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水稻高產創建過程中,應該增加一定的無機肥和有機肥,并輔之以一定的氮、磷、鉀肥等,保證水稻穩產、高產。通常情況下,對水稻施肥的過程進行量化管理,不但可以保證水稻高產、優質,而且能夠提高水稻相關種植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一般來講,綜合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成果和水稻良種配套技術措施,能夠實現對水稻良種增產潛力的充分挖掘,從而保證水稻種植增產與增收。對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對水稻高產創建過程中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以此為大面積水稻配方施肥技術的實踐與應用推廣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水稻;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應用
中圖分類號:S14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039
水稻高產創建主要是指結合現有的高產栽培產量技術及水稻的品種特性和當地的實際栽培環境,使水稻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在各個不同環節最大限度地受技術條件及其他相關科學調配技術的影響,從而保證其產量不斷提升。一般而言,水稻通過高產創建可使其實際的產量在原有產量基礎上提升10%~15%,與此同時保證了水稻品種的高質量,而且栽培過程中所施加的肥料不會對人和環境造成損害。實踐證明,在水稻高產創建過程,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可以節約一定的技術成本,確保水稻在穩產、增產的前提下,有效減少其對生態環境及人體的損害。
1 水稻高產創建中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概況分析
所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主要是指充分結合水稻作物的施肥規律及施肥效應、土壤的實際特性等,對水稻農作物合理施加有機肥及無機肥。這種科學的施肥技術必須以不同肥料的田間測試及土壤測試為基本的技術前提,然后對農作物所需要的氮肥、磷肥和鉀肥等物質元素的施加劑量和施加周期、施加范圍進行科學分析測試。所以,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應用操作過程中不難看出,其主要的技術核心就是對土壤的需肥及供肥技術關系進行充分協調,從而結合測試數據結果對土壤進行合理施肥,保證水稻養分充足,為農作物的良好生長創造有利的人為條件。通過測土配方技術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斷提高有機肥及無機肥的綜合利用率,全面提升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以此節省農作物栽培的技術成本。
在具體的技術實施過程中,主要經過測土及配方和配肥、供應、施肥等幾個不同的技術操作環節。在測土配方操作的首要環節,需通過田間試驗進一步科學確定施肥的最佳時機及施肥的科學方式和施肥量,而施肥之前必須要對水稻生長的土壤條件進行測試,從而為施肥量的確定提供參考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的技術操作核心,是對水稻所需肥料進行科學配方,通過對配方及施肥量進行科學校正,能夠為肥料的批量化生產及大面的水稻種植奠定科學的基礎。配方測試之后,還要對配方進行加工生產,從而使施肥技術真正落實到水稻種植的田間。還要經過技術的推廣與普及,當測土配方技術試驗成功之后,就需要進行大量的推廣與運用,通過大力的宣傳與教育,從而提升農戶的科學種植意識。除此之外,還應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施的效益進行評價,針對測土配方技術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先進經驗進行科學、全面的總結,從而為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以及技術的完善奠定基礎。
2 水稻高產創建中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實際應用分析
2.1 水稻高產創建中科學施用有機肥
一般而言,有機肥主要是指含有K及N、P、Mg、Na、S等不同化學元素的廢料。在水稻高產創建過程中,利用有機肥的主要作用是有效改善水稻生長土壤的具體特性,并加強土壤的通氣能力,有效地為水稻生長過程提供其所需要的營養養分。在水稻栽培過程中,大部分的生長養分主要通過土壤的有機質進行礦化分析提供,但土壤在礦化過程中,所分解出來的養分會被土壤吸附,從而會破壞土壤原有的物理結構,同時使地力不斷降低。但是,通過施加一定量的有機肥,能夠為水稻土壤補充一定的營養養分,維持地力養分的平衡。所以,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施過程中,水稻土壤的有機質年礦化實際消耗量可以通過水稻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及水稻土壤的實際質量,還有土壤有機質的年礦化率三者之間的乘積而得到,而土壤的有機肥施加量可以結合土壤的有機質年礦化實際消耗量的計算結果得出。所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通過消耗有機質不斷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肥含量,可以提高土壤的地力[1]。
2.2 水稻高產創建中科學確定施肥配方
2.2.1 需要對土壤的廢料施加時間進行確定
結合水稻對氮肥、鉀肥和磷肥等有機肥料的吸收情況,確定水稻的肥料施加時間。從中可以發現水稻在幼穗生長期及分蘗盛期對N的吸收量最多。因此,在這2個生長時期,對水稻施加穗肥和分蘗肥能夠不斷提升水稻的單產及水稻的質量。而通過觀察記錄發現,水稻在分蘗盛期及移栽返青期,對N的吸收量開始不斷減少。因此,在這一生長階段之前,施加一定量的氮肥能夠促進水稻的發育與生長。除此之外,水稻在分蘗盛期到分蘗結束及孕穗這一關鍵生長階段,其所吸收的K的含量占據了所有有機肥總量的90%左右。所以,在水稻生長的出穂期要科學施加一定量的鉀肥,從而促進其拔節和快速成熟。
2.2.2 需要科學確定施肥量
除了了解水稻在不同生長階段所需要的具體肥料之外,還要進一步弄清水稻在不同時段的具體施肥量。主要結合土壤的養分及水稻的營養物質吸收量等因素,綜合確定水稻肥料的施加量和施加范圍。由于在實際栽培過程中,水稻的生長會受到具體環境及栽培技術的影響,所以一般而言,每生產100kg的稻粒及雜交稻所需要的實際養分存在巨大差異。本文以粳稻為例,在這種類型的稻谷栽培過程中,在一般栽培技術條件下,N、K2O及P2O5實際所需的具體養分分別為1.34~2.00kg和0.29~0.43kg,而這種品種的稻谷對N、P和K的實際綜合利用率分別為20%、50%和28%,但是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之后,這種品種的稻谷對N、P、K的實際綜合利用率分別可達到 28%~40%和20%及45%[2]。
2.3 水稻高產創建中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應用實施
本文對上述水稻高產創建過程中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實際應用技術流程進行了詳細分析,所以在具體應用與實施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科學采集栽培水稻的土壤,結合土壤種植的實際類型科學確定示范區域中的具體土壤類型。按照一般的技術要求標準,百畝方及千畝片、萬畝區的實際取土單元分別為1.33hm2和6.67hm2和13.33hm2,需要選取兩個不同的土樣進行科學試驗分析,然后結合土樣的不同分區結果,對栽培水稻的土壤酸堿值進行測試分析。在此分析過程中,需要科學利用計算機模擬軟件對土壤的具體施肥配方進行確定。除此之外,還要在水稻生長過程中綜合利用水稻的旱育、蟲害防治等配套栽培技術記錄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不斷調整與完善,在保證有機肥料施加量劑足夠的前提下,結合水稻苗種的實際生長情況,對氮肥、鉀肥及磷肥等有機肥料的劑量進行增補、縮減,保證水稻生長過程中的養分充足。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完成后,相關技術人員還需要對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驗證分析,以保證水稻高產創建過程中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與科學性,從而不斷提升新型水稻種植的產量與質量,以有效緩解我國現階段的糧食生產與供應壓力。
3 結束語
在水稻高產創建過程中,運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主要是充分將有機肥和無機肥更好地融合。與此同時,采用減前增后的技術方式進一步延緩水稻生長過程中的根葉早衰現象。在栽培養護過程中,技術人員主要通過光合產物的累積及后期光合強度的累積不斷提升水稻單產;分別經過3個不同的時期進行養護,在早期,主要不斷促進分蘗的及早夠苗及早生快發;在中期,為了確保分蘗的過快生長需要不斷減少無效分蘗數量;而在生長后期,則主要通過養根保葉促進灌漿。總之,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到水稻高產創建過程中,能夠合理調配水稻高產過程中的養分,實現水稻的穩產、高產、優質,為我國糧食增產增收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文,鄧傳友,羅祿生.測土配方施肥在水稻高產創建中的應用[J].作物研究,2014(07):851-852.
[2]馬如兵.水稻高產創建中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應用效果[J].農技服務,2016(02):108.
作者簡介:李丹(1970-),女,江蘇東海人,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