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雪

“縣域經濟新動能 齊魯品牌新勢力”系列報道①
2017年7月31日至8月3日,在山東省發改委指導下,由齊魯周刊社、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主辦的“縣域強則山東強——縣域經濟新動能,齊魯品牌新勢力”縣域經濟媒體采訪活動走進濰坊市昌樂縣,并對當地縣域特色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及縣域創新驅動等方面進行采訪考察。
古語云:“郡縣治,天下安。”縣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強國、強省之基在于強縣。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保持經濟平穩發展需要縣域經濟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作為國民經濟最基本的區域經濟單元,縣域是實現我國經濟發展動能轉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載體。
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高地”,山東省先后采取推進縣級綜合改革、實施強縣帶動戰略、支持欠發達縣進行改革開放試點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縣域經濟發展如何確立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如何科學謀劃新興產業布局?借此,《齊魯周刊》推出系列報道,解讀山東縣域經濟的發展命題。
(本專題36-43頁)
特色經濟轉型:
“產業興縣、工業強縣”
“補天五色朝霞燦,扣角三更夜雨寒”,當一場夏雨給昌樂縣城帶來清涼氣息時,本刊記者踏上這座神秘的“藍寶石之都”,用腳丈量、用心觀察新常態下的縣域經濟、全面轉換新舊動能的縣域經濟、發展轉型中的縣域經濟。
昌樂縣作為山東省的一個特色產業縣,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其隸屬濰坊市,東距海濱城市青島150公里,北離渤海80公里,位于環渤海經濟圈與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交匯點,是內陸通往膠東沿海地區的咽喉地帶,面積1101平方公里,人口63萬,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縣。
昌樂作為著名的藍寶石之都,礦石資源稟賦優勢,演繹成黃金珠寶加工交易產業的成長史。不僅藍寶石產業做大做強,短短幾年時間內成為昌樂縣的三大優勢產業之一,還多了“不產黃金的黃金加工基地”的美譽,并不斷向規模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形成產業集群。
近年來,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昌樂縣經濟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如何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牛鼻子”,打破傳統路徑依賴,把握好區域競爭的發展大勢?
李良華副縣長向記者介紹,昌樂縣黨委、政府著眼于新的實際、新的情況,提出了“產業興縣、工業強縣”的發展戰略,并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著力夯實工業經濟發展基礎,增強工業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來自昌樂縣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昌樂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進中向好”,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5.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9%。在這張“半年考”成績單上,工業不負龍頭使命,各項指標穩步提高:全縣21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96.3億元,同比增長17.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增幅均列濰坊市第一……
上半年經濟運行昂首挺進的背后,是昌樂縣經濟緊緊圍繞“產業興縣、工業強縣”的戰略,加快轉換新舊動能、新興增長點頻現。
今年以來,昌樂縣確定了抓點、促線、帶面的“大抓工業”發展思路,全力實施“三四三”培育工程,篩選確定了30家左右骨干企業、40家左右成長型企業、30個左右重點產業項目,作為“靶企業、靶項目”重點扶持培育,推動現有骨干企業做強做大、成長型企業培強做優、重點項目加快實施,著力打造起工業發展的強大梯隊,以工業經濟持續突破帶動縣域經濟持續發展。
動能轉換“加減法”
山東礦機集團是昌樂縣的一家大型煤礦機械生產企業,隨著近年來國家對煤炭行業的去產能,公司的主營業務——礦山機械下滑嚴重,傳統的發展動能難以接續。為盡快推動產業轉型,公司由生產大型煤礦機械向綜合服務轉變,不再倚重重資產的大型機械,轉而走資產輕量化的道路,為未來幾年的發展尋找到了新路徑。
動能的轉換集中體現在產業的轉型升級上。
昌樂縣縣長邱旺告訴記者,大企業、骨干企業對縣域經濟拉動有很大作用,產值指標、就業、納稅占70%以上,尤其是四家上市企業發展迅速,銷售收入過百億。在競爭的過程中,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圍繞主導產業建鏈、補鏈、強鏈,深入發展了一批符合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要求的重點工業項目。
根據省、市修訂的安全、環保、能耗限額等領域的地方標準,倒逼鋼鐵、煤炭、水泥、煉油、化工等重點行業過剩產能退出。結合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昌樂縣進行了“四評級一評價”,扶持一批、搬遷一批、淘汰一批,對全縣的化工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并重點引進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機器人、數控機床等產業配套項目,加快園區聚集發展。
英軒重工、礦機集團等企業集中力量發展高端專業工程機械及特種裝備、智能機器人等,全力向現代裝備制造業轉型;陽光紙業通過為客戶提供一體化包裝解決方案,實現了由傳統造紙向制造服務化轉變;濰焦、萬山、元利科技等企業積極推進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應鏈,率先跨入新材料產業領域。
動力之變、結構之變、方式之變,讓昌樂縣在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中砥礪前行。
新業態、新模式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消化過剩產能;另一方面要用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的蓬勃力量,推動傳統產業。實體經濟如何更好適應經濟轉型、提高競爭力?這些問題的答案,便涵蓋在新舊動能轉換的主題之下。
面臨著新舊動能轉換和區域一體發展的重大機遇,昌樂縣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重點打造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動車三大產業,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大量充滿活力的科創型企業,搶占產業鏈的高端,跟過去的發展模式形成鮮明的對比。作為昌樂成長型企業的佳誠數碼與美國惠普等世界知名企業合作,新上打印介質和汽車改色膜項目,應用當前最先進的鑄造級PVC材料技術,填補了亞洲該系列產品的空白,行業前景十分廣闊。
同時,面臨新舊動能轉換和區域一體發展的重大機遇,昌樂縣積極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以“互聯網+”“+互聯網”為突破口,借助“智慧昌樂”建設完善工業云平臺,實現基礎數據和信息資源共享;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培植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昌樂縣發改局秦春軍介紹,今年以來,昌樂縣立足產業基礎和區域布局,提出構建“一城、三鎮、四區、五園”的新舊動能轉換空間布局,推動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均衡協調發展。為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儲備,篩選上報了陽光紙業50萬噸集束包裝紙等總投資508.6億元的59個新舊動能轉換項目。
為加快“四新”集聚發展,按照“產業興縣、工業強縣”的發展戰略,昌樂提出“誰發展支持誰”的鮮明導向,重點推進造紙包裝、裝備制造、生態環保等產業領域技術改造,突出實施陽光造紙節能改造、英軒檸檬酸生產工藝節能改造、污水深度處理中水回用等29個濰坊市重點技改項目。
圍繞提升質量品牌水平,昌樂縣重點開展品種、品質、品牌“三品”專項行動,推動企業參與國家或國際標準制定修訂,以工匠精神引領質量提升,著力振興一批老字號、培育一批新品牌,圍繞提升綠色安全水平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體系,打造“昌樂品牌”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