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的采伐方式,對森林植被及林下土壤養分的影響也不同。本文以當前不同采伐經營方式對地的作用為基礎,分別對間伐、皆伐這2種方式對人工落葉松林下植被產生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
關鍵詞:落葉松;采伐方式;林下變化
中圖分類號:S791.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168
引言
落葉松(本文指人工長白落葉松和日本落葉松)是東北地區比較典型的一種造林樹種,并且在林木生產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不同的采伐經營方式會影響到落葉松林下植被土壤、養分,使其產生變化。部分專家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具體的影響結果與方式,下文將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
1 資料來源及方法
本研究將定位研究法作為基礎,對落葉松固定樣地的土壤、植被及各種樹木的生長情況進行調查。按照國際分析方法中的相關內容收集資料,嚴格按照植被調查的方法來調查不同地區、不同植被數量及不同蓋度生物量。
2 結果分析
2.1 間伐
采用間伐的方式對落葉松進行采伐,可以有效改善落葉松的林分環境,還能提升保留木的培育度,完成培育目標。通過間伐的方式對林分進行處理,可以增加林內光照,讓灌木與各種草本植物更好地生長、發育,增加土地肥力。利用調整林下植被的方式來優化林地土壤,提升林地土壤的肥力,起到促進林分經營的效果。進行間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進保留木正常生長,提升林木總體產量。確定間伐技術指標體系,并且還要保證保留木生長質量可以達到標準,提升單位林木產量。
隨著樹木的不斷生長,林分郁閉度會逐漸增加,而間伐會導致林下植被數量有所提升。如果間伐強度過高,林木的密度會變小,樹木產生的各種凋落物數量也會減少。如果樹木達到一定密度,郁閉度在0.9以上,可以通過間伐的方式來伐出一部分林木。促進林下植被會加快生長,土壤有機質含量會明顯增加。對于一些間伐強度較大或較小的林分,間伐之后要對其未來5a內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土壤各個層次之間飽含的有機質有所增加。所以,可以通過間伐增加林下植被的總量來提升土壤肥力。
2.2 皆伐
落葉松在進行皆伐之后,最好要在當年或第2年進行人工更新,因為這時的采伐跡地、植被的種群和生長環境被破壞,需要進行適當的整地,更新造林恢復植被,這里人們以造林樹種仍為長白落葉松進行分析。在皆伐之后,林地上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會逐漸入侵,一般需要3a左右的時間能恢復植被的正常發育。采伐以后幾年,地表各種植被的種類、蓋度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林內一些干物質也會腐爛分解,將釋放出一些營養元素,會明顯提升土地肥力。但是因為觀測的時間比較短,目前很難看出土壤所發生的變化。可以將固定樣地先保存下來,并對其進行后續觀察。林地上更新樹木一般都是經過緩苗階段,特別是第1年,生長較為緩慢,跡地上的植被的生長要明顯快于更新苗木,植被數量會不斷增加。由于立地條件不同,采伐跡地的植被生長數量和高度會有所不同,一般第1年通常都可以生長10cm以上,有的甚至達到50cm。隨著造林年限的不斷增加,相關數據也會有所提升。造林第2年,落葉松全高可以達到60~100cm,與草本植被基本相當。進入采伐跡地時,會發現落葉松從空間的層面去看,植被對樹種生長的影響已經不明顯。造林第3年,樹種的高度會達到120~180cm。跡地上的各種草本植物平均高度普遍沒有超過80cm,雖然在此時會有一些草本植物高度超出落葉松,但是并不會對落葉松產生本質性影響。這時草本植物雖然對落葉松幼樹影響較小,但有些灌木生長旺盛,比草本植物生長快和高,對落葉松幼樹影響更大,應當及時進行撫育清除。
在對落葉松進行皆伐之后,各種雜草、灌木會在短時間內浸入到跡地當中。在幼樹尚未郁閉之前,因為這些雜草灌木覆蓋幼樹,為了避免出現土壤水分流失,保持土壤物理性質以及土壤的含水量。要通過撫育除草、除灌等方式來減少對樹木生長的影響,保證更新落葉松順利成林。
3 結束語
上文通過對比的形式,闡述了落葉松不同采伐方式對林下變化的影響,落葉松應以間伐為主,培育以落葉松為主的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減小人為影響,避免水土流失。
參考文獻
[1]薛偉,耿志偉.基于可拓層次分析法的興安落葉松人工林采伐跡地火險等級評價研究[J]. 西部林業科學,2014(04):49-53.
[2]耿志偉,張德新,薛偉.基于有限元熱分析的長白落葉松人工林采伐跡地地表溫度的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4(03):16-21.
[3]薛偉,王悅,張德新.基于BP神經網絡的長白落葉松人工林采伐跡地火災危險等級評價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3(03):11-14.
作者簡介:于傳家(1967-),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調查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