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番茄又名西紅柿,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蔬菜。番茄產自南美洲,隨著科技發展在中國廣泛種植,由于營養價值高,果實成熟后會產生一種抗癌成分,被人們廣泛食用。番茄的栽培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由露天轉到無土栽培和溫室大棚等栽培模式。
關鍵詞:番茄;栽培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097
番茄營養豐富,種植技術簡單,隨著社會發展深受人們喜愛。本地區在農業科技發展的支撐下引進和更新了番茄品種,使番茄產量大幅度提高,增加了種植戶的收入,促進了農業發展。本文主要介紹番茄的露天栽培技術和無土栽培技術,以為廣大番茄種植戶提供參考。
1 番茄露天栽培技術
露天栽培技術是一種比較傳統的番茄栽培技術,主要是依據種植地區的環境特點和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時間種植番茄,這種種植技術對環境依賴性比較大。我國各地區條件差異比較大,所以番茄的種植時間及收獲時間都有所不同。南方地區寒冷天氣少,一般可以1a種植2次,北方地區寒冷時間長,一般1a種植1次。對于缺水的地區,可以采取滴灌的方式進行澆灌,這種方式可以使水分利用率提高50%。露天種植適用性比較廣,成本低,但是由于受環境和氣候限制利潤也有限,屬于最初級番茄栽培方式。
2 現代化番茄栽培技術
無土栽培技術,無土栽培技術是科技發展研究出來的比較流行的一種栽培技術,這種技術可以使番茄種植擺脫環境因素的限制。無土栽培主要是通過技術手段將番茄種植采取無土壤的種植方式。無土栽培因為番茄不生長在土壤中,所以可以避免傳統露天種植的土壤鹽漬及連年耕作問題。目前的無土栽培主要分水培和基質培2種,我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用的比較多是基質栽培技術;水培技術,水培技術主要是將番茄種子浸泡在一定比例的營養液中,營養液中含有番茄生長所必須的鉀、磷等元素,番茄在生長過程中不接觸土壤,所需營養成分都從營養液中吸取。目前的水培技術主要采用的是浮板筆管等,在使用營養液時要注意營養液的濃度、溫度和含氧量等。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含氧量,因為營養液的濃度越深會導致氧氣越少,會影響番茄的正常健康生長。需要根據番茄的實際生長情況調整營養液的深度,以為番茄的根系生長提供充足適宜的條件。浮板筆管栽培技術的研發主要彌補薄膜栽培出現的根系生長不穩定及缺氧的情況,它解決了水培技術中工營養液供給與根系氧氣濃度之間的矛盾,使水培技術得到進一步完善;基質栽培技術,基質栽培技術主要是將番茄的根系固定在含有充足營養的基質中,基質可以為番茄生長提供充足養分。基質栽培一般有2種,基質袋培;有機基質栽培。基質袋栽培主要是利用草碳、蛙石和珍珠巖按照3:1:1的比例配置,為了節省成本,在實際生產中可以用菇渣代替草碳。實際栽培時要根據基質袋的大小來確定番茄種植的數量,灌溉時要采用滴灌方法。為了避免水分太多都積在基質袋底部侵蝕番茄根系,所以需要在基質袋下面開幾個小孔,幫助基質袋排除多余的水分。有機基質栽培主要是利用肥料和有機質混合成一定比例的適合番茄生長的有機基質來種植番茄,這種方法種植的番茄比較綠色環保。目前用于制造有機質的材料主要有麥秸、玉米秸、菇渣等,有機肥料主要選用高溫消毒的雞糞,化學肥料主要選擇無硝酸離子的肥料,一般情況下化學肥料用量比較少,化學肥料的作用主要是調節番茄果實中的硝酸鹽和有機肥的成分;設施栽培技術,設施栽培的特點是可以對番茄的生長需求隨時調整溫度及環境以適應番茄生長。這種栽培方式可以使番茄沖破季節限制,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都可以連續種植,使番茄可以全年生產,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但是這種種植方法要求盡量在種植時選取耐弱光和高溫高溫度的品種;大棚栽培技術,大棚栽培技術一般選擇適合番茄生長的壤土,同時土壤的酸性適宜在6.3左右,溫度大概11~34℃左右。正常是大棚溫度上午在25℃左右,下午在23℃左右,傍晚關大棚,晚間溫度在16℃左右,白天和晚上的溫度差控制在12℃以內,以免番茄生長過程中忽冷忽熱,對生長不利。對于光照要求一般每天保持8h左右,可適當增加CO2含量以促進光合作用,但是CO2含量不能超過0.1%,以免番茄中毒。當冬季種植番茄光照不足時可以人工補充CO2,以促進番茄正常生長。大棚內的相對溫度在保持在85%左右,這樣能保證番茄每天都可以吸收足夠的水分促進自身生長。由于番茄在生長過程中對鉀的需求量最大,對磷和鎂稍少,所以要適時根據番茄生長階段,結合土壤情況配置不同的肥料,以供給番茄生長所需要的鉀元素等營養元素。
3 結語
露天番茄種植容易受環境和氣候因素影響;設施栽培技術對番茄品種要求比較高,只有無土栽培技術優點比較明顯,但無土栽培技術的成本比較高,建設時投入的資金成本比較大,所以各種植戶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環境條件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番茄種植技術,使番茄種植達到利益最大化。
作者簡介:郭立紅(1965-),本科,公主嶺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