起來。報紙本來只是用來看的,了解新聞,它自己是不會動的,學生也不可能想到它會快樂……但到了我們的老師手上卻變成了上課的道具,就幾句開場白,已經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報紙通過學生的幫忙,不僅動了起來,而且還過得很愉快,讓學生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這樣的課我們的學生還會不喜歡嗎?
活動一:報紙本不會動,借助人的活動使它有了像人一樣的生命,會跑。會跑的報紙,因人而異,沒有統一要求每位都達到同一目標,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都達到鍛煉的目的,發展了學生的奔跑能力,同時也符合健康體育的教學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活動二:現在的學生,通過電視,看到的老鼠,是非常有趣的動物,不知道它們是“四害之一,通過這次的活動告訴學生老鼠是害蟲,老鼠過街了,看誰能抓得多,看誰能消滅更多的老鼠。不僅發展了學生的快速奔跑能力,還鍛煉了躲閃與靈敏能力。
活動三:現代道德小孩缺乏勇敢的精神,通過對攻的游戲,在課的內容搭配上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合理,既有上肢運動又有下肢的運動,既要有用又要有謀,讓學生的身心都得到發展。
活動四:課的內容還體現了精誠團結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課堂上的四個活動,都是一張報紙串在一起,課中沒有奢華的語言,沒有太豪華的體育器械,不用太多的運動場地,僅僅就是一張普通的報紙,把我們的快樂課堂還給了我們的學生。
(案例評析二)
本節課是我的自創課,因現今的學生享受的多,勞動的少,也不太珍惜父母的勞動,根據這個特點,我從小學中低年級學生入手,設計這堂體育游戲課。我利用一年中的四個季節,春夏秋冬,不同的時分,農民在做不同的事情為線索,貫穿整個游戲過程,從而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達到“玩中練、玩中樂、玩中悟”,使學生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以及我們現今糧食的珍貴,讓同學們熱愛勞動,喜歡大自然,努力使學生們能在“參與中體現合作”、“合作中體驗成功”帶來的歡快和愉悅。
就拿這兩節課例來說,內容還是平常的內容,但通過這樣的變革,課就活了,有了生命,有了主線,變得不孤單,學生不僅在課堂得到鍛煉,而且還學到生活中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學生在課堂上要動腦筋,有了這樣的教學設計,我們的學生還會不喜歡嗎?有了興趣,學生學習起來就有動力,也是變“厭學”為“樂學”了。變革也是一堂課的主要環節,我們的體育課不要總是一成不變,在教學中不斷的求變才是我們作為一個老師的教學之道。這些年我上了很多的課,看了很多課,也聽了很多課,體會就是要讓我們的學生活起來,首先我們老師思想就要活起來。如果老師本身就本位主義,教條,上的課也就肯定是死板的,學生會覺得嘎然無味,聽課的老師也會昏昏欲睡,看個開頭,就知道結尾,變之則不同了,學生老師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