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英語教學中經常涉及到的英漢文化的主要差異,包括問候語和稱謂詞、感謝與表揚、色彩詞、隱私與諱忌、與文化相關的成語、諺語和隱喻,說明了學習英美文化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問候語和稱謂語;感謝與表揚;色彩詞
在這個國際化的時代,外語教師僅僅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已經遠遠不夠了,還應該多向學生介紹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因為語言能力不等于交際能力,只有了解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學生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避免造成誤會,進而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作者試圖就英語教學中常涉及到的中英文化差異做一番分析,希望對英語教學和學習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 問候語和稱謂語
在英語中至少一打不同的問候語,從較短的“Hi!”和“Hello!”到較長的“How do you do?”或者“How are you?”,“Whats up?”等等,而漢語中常用的只有“你好!”或“您好!”。而且熟人之間喜歡問“吃了嗎?”或者“去哪兒啊?”,前面那句話會讓外國人以為對方要請自己吃飯,而后面那句話會使重視個人隱私的外國人不開心,從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容易產生誤會的稱謂語有:國人對陌生人表示尊敬,喜歡叫對方“師傅”,有人翻譯成master, 例如王師傅為 Master Wang。 Master 是個多義詞,其中一個意思的“主人”,與servant (仆人)構成主仆關系。Master 作為稱謂語多見于17和18世紀的英國小說中,意思了“少爺”,例如Master Wang 的意思是“王少爺”,而絕不是“王師傅”。這里“師傅”的意思是master worker, 而英語中用“Sir”或者“Madam”表示對陌生人的尊敬。此外,國人在正式場合稱呼對方為“同志”,不管對方的性別,地位和婚否(相對應的英語是“Mr.”,“Mrs.”,“Miss”和“Ms。”),而現在“同志”有時候暗指同性戀,因而在特殊情況下成為禁忌語。
漢語親屬詞(kinship term)系統要比英語親屬詞系統復雜的多,而且國人更喜歡用“叔叔”,“阿姨”,“爺爺”和“奶奶”作為對長者和陌生人的尊稱,例如“王阿姨”和“李爺爺”。但是外國人遇到與自己沒有親屬關系的人或是陌生人這樣稱呼自己,會感到困惑不已。
2 感謝與表揚
與中國人相比,西方人更樂于把感激和贊美之詞溢于言表,同時對他人飛感謝和表揚也會痛快地予以接受;而國人則很含蓄,為了表示謙虛,對他人的贊揚和感謝會急于表示否定,這令外國人倍感困惑。
3 色彩詞
不同文化中色彩的聯想意義是不同的,因而具有不同的色彩隱喻。英語常用blue, black, green, yellow等與臉色毫無關系的詞來表示感情。
blue表示憂傷、憂愁等感情,相當于sad, 如“Blue is my heart”。blue 還表示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貴族血統,如blue blood (貴族出身)。
green表示嫉妒的情感,相當于jealous, 如green with envy (眼紅的)。
black表示憂傷、憤怒等,相當于angry, 如“I gave him a black look”(我怒沖沖地看了他一眼)。
4 隱私與諱忌
西方人高度重視隱私,包括年齡、家庭背景和收入等等,而中國文化中上述話題則不是敏感的話題,甚至陌生人之間也可以隨意問起,往往令外國人感到。英語用委婉語來取代禁忌語,如用resting room代替廁所(water closet),甚至開玩笑地把廁所說成the important room,這與國人用“歌廳”來指代廁所有異曲同工之妙。英語里月經的委婉語是curse of Eve, 相應地漢語把月經稱為例假。有些地區把撒尿稱為“放水”。
5 與文化相關的成語、諺語和隱喻
不同文化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環境,社會習俗和文化傳統,使用不同的成語或習語和諺語。例如,西方人視狗為人類最好的朋友,所以關于狗的英語表達方式比漢語多:lucky dog(幸運兒)、clever dog(聰明的孩子)、lead a dogs life(過著悲催的生活)。英語中關于動物的隱喻涉及goat, goose, bug等,例如A little detraction will get his goat (稍微貶低他,就會使他發火)。She got goose-bump at the thought of that giant boa (她一想起那條巨蟒就渾身起雞皮疙瘩)。
語言的文化的載體,所以學習外語不能脫離對外國文化的了解,要了解該民族的風俗習慣、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社會行為等等。只有通過了解一種外語的文化背景,我們才能做到既掌握這門外語的語言知識,又能夠使用它進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徐烈炯,(1995)。《語義學》(修訂本),語文出版社。
[2]趙元任,(1979)。《漢語口語語法》,商務印書館。
[3]王逢鑫,(1995)。《英語詞匯的魅力》,北京大學出版社。
[4]王逢鑫,(2001)。《英漢比較語言學》,外文出版社。
[5]劉寶成,(2002)。《商務談判英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特格喜,男,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青島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文體學,英語教學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