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8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頂級釀酒商開辦“茅臺大學”就在技工缺乏促使中國地方企業紛紛開辦培訓學校、培養未來員工之際,中國白酒制造商貴州茅臺開辦“茅臺學院”,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大學,設立釀酒工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以及市場營銷專業。
中國企業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很多企業開設內部培訓項目,這些項目已正式成為像茅臺學院這樣的職業院校,為公司企業提供畢業生。職業學校在中國曾經很有地位,但上世紀90年代中國提出打造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后,職業學校的數量和品質逐漸下降。
中國最好的學生都去了大學,而不是職業學校。2011年至2015年之間,中國出現500所新大學,每年新增畢業生500萬人。由于畢業生太多,學位的價值逐漸稀釋,年輕畢業生的工資也變少。此外,畢業生的專業經常不對口,40%的大學畢業生并非在所學專業領域就業。
由于擔心年輕人失業問題,中國政府2014年宣布回歸職業培訓,誓言到2020年將職業高中和學院的生源從2934萬人擴大至3830萬。成都教育研究人員江雪琴(音)說:“過去20年,中國最差的學生進入職業院校,這就是這些學校多數像監獄的原因。如今,政府正努力把這些監獄變成企業樞紐”。
茅臺集團嘗試給其職業學校一種獨特的大學韻味。茅臺學院的規劃面積為13公頃,圖書館藏書50萬冊。中國決策者鼓勵各行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所以這種職業學院的模式會存在下去。江雪琴表示,“長期看,我們可以預期,那些在地方城市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型私企,會在這些教育資源有限的城市使用相同模式”。
海爾集團是最早建立自己的培訓學校的中國企業之一,1999年在公司所在地青島設立業務人員培訓項目。華為在2005年也開辦類似的學校。▲
(作者艾米麗·封,向陽譯)
環球時報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