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
摘 要: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大數據的地位逐漸凸顯,在智慧城市規劃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大數據,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數據基礎。該文主要就大數據在智慧城市規劃之中的作用進行簡單的分析,就基于大數據應用的智慧城市規劃設計方法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大數據 智慧城市 城市規劃
中圖分類號:U4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5(c)-0028-02
智慧城市就是利用通信技術、信息技術手段,對城市運行核心系統關鍵信息進行感測、整合、分析,從而對城市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為城市居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從而有效地促進城市的和諧發展。而大數據時代為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發展提供了機遇,有效地增強了智慧城市研究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智慧城市規劃提供了更多新的思維及理念,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大數據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的意義
20世紀80年代,信息城市的概念開始出現,隨后逐漸演變為智能城市、數字城市以及現階段的智慧城市。2009年智慧城市愿景首次被提出,此后,智慧城市理念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傳播。歐洲、北美已經有上百座城市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隨著人類社會的迅速發展,未來城市的人口將不斷的增加,當前階段我國的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許多地區都出現了“城市病”問題,這種情況之下,為了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難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智慧城市是信息城市的高級形態,其中包括了四個層次,分別是制度、技術、經濟以及社會,就目前來說,我國的智慧城市發展主要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正在建設的試點城市也僅僅是圍繞城市市政、民生、政務、社區、交通等方面進行,強調智能管理,城市研究在智慧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被忽視。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的迅速,加上由于國家人口眾多,互聯網用戶人數明顯超過其他國家,數據規模自然也就非常大,ICT支撐下,城市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大數據使得ICT技術廣泛應用于城市的發展研究之中,非常符合當前階段智慧城市發展的需求,對于智慧城市的發展規劃建設管理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國的城鎮化正在向著新型城鎮化轉型,這一過程中會爆發大量的問題,比如城市社會空間割裂問題、城市公共服務問題等,隨著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以及智慧城市發展及推進,各種攝像頭、傳感器以及各種社會網絡普及度迅速提高,產生大量的數據源,這些數據信息能夠為城市問題的解決提供數據基礎。對于政府來說,這些互聯網中蘊含著大量的價值,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收集、整理、處理、分析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決策效率,更好地為城市的廣大民眾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可以有效地降低經濟社會運行成本,這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現階段,大數據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學術界、政府部門以及社會企業對于數據信息的價值認識更加地清晰,通過對海量的數據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夠為城市規劃提供新的思維理念及方案,這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非常重要。智慧城市建設并不是全盤否定原有的城市規劃建設的方法,而是利用一種新的理念及方法對原有的思維方式進行更新、優化,從而促進城市更好的發展。
傳統的城市規劃過程中,主要由政府部門先劃定一個總體的目標,下屬部門在此基礎上對不同層級區域進行空間布局,這個過程中忽視了社會企業、城市居民的活動對于城市的影響,往往會導致城市規劃方案與居民的生活實際不相符的情況,影響了城市的舒適度以及規劃方案的可行性。因此城市規劃設計要考慮到城市居民的需求問題,整合多個影響要素,將政府、居民與社會企業的需求整合起來。這就需要大數據給予技術支持,大數據分析技術支持下,城市規劃人員能夠對城市的近期建設工作以及社會上一些細微的領域進行探討,摒棄以往傳統的空間規劃方法,轉向動態的時空空間規劃,并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長期實時地對規劃效果進行評估,根據具體的變化情況提出優化的方法,更好地實現智慧城市的功能,為現代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優越的生活環境。
3 基于大數據應用的智慧城市規劃方法
3.1 整合大數據,構建一個智慧化多規協同體系
我國的城市發展主要是在多個部門規劃指導下進行的,受到各管理部門行政體制的影響,城市規劃工作出現規劃體系混亂、內容交叉、實施效率低等各種問題,對于城市的發展十分不利。尤其是在城鄉規劃、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方面存在非常明顯的問題,為了緩解城市規劃過程中土地規劃與城鄉規劃、社會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規劃之間的矛盾,各地區的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總體來說,實施效果都不夠理想。為了真正實現當前城市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要在多規協同的基礎上進行,將多種類型的政府數據以及規劃方法整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及通信技術構件一個綜合的政府規劃公共平臺,形成一個合理的城市規劃機制。智慧化的協同規劃體系構建時要以系統、業務、數據為抓手,找出各種規劃方案中需要統一解決的問題,并將其落實到城市空間建設之中。
想要在現有的行政體制、法律基礎上實現協同規劃的目的,需要利用大數據處理方法整合各部門的業務數據,明確各類規劃之間的區別以及聯系,比如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規劃主要的責任是定規劃目標,土地利用規劃及環境保護規劃主要是作用是定發展的規模,信息化發展規劃以及城鄉總體發展規劃的主要目的是定規劃的手段,最后投資、融資規劃則是定具體的實施方法,只有首先找出智慧城市規劃中急需協調的內容,才能夠建立起有針對性的業務協調體系。然后從路徑、思想等方面研究協調機制,明確數據信息即規劃關鍵內容,利用各種數據分析方法將各種可以協調的要素確定下來,建立一個協調系統,利用該系統對各類規劃體系及機制進行多方協調后,確定城市規劃建設在各個方面的主要空間控制點,最終建立起一個高效的協同規劃體系。
3.2 智慧城市空間規劃體系要以大數據分析為核心
空間規劃對于智慧城市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對空間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布局最終完成智慧城市發展目標。信息技術及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知識、技術、人才以及資金的時空交換速度明顯加快,空間及時間不再是阻礙信息共享、人們互動溝通的主要因素,流空間成為城市、區域、居民活動的重要載體。傳統的城市空間規劃體系主要以場所空間為研究對象,但未來這種規劃體系并不適應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因此,智慧城市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主要指導理念是大數據時代城市空間研究轉型理念,通過多規協同總體控制城市空間的發展,利用城市大數據以及各種數據分析方法,對城市的交通、產業、公共服務等承載空間進行智慧化的調整及布局。
城市的主體主要指的是政府、居民以及社會企業等,制定空間戰略時要以他們對城市空間的發展愿景輿情分析以及區域城市要素聯系的網絡分析為主要的側重點,對城市未來的空間發展方向進行確定。空間發展要重點構建社交網絡以及主題網站數據的空間評價指標體系,綜合分析城市各類空間的發展現狀,系統分析城市現狀空間發展中各種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而評價城市居民生活的宜居度。空間發展預測要以土地利用、主題網站等數據,對城市的用地規模變化情況、人口情況等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進而估測智慧城市未來的容量。
3.3 智慧城市規劃過程中要深入的挖掘城市特色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自然氣候條件、人文風俗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智慧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要以當地的特色資源以及人文背景為基礎,深入挖掘城市特色,增加智慧城市的特色化設計。比如,智慧產業規劃時,通過整合分析城市企業的經營數據,周邊城市的產業發展數據,了解區域產業主要的發展趨勢,未來可能的轉移方向以及政府決策對于產業發展的影響,最終結合城市已有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等優勢,確定一批新型的智慧型產業,比如智慧金融。除此之外,還需要建設一個綜合化管理平臺,對企業的整個生產管理環節進行監控,對消費者及原材料供應商的行為進行分析預測,為企業生產營銷決策奠定基礎,最終促進企業勞動生產效率的提升。智慧交通規劃時,首先需要對城市現有的交通網絡的空間安排有一個詳細的掌握,在此基礎上,以“便捷出行”為主要的出發點,利用社交網絡、交通監測數據等對綜合分析居民的出行數據,為城市交通干線的規劃及改建奠定基礎,同時設計一個城市居民智慧出行系統,解決當前城市交通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不良問題。
4 結語
信息技術及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為獲取城市主體活動以及城市空間的各種信息提供了技術支持,促進了數據密集型學科的興起,有效地促進了傳統的城市研究方法及理論的革新,目前已經有許多專家學者開始將大數據與城市規劃發展聯系起來,智慧城市規劃過程中,可以通過大數據采集分析各種城市數據信息,為政府決策提供信息基礎,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提高城市公共服務的效率,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宋晶晶.談大數據在智慧城市研究與規劃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6(23):21-22.
[2] 柴彥威,龍瀛,申悅.大數據在中國智慧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索[J].國際城市規劃,2014(6):9-11.
[3] 繆健輝.大數據在智慧城市研究與規劃中的應用實踐探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6(17):76-77.
[4] 陸科源.論大數據在智慧城市研究與規劃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6(2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