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再益
(湖南云箭集團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410100)
衡陽某電站水輪機增容改造設計
解再益
(湖南云箭集團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410100)
衡陽某電站經過40多年運行后,其效率低,水資源浪費嚴重;在洪水期間,機組振動大,無法運行,經濟效益十分低下。通過此次電站技改,特別針對水輪機改造,解決了電站效率低、運行不穩定和效益低下等問題。首先是選擇高效、大流量的轉輪,提高了水輪機的出力;其次復核原電站流道尺寸參數,確保增容后新水輪機有足夠的過流能力;最后用專利的轉輪槳葉調槳技術,解決了水頭、負荷變化時機組振動大的現象,保證了機組能夠長期穩定運行在高效區里。通過真機的長期運行,驗證了此次技改的措施是成功的,大大提高了電站的綜合效益,也為國內眾多同類型電站的技改提供了借鑒。
增容改造;高效;出力;穩定;效益;轉輪;流道;復核;振動;調槳
1.1 電站概況
衡陽某電站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防洪、通航功能的綜合性農村水利樞紐工程。正常蓄水位為60.5m,設計水頭為10.5m,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343.3mm,多年平均流量為250m3/s,多年平均徑流量為79億m3。現裝有ZD510-LH-180型1250kW容量的水輪發電機10臺,發電機總裝機容量12.5MW,經統計,近20年實際平均年發電量為7275kW·h,年小時平均利用率為5820h。
1.2 電站存在的問題
1)原機組服役40多年,安全隱患多,技術采用的是前蘇聯40年代技術,效率低,水資源浪費嚴重,經濟效益低下;
2)電站洪水期間,水頭變低,機組振動大,無法運行。
1.3 增容改造的內容和目標
衡陽某電站是在原有流道不改變的基礎上,通過改造,增效擴容到單機出力達1600kW;同時保證在洪水期,機組能夠穩定運行并發電。
增效擴容的設計參數為:設計水頭仍為10.5m,轉輪直徑為φ1800mm(轉輪室不動),導葉高度720mm(座環不動),單機出力達1600kW。
衡陽某電站改造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存在的問題突出,改造目標十分明確,主要任務在于改造電站的原動機——水輪機上。
而水輪機的改造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分別進行改造分析說明:
1)選擇高效大流量的轉輪;
2)通過對原有流道的分析,復核改造后機組的出力情況;
3)針對電站洪水期間,水頭變低,機組振動大到不能開機的情況,用調槳式轉輪結構,來解決轉輪槳葉與水頭、負荷變化的協聯動作問題,以保證水輪機運行穩定。
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進行改造分析說明。
3.1 轉輪選擇
衡陽某電站原水輪機ZD510-LH-180,ZD510轉輪是蘇聯上世紀40年代的技術水平,其效率低下,因此選擇新型高效、大流量的模型轉輪是保證技改成功的關鍵。
從目前國內軸流機中選出幾個模型轉輪進行比較,找出衡陽某電站與目前最匹配的模型轉輪,分別是:ZDJP502、ZDK160。
3.1.1 模型轉輪參數比較(見表1)

3.1.2 原型水輪機參數比較(見表2)

3.1.3 真機運行曲線圖
水輪機真機運行區間圖見圖1。

圖1 ZDJP502-LH-180水輪機運行區間圖
3.1.4 技改轉輪選擇說明
1)根據改造軸流式水輪機的特點,對水輪機性能影響最大的是導葉高度、輪轂體直徑和尾水管高度。而從模型轉輪的流道參數可以看出,ZDJP502的導葉高和與ZD501一樣,輪轂體直徑更小,尾水管尺寸接近,與電站現有的流道最為接近,因此從技改水輪機的角度出發,優選ZDJP502模型轉輪。
2)從真機的轉輪效率來看,ZDJP502-LH-180的設計點達91.58%,其設計點的效率較高,是非常優秀的一個轉輪。
3)ZDJP502模型轉輪的模型汽蝕系數σc小,安全系數取1.2計算,得出JP502轉輪的吸出高度為+0.82m,滿足電站的要求。
綜上所述,從能量指標、穩定性指標、空化性能及與原電站流道的匹配性考慮,ZDJP502轉輪是最適宜的模型轉輪。此次技改推薦的方案是:
ZDJP502-LH-180(ψ=+8°) SF1600-24/2600
3.2 電站流道過流能力的復核
對于技改電站,增容到1600kW,單臺水輪機的額定流量會從16.9m3/s增加到19.5m3/s。因此需對原電站的流道尺寸進行復核計算,包括:進水口部分、混凝土蝸殼、尾水管。
3.2.1 進口部分復核
按電站提供的設計圖,其進水口尺寸為2.5m× 2.5m,其進口面積是:2.5×2.5=6.25m2,《大電機設計手冊》混凝土蝸殼進口斷面的平均流速為3m/s,見圖2,其過機流量Q=6.25×3=18.75m3/s,此時發電機出力為 N=9.81HQηDη=9.81×10.5×18.75× 0.95×0.9158=1680kW;
式中:H——設計水頭(m)
Q——過機流量(m3/s)
ηD——發電機效率(%)
η——水輪機效率(%)

圖2 混凝土蝸殼進口斷面的平均流速
3.2.2 蝸殼部分復核
查電站的原始設計圖紙,原電站的蝸殼進水口是2.5m×4.6m(高×寬),其余部分也與180°包角的混凝土蝸殼尺寸是相同的,蝸殼部分沒影響。
3.2.3 尾水管部分復核
查電站的原始設計圖紙,原電站的尾水管單線圖是按標準的4C肘管設計的,與ZDJP502轉輪采用的肘管相比:
電站原4C尾水管出口尺寸為2358mm×4277mm,是ZDJP502尾水管出口尺寸2198mm×5184mm的0.885倍。
在不改變尾水管等埋入部件的情況下,改造后的機組相當于采用了“異形過流部件”的結構,因此在計算效率修正時,要根據“異形過流部件”對效率的影響需要另外修正,修正值取-1.0%,最終發電機出力為N=9.81HQηDη=9.81×10.5×18.75×0.95× 0.9058=1662kW。
通過對原電站的流道尺寸進行復核計算,原流道尺寸能夠滿足增容改造要求。
3.3 調槳結構設計
衡陽某電站洪水期間,出現水頭變低,機組振動大到不能開機的情況,是軸流定槳式水輪機的特點決定的。從圖1(ZDJP502-LH-180水輪機運行區間圖)可以看出,定槳式轉輪,因葉片角度固定,其運行區間相當窄,當實際工況偏離設計工況時,水輪機效率急劇下降,機組出力下降;水輪機偏離到不穩定區間運行,振動大,且空蝕嚴重。
要擴大軸流式水輪機高效運行的區間,普遍采用的是轉槳式轉輪結構。轉槳式轉輪可任意調整轉輪槳葉角度,使導葉和槳葉開度保持著協聯關系,保證了水輪機始終在高效且穩定的區間運行,這樣水輪機既獲得了較高的效率,又能保持運行穩定。而轉槳轉輪需通過液壓油控制轉輪槳葉調節,整套受油器系統復雜,密封困難,常出現漏油、竄油及密封失效等問題,電站的維護成本高。
衡陽某電站水輪機轉輪直徑φ1800mm,如果改造成轉槳式轉輪,一是要增加一套液壓系統,大大增加運行、維護成本;二是轉輪體內部空間狹小,結構布置困難。對于這種機型改造,我們優選調槳式轉輪結構,調槳結構設計是介于定槳與轉槳轉輪結構的新型轉輪結構,一般采用純機械式操作,無需要液壓油系統來調整轉輪槳葉,即可實現水輪機高效運行。
我們擁有成熟的調槳式轉輪結構專利技術(一種軸流式水輪機的手動調槳機構,專利號:ZL201320838508),其調節結構和方法簡單,可以實現轉輪葉片在停機時,隨意調整葉片角度,對負荷變化的適應性較好,運行區域較寬廣,平均效率較高,同時解決轉槳轉輪的漏油、竄油等問題。圖3是衡陽某電站采用的調槳式轉輪結構圖。轉輪葉片角度調整在水機層操作,用手柄旋轉蝸輪運動,帶動蝸桿作上下運動,葉片轉角0~8°,完成了水頭與槳葉角度的協聯動作,實現了負荷與水頭同步變化。

圖3 蝸殼蝸桿傳動的軸流調槳式水輪機轉動部分
衡陽某電站完成改造后,在電站多次售后服務中記錄:真機運行半年來,在正常水位時,水輪發電機組運行在1630kW以上;在洪水期間,水輪發電機組可以穩定運行在1460kW以上。水輪機通過調節槳葉角度,保證機組在上述二種狀態下,均能夠長期穩定地運行。
衡陽某電站機組已運行40多年,其效率低,洪水期機組振動到無法運行,水資源浪費嚴重,電站整體經濟效益十分低下。我們在認真分析了原電站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的技術改造辦法,特別是針對水輪機的技術改造,采用最適宜的改造手段,實現了機組增容目標,同時機組能夠長期穩定、高效地運行。通過真機的長期運行,檢驗了此次技改的結果,其技術改造措施是成功的,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增效擴容目標。
衡陽某電站通過此次成功的技術改造,發揮出了更大的綜合效益,也為國內眾多同類型電站的技改提供了借鑒。
[1]張屹峰.馬頸坳水電站6號水輪機的增容改造[C]//第十八次中國水電設備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11.11.
TV734.2
B
1672-5387(2017)05-0045-03
10.13599/j.cnki.11-5130.2017.05.011
2016-05-17
解再益(1975-),男,工程師,從事水輪機設計工作。