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婷
摘 要:隨著社會工業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大規模擴張,我國社會工業生產的發展進程也在不斷推進。為更好地保護當今社會的自然生態環境,植樹造林就成為了林業相關工作人員的重點研究課題。本文在結合當今林業資源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詳細介紹植樹造林技術的應用及養護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相關工作人員更好地認識植樹造林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植樹造林;養護辦法;工作質量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156
隨著社會公眾成員自身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斷完善和提升,盡可能追求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和平化發展,越來越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工作開展的終極戰略目標。植樹造林是生態保護工作開展的內容中最為主要和關鍵的工作環節,植樹造林技術應用的水平、對于樹木養護技巧的應用水平,能夠直接影響到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進程,是社會發展建設的重要步驟之一。
1 我國森林樹木種植養護的發展現狀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森林資源占地面積較廣。但由于受到國家各個地區地形地勢分布不均衡的地理現狀的影響,在我國當今社會的發展階段之中,各個地區之間森林資源的分布數量及覆蓋范圍也各不相同。據林業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的抽樣調查數據信息統計結果顯示,截止到2016年年終,我國全國范圍內存活的森林樹種高達2000種以上。其中,屬于優良森林樹種的大約500種,被相關技術種植研究人員新發現的森林樹種大約200種。
由于國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仍舊存在沒有真正認識到植樹造林工作開展重要性的情況,導致在我國目前森林資源種植及養護工作開展的具體過程之中出現了大量的問題。大部分地區森林資源種植養護工作開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較為薄弱,人民政府對于森林資源種植養護工作的開展沒能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相關技術工作人員仍然固守傳統植樹造林技術的養護方式,種植養護的工作效率嚴重低下。
2 現代化植樹造林技術和養護方法的研究
2.1 播種植樹造林
播種植樹造林的森林資源種植方式,是我國當今社會植樹造林技術應用方式之中應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傳統種植手段。相關技術人員在通過應用播種植樹造林方式進行森林資源的種植和栽培時,只需要將樹木種植的樹種投放到種植區域內,不需要添加使用其他的種植養護技術,只憑借樹種自然生長。這種較為傳統的森林資源種植方式,相比其他的種植方法有著經濟種植成本支出水平較低、種植技術的科技含量投入較少等固有的應用優勢。但與之相對應的,受到種植地區內氣候及地理地勢自然條件的影響,森林資源種植的產量及樹木種植的效率和質量也較為低下。較為傳統和原始的播種植樹造林技術,更適合結合應用在生長成活率較高、種植環境要求水平較低的樹木種植工作之中。
2.2 森林資源的造林栽植
森林資源的造林栽植方式,是在當今社會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種植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升的帶動和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的種植技術。將機械化的現代種植技術應用設備結合應用到森林資源的造林栽植過程之中,也是森林資源保護事業發展進程不斷推進的結果。需要相關種植技術工作人員尤為注意的是,采用造林栽植的方式種植森林樹種時,應當將樹種種植的栽植坑挖掘成統一的種植規格。在一般情況下,森林樹種種植坑的長和寬應當保持在45~65cm之間,深度控制在35~55cm之間。每一個森林樹種種植栽培坑之間相距的距離,應當盡可能保持在130~180cm之間。在此基礎之上,每667m2森林樹木種植田種植樹苗的數量,應當控制在160株左右。只有相關技術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規格標準開展種植活動,才能實現造林栽植質量的全面提升。
2.3 森林資源的養護
森林資源養護工作的開展,是森林樹種種植的輔助性工作手段,但也對森林樹種種植質量的高低有著直接和顯著的影響。在我國目前森林資源種植事業的發展階段,相關技術工作人員通常采用的森林資源養護方式主要有幼苗撫育、封山育林及林業基地建設等。工作人員要針對森林資源樹苗種植生長階段的不同,選取不同的種植養護方法。幼苗撫育和封山育林種植的養護方式,更適用于種植生長初期幼苗的養護。當幼年樹苗生長成形以后,技術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建設林業養護基地的方式,盡可能提升森林樹木種植資源養護工作的技術應用水平。
3 結論
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是我國工業化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成員整體精神文明追求水平不斷提升的彰顯和體現。負責樹木種植及養護工作的相關技術人員,要在全面掌握和結合當今社會我國森林樹木自然資源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種植養護措施。只有在順應時代變化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才能實現植樹造林技術應用水平的不斷完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