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蓉
摘 要:當前,肉牛養殖技術逐漸朝向規模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人們對該技術重視度也日漸提高。本文結合實際養殖背景,對現代肉牛養殖生產綜合配套技術進行全面推廣及應用,實現區域養殖業發展。
關鍵詞:肉牛;養殖;綜合配套
中圖分類號:S8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117
牛肉需求量的增加,使肉牛養殖行業發展態勢良好。但因部分企業效益較差,對該行業產生了嚴重制約。主要原因是,其仍然沿用傳統養殖技術,飼養成本高,生產率低,難以實現最佳社會及經濟效益。后經技術研發,使該行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 牛舍設計技術
肉牛個體生長及肥育效果受牛舍結構類型及外部環境影響。倘若牛舍設計不科學,溫濕度及通風條件未達標,會增加飼養成本,使肉牛生長緩慢,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產生各種疾病,從而影響牛肉產量及品質。依據現代化養牛場總體規劃,設計牛舍,使其具備較好的通風、透光性,確保生產過程更加簡便。經科學設計,能夠削弱舍內環境因子對牛產生的不良影響,使養殖過程更加健康,實現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通常情況下,每棟牛舍存欄數量為500頭,雙列式半開放,跨度以10~12m為宜,冬暖夏涼,以機械化飼養為主。
2 日糧前置預消化處理技術
參考飼養階段、季節、膘情、飼養目的等各指標,對牛的日糧進行科學配置,精料飼喂過多,會使成本增加,且出現代謝性疾病。倘若草料很硬,需經軟化處理,并對精料和粗料進行合理搭配。將原料前置預消化處理技術應用到該過程中,使牛的采食量增加,對各類飼料進行充分利用,以免出現浪費情況。該技術使飼料在瘤胃中的消化時間延長。混合日糧配制需考量的指標比較多,包括氣候特點、原料種類和溫濕度等。將發酵劑添加到混合日糧中,經發酵,使飼料得到軟化,并產生小分子營養物質,提升日糧品質。
3 抗應激技術
當前,秉承的是現代化、規模化和集約化肉牛養殖模式。各類應激因素很容易在肉牛生長發育時,對其產生影響,使肉牛體內生理平衡遭到破壞。肉牛多通過應激反應,對環境及飼養中的不利影響予以克服,維護體內平衡。適度應激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及環境適應性。肉牛雖能夠適應外界環境,且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但倘若應激原強度或持續時間超出牛的生理耐受力,很容易出現機體功能障礙,出現各類不良癥狀,甚至猝死。
長途運輸、天氣炎熱、性成熟等,都會使牛產生應激反應。日常生產過程中,可使用抗應激添加劑。其由電解質、免疫增強劑、微量元素、電解多維等多種元素構成。為免肉牛運輸過程中,出現應激情況,可在運輸之前2~3d,注射或口服維生素VA25-100IU,控制飼料及飲水量。也可應用中草藥,使牛快速適應應激反應,充分吸收營養物質,增強免疫力。
4 預防青貯料二次發酵技術
規模化肉牛養殖過程中,多用青貯飼料。該類飼料含糖量在3%以上,含水量為60%~75%。將青貯飼料壓碎、壓實、密封。使用過程中,霉菌會對青貯飼料產生污染,倘若將該類飼料丟棄,很容易產生浪費;如果不丟棄,會使牛出現中毒或拉稀癥狀。在該過程中,對預防二次發酵技術進行科學使用,將添加劑噴灑在解封青貯料表面,遏制霉菌產生,并分解原料中的纖維或半纖維成分,使其富含糖類、氨基酸、維生素,達到良好的消化吸收效果,增加肉牛采食量,實現最優生產效益。
5 疫病防控技術
肉牛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多因長途運輸所致。日常飼養中,會有酸中毒、代謝性口蹄疫等。依據養殖場外部環境及飼養要求,對肉牛進行科學飼喂,便能夠很好的控制疾病。嚴格管理及控制運輸過程,注重營養搭配,也能夠規避各類不良影響。通過疫苗接種,預防口蹄疫。因其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發病過程不具備規律性,因而,其防控難度增加。具體實施方法如下:依據牛群健康情況及疫病發生規律,制定針對性免疫程序,使免疫接種工作更具有效性;將疾病流行和抗體水平作為主要參考指標,實施接種計劃制定工作;按照既定計劃和要求,實施接種和監測工作。近年來,將三聯苗預防接種和緊急接種方式同步應用,以達到良好的疫病防控效果。肉牛群保健系統構建也屬該項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對肉牛養殖工作極為有利[1]。
6 結語
將綜合配套技術應用到肉牛養殖生產過程中,有助于實現技術集成,使飼養過程更加科學、合理,具備現代化特征,降低疫病發生率,為肉牛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生長環境。傳統觀念的制約,使肉牛養殖中,綜合配套技術并未得到全面普及和應用,部分地區在該領域仍存在滯后性,應注重技術革新,加大生產研究力度,增強肉牛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馮狗維.肉牛育肥生產綜合配套技術[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0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