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霞
摘 要:近年來,中寧縣水務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的方針,以改水環境質量為根本出發點,加強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全面落實水環境保護任務。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TU984.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211
1 科學管理,保障地下水資源合理利用
中寧縣水務局爭取國家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先后完成了多項相關水源地保護和地下水污染治理項目。委托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編制《中寧縣水資源承載力評報價告》。通過對水資源承載能力的研究,可以了解在一定區域內,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出水資源支持經濟發展與人口發展的最大承載能力,為中寧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的水資源保障;實施了中寧縣地下水勘察工程。通過對現有水源地進行調查,評價城市供水安全性,設立地下水資源保護禁采區、限采區和可開采區,同時可以科學合理確定后備水源地,分質供水水源地,對水源地數量、質量、資源潛力和應急能力進行評價,提出合理開發利用方案,實現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可靠的用水保障;實施了地下水資源信息平臺建設項目。通過建立GPRS網絡遠程遠程傳輸,對用水戶取水量和水位變化數據進行采集,在無線監測終端及時監管每個取水戶自備井的運行狀態和取用水情況,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達到地下水資源信息化“1張圖”管理,對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超量開采造成地質災害,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狠抓項目,不斷加強水生態環境修復能力
為了改善和提高河流水動力條件,提高水體自凈能力,保護水域水體環境,恢復自然岸線的連通體系,構建布局合理、生態良好、引排得當、循環暢通、蓄泄兼顧、調控自如的河湖水系連通體系,組織實施了親河湖、雁鳴湖水系連通工程和中寧縣河北水系連通工程。不斷加大河(溝、渠)道整治,改善生態環境,充分利用汛前河道隱患排查、春秋兩季農田水利建設期清理整治河道、清除渠道沿岸垃圾。多方爭取資金實施河道溝道整治工程,先后實施了羅家溝、紅柳溝治理工程、北河子溝縣城段治理工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和中寧縣低洼鹽堿地改造工程,通過溝道治理、渠道砌護、水利配套、平田整地、漁池開挖、道路建設等工程,大大改善了水生態環境。
3 嚴格監管,各行業取用水管理有序推進
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要求必須進行水資源論證,否則不予辦理取水許可;對公共供水范圍內能滿足用水需要的單位,停止新批自備井,改由集中供水管網替代,對目前還不能利用集中管網供水的單位按照自備井所屬單位的行業類別制定分階段關停計劃,分階段實施。加大取水許可日常監管,落實計劃用水和取水許可證年審,積極征收水資源費,通過經濟杠桿作用促使各企業節約、保護水資源。對生產建設單位加大水保監督管理,特別是國家大型開發建設項目破壞面大,水土流失嚴重,水保監督工作人員經常性地深入現場檢查,督促建設單位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措施進行實施,嚴格要求施工單位做好施工沙石取料、地材加工、渣土車輛運輸、工程廢料處理過程中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治理和植被恢復工作,防止造成大氣污染。對沒有完成生態環境治理和植被恢復工作的工程,一概不予通過縣級驗收。
4 落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能力,從嚴治理水環境
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通知》,劃定了一、二級水源地保護范圍,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建立污染源自動在線實時監控系統,對各入河、入溝、入渠排污口排污量與水質進行計量、監測。在二級水源地范圍內為居民配備垃圾收集箱、設立交通警示牌、標志牌、界樁。在農村面源污染方面明確了發改、農牧、水務、環保、住建、國土等各部門的職責,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對縣城和石空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污水處理率達到91.6%,外排污水達到A級標準。
5 廣泛宣傳,鼓勵全民參與水環境保護
堅持把水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融入到水法宣傳活動中,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水土保持法宣傳月”、“科技宣傳周”等宣傳活動為載體,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的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單和宣傳小禮品、制作宣傳展板和電子滾動屏,同時在5條渠道重要渠段設立警示牌,在高速路口樹立大型宣傳牌進行形式多樣的宣傳,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剛軍.寧夏水資源承載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