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
摘 要: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產物,其產量直接決定農民的經濟收益,影響糧食的安全,因此,要加強對水稻種植的管理,防止病蟲害的發生。近幾年,水稻病蟲害到了特定的時間點都會出現,水稻生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減少了水稻的產量。所以,只有使用科學的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才會降低病蟲害出現的概率,使水稻健康生長,增加收益。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012
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是利用農業種植技術及農藥的使用,消除水稻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提高水稻的抵抗力。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糧食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培育出高質量、高產量的水稻,是種植人員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1 水稻病蟲害的種類及防治技術
1.1 稻瘟病
稻瘟病又稱稻熱病,屬于真菌病害的一種,可以大范圍傳播,影響較大,它主要的停留區域是水稻的莖葉,以病水稻為主,種植第2年后,從病水稻進入稻田,感染未被感染的秧苗,其傳播途徑是風、雨、水等。
其防治方法是:為了避免稻瘟病的出現,種植人員選擇種子時就要做好防護工作,即把種子晾曬,時間為1~2d,然后把它放到稀釋后的鮮胺乳油溶液中,浸泡時間超過48h小時后,催芽、播種。秧苗起秧前的2~3d,向農田噴灑藥物,使用的藥物是三環唑,按照900g/km2的75%進行噴施。如果后期水稻表面出現病斑,需要再次噴藥,噴施適量的春雷霉素粉劑[1]。
1.2 紋枯病
又叫云紋病,是影響水稻健康生長的病蟲害之一。其主要出現的時間點是水稻的分蘗期,但這時候仍處于潛伏期,癥狀并不明顯,隨著水稻的生長,紋枯病會越加明顯,出現在水稻的葉鞘與葉片上,隨著情況的嚴重,出現癥狀的位置紛紛枯死,水稻失去支撐而倒樁。
其防治方法是:使用生物藥劑處理,消滅存在的菌核,即水稻收割結束后,在冬季深耕稻田,把菌核埋到地下,到了春季插種秧苗前,預先用水灌溉土地,使菌核浮出地表,撈出殘渣,降低紋枯病出現的概率。同時,也可以用藥物控制,按照每公頃的面積,把50%的退菌特粉劑變成1500倍的溶液,用霧狀向田地噴撒。
3 三化螟
三化螟是水稻生長面臨的害蟲之一,它具有老熟的的特點,幼蟲藏匿在稻樁內,一旦到了雨季,降水量增加,田地的濕度變大,給幼蟲的生長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三化螟的幼蟲生長,直接從水稻的稻樁的內部破壞,影響水稻生長。
其防治方法是:可以在田地投放三化螟的天敵,如黑卵蜂、青蛙等,黑卵蜂具有寄生性的特點,可以寄生在三化螟的體內,青蛙可以捕食三化螟,利用這些天敵消滅。同時,也可以用生物菌劑的方式消除,市面上可以買到的蘇云金桿菌系列,在孵卵時使用。
2 水稻病蟲害的農業防治技術
2.1 預測病蟲害的出現
現在,網絡技術已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技術分析人員可以利用科學技術,預測病蟲害可能出現的時間,了解災害預報,以此為基礎,把得到信息用網絡傳給種植人員,讓其采用相應的防治技術防治,減少病蟲害出現的概率。
2.2 注重病害區域的管理
病蟲害可能在水稻種植區的任意一個區域出現,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同時,也會出現不同類別的病蟲害。因此,為了預防病蟲害,要把田地劃分出不同的單元,以單元為單位防治,根據不同單元水稻的生長情況,采用合理的治理方案,達到消除病蟲害的目的。
2.3 科學選種
種植人員在種植前,需要選擇良種,即選擇可有效抵御病蟲害的侵襲的種子,或是培育出轉基因種子,為后續的病蟲害防治帶來便利。對此,要求種植人員根據種植的時間段,預測可能會出現哪些病蟲害,科學選擇種子,抑制病害的出現。
2.4 用物理方式防治病蟲害
用物理方式防治是用物理因子與設備預防,常用的技術是用人工的方式捕捉害蟲,拔出感染病蟲害的枯葉,正式播種前篩選種子,從眾多種子中剔除質量較差的種子,然后再對種子進行處理。
2.5 用化學方式防治病蟲害
化學防治是防治工作重要的一個環節,見效快,便于使用,但必須注意以下2點:在適當的時間施藥,不同的化學藥劑起到的作用不同,發揮作用的時間也有差異,所以,種植人員需要在恰當的時間,確定噴灑農藥的范圍,用恰當的比例稀釋;合理選擇藥物,種植人員需要根據水稻的生長階段及生長情況,選擇適合的化學藥劑。雖然化學藥劑可以消滅病蟲害,最好選擇危害較小或沒有危害的農藥,以減少農藥對作物的影響。
3 結語
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有很多種,要求種植人員根據病蟲害的類別,選擇相應的防治方式,同時,預測病蟲害的出現,注重病害區域的管理,科學選種,用物理與化學的方式防治。
參考文獻
[1]黃芳.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03):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