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鳳+閔貝貝
摘 要:正陽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農業人口占全縣人口90%以上,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氣候條件復雜多變,旱、澇、風、寒潮等災害頻發。本文針對2017年2月21日正陽縣寒潮暴雪天氣對小麥生產的影響進行評估和分析。
關鍵詞:低溫寒潮;凍害;麥田管理
中圖分類號:S512.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201
引言
寒潮是大規模的冷空氣活動,寒潮侵襲時,天氣發生劇烈變化,寒潮天氣對農業的影響最大,寒潮冷空氣帶來的降溫可以達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過農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作物發生霜凍害或者凍害。隨著近些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寒潮降溫對農作物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特別是對冬小麥的生長造成一定危害,甚至是凍害。因此,熟悉和掌握凍害麥田管理的措施和方法,積極采取防御對策,對小麥穩產高產有一定的作用對于氣象業務工作人員來說極為必要。
1 前期天氣實況及相關氣象要素分析
正陽縣2017年2月19日天氣晴好,上午有大風,最高氣溫20.4℃;20日夜里出現小雨;21日上午轉雨夾雪,11:10轉為雪,最高氣溫降至6.4℃,最低氣溫-1.4℃;22日最高氣溫5.2℃,最低氣溫降至-2.5℃,夜間雪停止,有積雪和結冰。據觀測,19—21日48h內正陽縣最低氣溫下降11.4℃,最低氣溫降至-1.4℃,達到寒潮藍色預警標準。此次寒潮暴雪天氣過程降雪量27.1mm,積雪3cm,<0℃持續19h,-1~3℃持續12h,凍害等級評估2級,對正陽縣小麥生長有一定影響,但如果加強凍害麥田科學管理,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2 前期小麥的生長狀況
根據13—19日EOS/MODIS衛星資料分析,全縣一類苗比例78.0%(約6.6萬hm2),二類苗18.8%(約1.6萬hm2),三類苗0.4%(約340hm2),旺長苗2.8%(約0.24萬hm2)。
3 小麥的凍害指標及凍害評估
參照正陽縣小麥低溫凍害研究成果歸納的小麥早春凍害氣象指標,依據當前小麥長勢,結合本次過程降溫數據信息,分析得出:本次強降溫、雨雪天氣對小麥造成的凍害以輕度為主,主要表現部分葉片受凍,因此對正陽縣小麥后期長勢和年景影響有限。時間較早,大部分小麥處于返青到起身期,自身耐寒能力較強,不易受嚴重凍害;小麥自身調節強,2016年冬偏暖,小麥未停止生長,分蘗多、群體大,遠超過小麥成穗需要,部分株莖死亡不至于降低小麥成穗數。因此只要中后期麥田管理落實到位,小麥產量不會受明顯影響。
4 小麥凍害的防御及管理
4.1 科學追肥,補充養分
及時追施氮素化肥,促進小分蘗迅速生長。主莖和大分蘗已凍死麥田,田間解凍后追施尿素,要求開溝施入,缺墑麥田對水施用。
4.2 及時中耕,提高地溫
一般受凍麥田僅葉片凍枯,無死蘗現象,早春應及早劃鋤,提高地溫,促進麥苗返青;起身期追肥澆水,提高分蘗成穗率。
4.3 加強田間綜合管理,控旺苗促弱苗,安全越冬。
對已呈旺長趨勢的麥田,噴施植物生長延緩劑,有效延緩麥苗生長。用有機肥、泥雜肥、粉碎作物秸稈覆蓋,有保暖、防凍、保苗安全越冬效果。對于晚播小弱苗、獨腳苗、漬害苗、藥害苗、底肥不足麥田,冬前追肥,促進小麥生根、長蘗,有利于苗情轉化。
4.4 加強病蟲監測,預防病蟲害
麥苗受凍后抵抗力降低,易感染病蟲害,尤其是紋枯病、白粉病和葉枯病,要切實加強病蟲測報,及時開展防治,防止大面積發生。
5 結論
小麥是正陽縣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健康生長對正陽縣經濟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有很大影響。因此在種植小麥過程中,要盡量防范影響小麥種植的不利因素,做好應對寒潮和極端天氣準備,避免麥田凍害,減少冬小麥種植死亡率,提高冬小麥產量,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和經濟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王林中.冬小麥畸形苗的綜合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2009(12).
[2]王玉堂.小麥冬季巧管理[J],北京農業,2009(12).
作者簡介:江鳳(1985-),女,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人,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綜合氣象業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