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緒

首富之富,是衡量一個經濟體體量的顯性指標;“隱形冠軍”的多寡和行業分布,才能說明這個經濟體是否健康和強壯。
隱形冠軍之父赫爾曼·西蒙在《隱形冠軍:未來全球化的先鋒》一書中披露,德國制造作為世界制造標準的巔峰,背后的中堅力量是大量的“隱形冠軍”。而中國的中小企業能否產生更多的“隱形冠軍”,將決定著中國制造業的全球化夢想能否實現。
100家“隱形冠軍”的山東制造新格局
在濟南,隱藏著這樣一家公司,它占據網上沖印業務的60%-80%。它每天接受15萬客戶的咨詢,發走4萬件快遞,擁有2000萬全國會員。這樣的世紀開元,是全國互聯網印刷點上的龍頭老大。
赫爾曼·西蒙這樣定義隱形冠軍:世界前三強的公司或者某一大陸上名列第一的公司;營業額低于50億歐元;不是眾所周知的。郭志強的世紀開元完全符合。世紀開元的老員工們都記得郭志強的一句話:我有一個宏愿,從現在開始做一件事。我們就印照片,能不能走出一條路來。15年的創業中,他們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貼近客戶,成就為一個行業的典范。在這個領域,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按照他們的定價、遵循他們的行規。比如,無條件重做、無條件退款。它在做好自己的同時,還在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探路、制定規則。作為領軍企業,世紀開元已經是一家讓同行脫帽致敬的公司。
在山東,還有很多這樣的隱形冠軍。比如山東威達,國內鉆夾頭領軍企業,也是世界級的鉆夾頭霸主之一。它占據世界鉆夾頭市場份額35%,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0%,已基本壟斷了國內的高端鉆夾頭出口市場,是實實在在的世界鉆頭業霸主。比如,青島科海生物有限公司,其主營產品衣康酸及其衍生物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高達66%。
在工信部評選的2016年度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中,山東獲得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稱號和培育企業稱號的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位。兩類企業分別獲得省財政100萬元和50萬元的獎勵。它們是山東制造業由大到強的底氣。2017年4月,《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出臺,旨在帶動和培育一批企業成長為單項冠軍企業,提升山東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按照這個方案,到2025年,山東要總結提升1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這樣的公司,是最健康的企業,是真正的市場老大。作為市場的領導者和行業的精神領袖,他們是規則的制定者,承載著行業責任和制造文化。他們以細分的市場和專業的精神將企業做強做大做長久,而不是盲目的、不負責任的多元化。他們深信,只有通過業務的聚焦和深耕才能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這樣的企業,才是中國智造的目標。它們以自身的經歷指出,除了多元化,除了價格戰,中國企業還有更好的出路。
“500強”之外的企業價值體系
據《歐洲時報》2015年統計,目前全球共有近3000家“隱形冠軍”企業,其中近一半在德國;緊隨其后的美國也有300多家,中國僅有68家。
西蒙的研究表明,隱形冠軍分布最多的產業是機械工程和機器制造行業,占比達到37%。我們國內“隱形冠軍”公司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電子、紡織服裝等行業。比如,振華重工?,目前已占據港機領域全球75%的市場份額,中集集團則生產了全球近半的標準集裝箱。歐菲光是觸摸屏領域出貨量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大的觸控產品供應商。大族激光是全球產銷量最大的光纖激光設備企業。科倫藥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輸液專業制造商,金風科技為全球最大的永磁直驅機組制造商。魯泰是全球高端襯衫面料龍頭,互太紡織是全球針織面料龍頭,偉星股份是世界最大的紐扣生產企業地位。
我們對這些企業的價值認知,意義重大。一份《A股“隱形行業冠軍”公司》被價值投資者看中。它隆重推薦了國內中樞神經藥龍頭企業,說該行業壁壘非常高,準入企業并不多。它推薦的另一只股票是國內票據防偽業龍頭,引領金融等高端領域的信息防偽,而且是金融票據防偽芯片的唯一供應商。在這個榜單里,國內特種打印機細分行業龍頭、世界最大紐扣生產企業、國內特種纖維復合材料行業龍頭企業、國內規模最大商業票據印刷企業、國內最大片式壓敏電阻生產商、國內拉鏈行業的龍頭企業(全球第二大拉鏈生產商)等等赫然在列。
盡管投資者只是從投資角度對股民進行推薦,但優秀的企業能夠吸收到投資和關注,中國制造就會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真正實現轉型升級。所以,山東出臺《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鼓勵地方對相關企業給予政策支持。
這是一個省、一個國家的遠見。德國在20世紀80年代多次雄踞全球年度出口之冠的主要力量,正是一大批有“隱形冠軍”之稱的中小企業。無論是就業人數還是產品出口比例,它們都不遜色于大型跨國企業。在細分領域,它們甚至比大企業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與那些巨無霸一樣,這些企業同樣是制造業的靈魂載體。
和德國類似, 68%的中國出口量都是來自于員工數量少于2000人的公司,而不是大公司。同時,62%的專利也是這樣的公司注冊的。我們要在全球化過程中取勝,就要依靠這些“隱形冠軍”的全球性企業。
這些隱形冠軍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真實鏡照了中國制造的世界地位。這些企業,承受的挑戰也壓力非同尋常,有的隱形冠軍企業在參加國外的招標會時,就遭到了國外企業的全面封殺。一些企業,雖然市場份額夠大,但卻一直徘徊在中低端市場。如國內拉鏈行業的龍頭企業,雖是全球第二大拉鏈生產商,但高端市場被YKK公司占領,其競爭優勢短期難以逾越。
隱形冠軍的競爭優勢來源于創新。85%的德國隱形冠軍是“科技領導者”,他們平均在研發上投入5.9%的費用,20%的隱形冠軍研發費高達9%,是其他企業平均成本的3倍多。我們的隱形冠軍在研發上面的支出也比普通的企業多出一倍。他們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占比普遍保持在3%~6%之間,比如歐菲光公司超過5%、貝特瑞公司為?5.03%,漢威電子公司2014年占比為9.21%、新北洋公司占比12.50%、東港公司占比為13.43%等。而更多中國企業對研發投入不夠,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投入更為不足。
中國現在就工業產值而言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2017年工業產值等于美國+日本+德國之和。2016年中國制造業500強,按照研發費用排名,華為技術排名第一。今年3月31日,華為正式發布2016年度財報,營收同比增長34%達到5216億元(751億美元)、研發投入高達764億元(110億美元),這兩個數字,引發了各種熱議:華為巨額研發投入到底值不值?14.65%的研發占比引起舉國關注本身,說明中國企業“鬼之藝,匠之氣”的精神尚不充沛,價值驅動而非盲目擴張任重道遠。在熱鬧首富之外,是時候關注“隱形冠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