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波
袁世凱炮制的“熊希齡盜寶案”
李江波

熊希齡
清宣統元年(1909)七月,清政府為籌建京師圖書館,依學部奏請,允準將熱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四庫全書》調撥京師圖書館。
辛亥鼎革,1913年6月27日,北洋政府教育部依前案致函熱河都統姜桂題,“擬即派人往取”文津閣《四庫》及各殿藏書。直到8月12日,姜回文:候派員到熱后,自當將文津閣藏書一律點交運京。其余殿閣所藏書籍,
則留存熱河圖書館。自此,文津閣《四庫全書》返京的大幕徐徐拉開,卻也引出一樁熊希齡熱河行宮盜寶的公案來。
1912年12月22日,袁世凱任命熊希齡(1870—1937,湖南鳳凰人)為熱河都統。之后又派姜桂題入熱協助熊剿匪。名為協助剿匪,實為監督其行動。
熊希齡到熱河履任后,看到清行宮陳列之物被盜賣嚴重,避暑山莊年久失修,房屋倒塌,破敗不堪,為杜絕前清皇室之產被侵被奪,他決定援照歷任都統到任清查行宮陳列各物的舊例,將熱河行宮的實在情形分別報告了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前清內務府及國務院,準備將熱河行宮內陳設各物徹底清查一次。經袁世凱、內務府和國務院批準同意后,熊希齡將熱河行宮所有古物圖籍,徹底清理完畢。恰在此時,庫侖蒙匪勾結陸軍三營叛亂,蒙防吃緊,此時的姜桂題主要任務在于剿匪。
熊希齡在清理行宮古物的同時,還對避暑山莊各處坍塌的樓臺殿閣陸續進行了修葺,以供將來作為游觀之用。他計劃將避暑山莊的前宮改為陳列所和西賓館,文津閣改為圖書館,永佑寺改為佛供陳列所,獅子園改為植物園,西峪及含青齋改為森林試驗場,將南北西路行宮并為各屬中小學基址,其余園內各處,酌量備用。
要完成如此浩大的修理工程,勢必需要一筆巨款。然而此時清皇室無閑款用來修整山莊,熱河又地瘠民貧,北洋政府更是債臺高筑。熊希齡向袁世凱和國務院請示說:“擬請選庫內所藏瓷器之稍貴重者,在京、滬等處變賣數十件,如得善價,即可徐圖布置?!痹绖P和國務院批示照準。最后熊希齡僅花了白銀10820兩,就把避暑山莊的園庭房屋修葺一新。
將熱河行宮陳設各物全部清理完后,熊希齡又呈文向袁世凱建議,不如將原庫藏瓷玉各物,延聘中外人士精于賞鑒者核實估價,再行酌送公債票于清帝,買歸民國國有,以示優待皇室之至意。至于書籍一項,除電允教育部查照前案,將文津閣所藏抄本《四庫全書》派員來領,運入京師圖書館外,其余文津閣他項書籍及各殿閣抄印各書,仍請留存熱河。因此可知,同意教育部派人來避暑山莊取文津閣《四庫全書》的,熊希齡在先,姜桂題在后。
袁世凱批示照準后,熊希齡分報國務院內務部與前清內務府,具體商定如何辦理。商定結果是除酌選一部分古物及工藝品留熱陳列外,其余所清理的各項物品,包括瓷玉、字畫、屏幛、紫檀本柜等等,都一概運往北京。熊希齡派公署總務科長楊顯曾清點山莊內寶物,擇其優中之優打包裝箱,共裝了20多船。
還沒有來得及將這些已經清理好的行宮古物運往北京,熊就不得不于1913年8月18日匆匆離開熱河,到北京就任國務總理。熊希齡離開熱河以后,熱河事務由姜桂題全權負責。這些已清理好的行宮古物于當年11月,由熱河護理都統舒和鈞派苑副徐延全為押運員押運,內務部派僉事趙魁續、阿勒精阿為接洽員,經天津轉到北京,后存于故宮“古物陳列所”。
在這批行宮古物抵京后一個月,12月31日,姜桂題派人將文津閣《四庫全書》押送進京,隨同其他物品一起運往當時的內務部所屬文化殿古物陳列所。
姜桂題主動急于起運文津閣《四庫全書》,其實與1913年11月底袁世凱炮制的“熊希齡熱河行宮盜寶案”有關。
之前,熊希齡把都統公署和軍用倉庫遷入了熱河行宮,將禁地改成了辦公場所,來來往往出入行宮的人自然多了。這一方面為后來園中管理官兵如張振久等勾結外面的文物販子,串通盜賣行宮古物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使不少出入行宮的統兵將領對宮內所藏物品眼饞耳熱,不免暗中打起了主意。如周秋光《熊希齡集》記載,熊曾送給姜桂題幾件字扇,姜桂題也承認“前蒙惠贈字畫兩件,早經照收,調閱卷宗,歷歷可考”。

1906年,避暑山莊水心榭三亭
1913年11月29日,北京《群強報》公開報道了時任國務總理熊希齡在“為熱河都統時將前清行宮之古瓷器、書畫取去二百余件,現被世續(前清內務府大臣)查明,已請律師向京師地方廳起訴”的特大社會新聞。同時,北京的另一家報紙《新社會日報》,更是每天都大量登載種種有關熊希齡熱河行宮盜寶的新聞,并配上“時評”。上?!渡裰輬蟆芬苍陬^版的顯著位置,刊登了熊希齡熱河行宮盜寶的種種消息。熊希齡以國務總理的名義,連續4次致函內務總長朱啟鈐,命令內務部迅速整飭京師警察廳,從嚴究辦《群強報》、“北京世界語會”主筆攻擊詆毀他的人,并查封《新社會日報》館。
其間,熊希齡亦曾致電姜桂題,表明案情已然查清,要求協助緝拿盜賊,毋令漏網。
現在史學界普遍認為熊希齡被起用并派往各國去考察憲政,回國后一直被認為屬于進步黨人士。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時候,熊希齡曾大力擁護,也得到袁的重用。但袁世凱最終目的終究是要取締國民黨,擺脫國會的束縛,在他看來熊希齡始終只能作為過渡人物。因此袁世凱授意新聞媒介在熱河行宮盜寶案上大做文章,便是想利用此事來挾制熊希齡。
熊希齡案,姜桂題當然知曉,而且參與了偵破緝拿工作。在第一批熱河行宮古物進京后,面對社會各界對熱河行宮文物的關注,以及民間對姜本人在熱河案中角色的質疑,人人謂之國之重寶的《四庫全書》,在姜桂題看來無疑是燙手的山芋。綜上考慮,將熱河行宮內最重要的文津閣《四庫全書》盡快送京已成最好的選擇。而且,不待教育部來人,先斬后奏,則可將其余殿閣藏書留在熱河,也是熊、姜一直以來經營熱河圖書館的希冀。姜桂題后來憑借這批殿閣藏書,建起了熱河圖書館(今承德圖書館),館址設在文廟尊經閣。熱河圖書館收集了清代山莊內的各種古本圖書92部376函。
至于熊希齡,對政治失望之后,他轉而投身于慈善。毛澤東曾這樣評價熊希齡:“一個人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熊希齡是做過許多好事的?!?949年,中共進駐北京,毛就住在熊希齡創辦的香山慈幼院的舊址。
(責任編輯:齊風)
(郵箱:chenjianxin1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