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摘 要:植保新技術的出現改革創新了植物保護工作,促使農業生產力得到提升,生態農業生產領域中廣泛運用“三誘一防”技術不僅農產品質量得到保證,還優化升級了農業結構,環境污染也可以得到顯著控制。
關鍵詞:農業植物;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019
生態農業將經濟學、生態學等原理利用起來,借助高新科技成果、管理手段、傳統管理經驗的運用,形成一種新型生產模式,具有較高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采取科學的技術方法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豐富生態經營模式,還可以促使社會需求得到滿足;生態平衡、生態保護等目的也可以得到實現。
1 “三誘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
1.1 頻振式殺蟲燈
這種殺蟲方式主要是害蟲被大規模吸引到一個位置后,進行集中誘殺,以達到吸引和聚集害蟲的目的。這是一種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也不會對人或牲畜帶來傷害。借助光、色、味、波等害蟲所喜歡的方式,主要針對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害蟲進行捕殺,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以蔬菜田棉鈴蟲為例,在使用了殺蟲燈之后而沒有放置殺蟲燈的區域則落卵數量為12粒/百粒,這種殺蟲燈的捕殺效果是非常顯著的,統計總數量為77%田間的蟲卵數量,這種殺蟲燈得到了明顯減少,在放置殺蟲燈的區域落卵的數量為28顆/百株,能夠通過合理調整距離減少害蟲總數量,達到大量殺蟲。如果采用化學防治,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農產品帶來負面影響。
1.2 黃板
黃板誘殺利用了害蟲的趨黃性,在蔬菜地、果園及茶園中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的優勢是成本低。主要針對對黃色敏感的害蟲使用,具有良好的可控制性,是達到集體誘殺的一種物理殺蟲方法,其使用范圍廣,可以放置于田間,主要以東西方向為主固定成棋盤分布的形狀,使用竹竿或細木棍支撐其黃板,使用黃板的關鍵在于方法,效果非常顯著。以蘋果園為例,時間選擇在果樹開花之前,只要位置及方向控制準確,使用大約16.5cm×25cm的黃板,在布置了黃板之后會發現有明顯的殺蟲效果,可以一直持續放置到6月下旬。
1.3 性誘劑
這個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將性成熟混合液施放在田間。原理就是通過釋放性信息吸引大量的成蟲過來,干擾雌性昆蟲與雄性昆蟲交配,達到混淆成蟲交配,減少受精卵數量的目的。這種方法的優勢是造價低、操作便捷、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生態性。要選擇害蟲性成熟期間進行,以降低幼蟲出現的概率,達到減少蟲害的目的。此方法能夠很好地控制害蟲數量,同時對周圍環境及植物都不會造成污染。當蟲害爆發時的面積大時,采用農藥防治的總體費用非常大,每年主要進行3次投放,主要的防治對象包括小菜蛾、煙青蟲、斜紋夜蛾等,而使用這種方法控制難度大。
2 防蟲網阻隔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
阻隔技術的物理殺蟲效果同樣十分明顯,其減少害蟲對農作物的損害,達到降低蟲害的目的,還能夠對小環境溫度進行調節,非常適合我國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的發展理念,在實際的農業生產中使用防蟲網阻隔害蟲進入種植區域,這種技術除了可以降低害蟲數量,控制炭疽病及軟腐病的發生。一般會采用22目防蟲網,有時需要采用30目的防蟲網,如小白菜種植。但如果是針對煙粉虱這種害蟲,引入防蟲網阻隔技術之后提高了產量,增加了經濟收益,使現階段白菜種植中, 害蟲侵蝕白菜的情況明顯減少,是效果最好的害蟲防治技術。
3 其他植物保護新技術的運用
隨著生態農業的蓬勃發展,其他植物保護新技術也開始被廣泛應用。實際上,在實施植物保護過程中,各種植物保護技術也在不斷創新進步,綜合物理、化學、生物、生態等多種手段,各種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不能單一依靠某一項防治技術,要想提高植物保護防治效果,必須綜合運用。宣傳教育植物保護工作打好基礎。各地可以考慮建立病蟲害測報系統和監測點,建立植物保護工作隊,以提供專業服務,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各地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植物保護預防工作做好。向農民普及相關技術,建立健全科學防治體系。
4 結語
植物保護技術適應了生態農業的發展要求。在新時期的時代背景下,要加強對植物保護技術的研究。根據各地生態農業開展的實際情況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邁向一個新高度,科學合理地運用植物保護技術。
參考文獻
[1]韋彩紅.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 2014(24):79.
[2]韓松炎,劉曉野,王旭.淺談植物保護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運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4(12):74.
[3]鄧萬里.生態農業鋪就綠色致富路——水城縣獼猴桃產業園發展側記[J].當代貴州,2015,8(19):55-57.
[4]楊興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強力推進綠色發展[J].當代貴州,2016,7(05):99-101.
[5]王麗.植物保護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運用研究[J].當代農業, 2016,8(3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