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父親蕭華"/>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蕭 云
睡在毛主席床邊的“小老表”
——回憶父親蕭華
蕭 云
蕭華(1916—1985),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4歲任少共興國縣委書記,17歲任少共國際師政委,向來有“娃娃司令”之稱。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以下是蕭華的兒子蕭云對他的回憶——
1916年,父親蕭華出生于江西興國縣一個貧苦泥瓦匠家庭。為了能夠讀書,父親從小刻苦學習,總是考第一名,在蕭氏家族獎勵資助下,得以完成學業,一直到他參加紅軍。
參加紅軍后,父親先后擔任連、營、團政委,他任團政委時才15歲。16歲擔任紅軍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34歲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39歲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最年輕的開國上將。

1963年2月27日,毛澤東接見參加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的代表(左一是蕭華上將)
記得我上中學時,有一次問父親怎樣做政治工作,父親的回答是:“最重要的一條是政治工作者本人的以身作則。”
這正是父親一生的真實寫照。在長征中,父親是師級干部,部隊配發了馬,但騎在馬上的往往不是父親本人,而是傷病員。過草地時二師一個非常能打仗的連長周長勝負傷不能走路,父親下命令用自己的馬馱著周連長走出草地。到了抗日戰爭時,周長勝繳獲敵人一匹好馬,跑了幾百里地,通過敵人幾道封鎖把馬送去給父親,父親堅決不收,最后還是115師代師長陳光說:“老蕭,你不要,我要。”才算打了圓場。
遵義會議后,“少共國際師”(由一群年齡不到18歲的青少年組成的武裝部隊)被遣散分別編入紅一師和紅二師,父親改任一軍團組織部長。由于父親善于做思想動員宣傳等工作,軍團首長隨后任命他帶領先遣工作團隨先頭部隊行動。從此以后,長征中任何重大軍事行動,父親始終身先士卒,沖在第一線。他親自帶領先頭部隊,有時作戰前動員,有時會親自吹沖鋒號……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彝海結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臘子口,直羅鎮戰役,東征,西征……都有他的身影。特別是彝海結盟。父親帶領先遣隊和小葉丹的四叔談判,耐心做解釋說服工作,不僅說服他放棄讓紅軍幫他打冤家的想法,還采納了通司(翻譯)沙瑪爾果的建議,表示愿意和彝族首領結為兄弟。先遣隊司令劉伯承得知談判結果喜出望外,立即騎馬來到彝海邊與小葉丹歃血結盟。年僅19歲的父親能夠在危急時刻靈活機動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促成漢彝結盟,表現了他過人的才能。
長征勝利后,父親率領二師東征,在攻打山西兌九峪的戰斗中,被敵人機槍子彈射穿大腿,負重傷。當他被戰士抬上擔架撤下陣地,看見后續部隊四師的同志們時,滿身是血的父親振臂高呼:“四師、二師比比看,誰是英雄,誰好漢!”四師的將士們高喊著為蕭政委報仇,沖進硝煙……
隨后,在沒有麻藥、沒有手術臺、沒有手術刀的情況下,軍醫用菜刀給父親做手術。父親躺在一個土炕上,嘴里咬著一條毛巾,一聲未吭。等手術完成后父親和軍醫的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即便這樣,軍團首長也舍不得父親離開部隊,命令他躺在擔架上繼續隨一軍團主力部隊行動。父親在野戰醫院的擔架上躺了一個月,傷未痊愈便回到紅二師,這也是父親在戰爭年代離開一線部隊最長的一次。
在四保臨江的戰役中,我軍在抗擊國民黨軍大舉進攻的戰斗里,戰士大部分是被凍死的。在冰天雪地的東北戰場上,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看到戰士身上還穿著單衣,就把自己的襪子、大衣脫給戰士,當父親看到凍得直流眼淚的韓司令時,又把自己的大衣脫給韓,而我的母親則把自己的大衣脫給父親……
父親長期從事部隊政治工作,不管誰和他搭檔,父親總是挑重擔,把戰場準備工作、后勤工作、干部思想工作、部隊和地方的動員與協調工作甚至于干部家屬工作,全部一肩挑,默默干活,有了錯誤自己承擔,有了成績歸功于他人,而讓軍事主官一心一意考慮作戰計劃和得到充分休息。
父親過世后,蕭勁光伯伯流著眼淚對母親講:和老蕭(指父親)共事的那幾年,是我有生以來工作最痛快的幾年。所以當父親所在部隊要“分家”時,領導們都會搶著要父親。
父親在1929年13歲時參加毛主席舉辦的土地革命訓練班,從那時起,父親與毛主席之間一種類似師生和長輩的革命友情,伴隨了父親的一生。
主席比父親年長23歲。主席非常喜歡這個稚氣又充滿朝氣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老表”。主席第二次來興國,曾多次找父親談話。父親匯報了興國共青團的工作,主席認真地聽、記,還不時插話,教父親怎樣做青年的工作。父親在主席那里學到不少革命道理。第一次吃餃子時,席間主席高興地唱山歌:“興國出了個小娃娃,他的名字叫蕭華,唉喲……”有幾次談得晚了,主席就叫人在他的大床邊搭一小床,主席和賀子珍睡在大床上,父親睡在小床上。
這以后,父親被主席調入紅軍,給他的任務是組建紅四軍的共青團組織。當時紅一軍團正在整編,父親隨總前委一塊生活、戰斗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中,主席和朱老總多次找父親談話,給父親講革命道理,介紹紅軍的情況,使父親受益匪淺。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朱老總在晚會上遇到我父親,還會牽著他的手到處走,就像牽著自己的孩子一樣。朱老總比父親大30歲。
1974年父親剛出獄(“文革”中,蕭華身陷囹圄達七年之久——編者注),年近九旬的朱德讓康克清打來電話,說想見父母兩人。當父親、母親來到朱老總家,朱老總一手拉著一個,連聲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朱老總還像拉著孩子一樣把父親拉到書房,指著滿屋子的書對父親講:“蕭華呀,你被抄了家,現在什么也沒有了,你平時愛看書,就把這些書都拉走吧。”見父親滿含熱淚,又補充說,“拉走吧,我也快用不上了。”
遵義會議后,少共國際師編散,父親任一軍團組織部長,經常找不到宿營地,主席只要碰見他,就會叫父親和他一塊睡。
紅軍過草地前,父親被任命為紅二師政委。父親帶領紅二師在草地行進,人困馬乏,實在走不動了準備坐下休息,這時主席趕過來,見到父親就說:“蕭華累不累呀!……”“不行啊,我們要抓緊時間趕路呀!……”父親二話沒說,帶著二師先頭部隊繼續前進。
1938年,由毛主席提議,中央軍委急電,命父親率一支精干的小分隊挺進冀魯邊區,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但隨后又發來急電,叫父親稍等幾天,報務員王新蘭隨后趕到。原因是主席在延河邊碰到我母親王新蘭,當他得知王新蘭是父親的未婚妻后,和母親開玩笑說:“蕭華去的目的地渤海與日本只有一海之隔,近得很哪!你再不去找他,將來他到日本去了,當心日本姑娘把蕭華搶走了!”主席的關懷使父親非常感動,他隨即回電:“主席,來電盡悉,國難時期,一切以民族和黨的利益為重,個人問題無須顧慮。”主席接到這份電報后,派人轉交王新蘭,母親一直珍藏這份電報。
主席在七大以后曾經對著新當選的中央委員講過這樣的話:你們當上了中央委員,不能驕傲,不要翹尾巴,我們黨內還有很多優秀的干部,像蕭華、李井泉……沒能當選中央委員,你們更要加倍努力為人民多做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每年“五一”“十一”天安門城樓上都要舉辦晚會,我多次跟著父親登上天安門,經常見到父親和主席坐在一個沙發上,無拘無束,談笑風生,親如一家。
父親16歲時由當時的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點名調到總政任青年部部長。到總部工作后結識了中央局書記周恩來。周總理長父親18歲。周總理第一次見到我父親,就親切地抓住他的手,使勁搖了搖,風趣而親切地說:“蕭華也是小華,年紀很輕嘛。”在以后的日子里,周伯伯對父親的工作十分支持,青年開會,有請必到。1933年召開青年工作會議,中央的首長全來了。正當周恩來講話時,突然有6架敵機出現在會場上空,敵機飛得很低,尋找轟炸目標。周恩來正要指揮大家撤出會場,敵機便開始轟炸,周恩來抬頭看見幾顆炸彈當空墜下,大喊一聲:“臥倒!”伸手將父親按倒在自己身下。炸彈在不遠處爆炸,將王稼祥的腰部炸傷了。
1933年8月,由總政青年部倡議,組建“少共國際師”。之后的一天,父親正在前線,突然接到電話,周恩來政委命他迅速趕回總部。見面后,周恩來告訴他:“軍委決定你去‘少共國際師’擔任政治委員,年輕的干部帶年輕的兵,部隊才更有朝氣嘛!”后來父親得知,是周政委提名他當“少共國際師”政委。當年父親17歲,成為紅軍中最年輕的師政委。

1955年,蕭華與夫人王新蘭
長征開始時,“少共國際師”(15師)又歸紅一軍團建制,擔負掩護軍委機關縱隊任務。擔任后衛任務的部隊特別艱苦,他們要用鮮血和生命誓死保衛中央,阻擊敵人。當他們完成阻擊敵人的任務追趕部隊時,沿途的糧食、補給都叫前衛部隊吃光了。即便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少共國際師”始終保持高昂的斗志。湘江之戰,擔任阻擊任務的“少共國際師”打得很慘烈,八千多子弟兵打得只剩下不足三千人,而且有被敵人切斷的危險。周恩來知道此事后,十分著急,命紅一軍團主力前去接應,好在父親和師長彭紹輝機動靈活,在敵人未合圍之前率主力從咸水圩渡過湘江,保存了實力。
新中國成立后,每逢周末,周總理只要有空閑,總是邀父親、母親和當時最年輕的副總理習仲勛四人一塊吃餃子,參加文娛活動。母親要動手術,總理會親自安排。1976年,總理去世后,父母非常難過,父親用自己的專車一批又一批地把想去悼念總理的干部、老朋友和普通群眾帶到靈堂,去看總理最后一眼。

1964年,蕭華夫婦同孩子們合影。前排右起:蕭云、蕭雨、蕭露、蕭霜、蕭霞
1942年年初,在日軍殘酷“掃蕩”下,山東根據地大片大片被日偽軍蠶食,被迫縮在“南北十余里,東西一線穿”的狹窄地帶。造成這種局面的客觀原因是敵強我弱,力量懸殊,主觀原因則是根據地主要領導之間長期存在意見分歧。主持115師工作的羅榮桓十分著急,多次致電中央調派領導同志去解決問題。中央決定派新四軍政委劉少奇經山東回延安并解決山東問題,4月,化名“胡服”的劉少奇到達115師駐地朱樊村。父親具體負責劉少奇的接待工作。由于羅榮桓病重體弱,115師的工作由父親向劉少奇匯報。父親代表115師匯報完后,劉少奇請父親談談自己的看法,父親大膽地談了自己的意見,分析了形勢,堅決支持羅榮桓的正確主張。劉少奇聽后十分滿意,談話中突然將父親的筆記本拿過去,寫了四個大字:“少年英俊”。抗戰勝利后,中央命父親帶領3萬人搶占東北(當時主席正在重慶談判),就是由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提議的。
羅榮桓長父親14歲,父親作為羅榮桓的得力助手,他們幾乎是形影不離地工作戰斗在一起。羅榮桓對父親就像良師、兄長,也是父親的楷模。從教他打綁腿、打草鞋、怎樣使用武器,到介紹戰斗經驗和紅軍情況,傳、幫、帶,支持和鼓勵他做好紅四軍“團”的組建工作。在紅軍“肅反”運動中,父親被當作“AB團”抓起來,羅榮桓從前線趕回來質問保衛干部:“蕭華是毛委員親自調來的青年委員,怎么也成了‘AB團’,馬上放人!”父親才幸免于難。
為了鍛煉父親,取得基層工作經驗,羅榮桓安排父親從連的黨代表干起,逐步從連、營、團一級一級地走向部隊中層領導干部,并經歷一次次戰斗的洗禮,成長為一個成熟的部隊指揮人員。在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時,羅與父親正在吃飯,一顆炮彈落在飯桌上,還好是臭彈未爆,兩人拍拍身上的塵土,又繼續吃飯。
長征以后,父母在云陽鎮相識、相愛到結婚,就是羅榮桓牽的線,從此后羅榮桓和夫人林月琴和父母長期在一起生活、戰斗,親如一家。當抗戰勝利后父親率3萬人渡海前往東北時,就把剛滿周歲的姐姐蕭雨托付給羅榮桓夫婦。在山東抗戰期間,在羅帥和父親的指揮下,115師用首腦機關吸引日軍主力,而讓自己的主力部隊得以休整,伺機消滅敵人,這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給全軍做了表率。
新中國成立以后,父親長期擔任軍委總部的要職。在長期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下,父親終于累倒了。1964年2月,父親得了嚴重的肝炎,但仍然堅持工作,最后在總理和軍委秘書長羅瑞卿的命令與安排下,由我的母親陪著來到杭州養病。
當時全國正準備慶祝中央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的紀念活動,許多單位約父親寫有關長征的作品。父親也早就有謳歌長征的沖動,現在又有了空閑時間,于是決定用組詩的形式來寫。為了寫好組詩,父親找來大量有關長征的資料,特別是他不太了解的紅二、四方面軍的資料。恰好我的母親是四方面軍文藝宣傳隊員,所以母親成了組詩第一讀者和第一位征求意見的人。
從9月到11月,父親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長征組詩”的創作中。
父親將創作完成的“長征組詩”分送中央和軍委的領導,總理第一時間仔細閱讀,隨即給父親打電話:“蕭華同志啊,你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為子孫后代做了件大好事,我謝謝你。”
時間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今天回想起來,我還是喜歡1965年版的《長征組歌》,它更真實地反映了紅軍長征的全過程。
附注:蕭云,蕭華之子。1946年2月生。畢業于清華大學。分配到張家口銑床廠,擔任工鍛長、車間負責人。1975年入伍海軍航空兵。1989年轉業任公司總經理、董事、副董事長。
(責任編輯:楚文)
(郵箱:zhouwenji0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